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失眠病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繁项集、关联规则对其所用药物配伍进行分析。结果:在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用药上,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前10位为夜交藤、合欢皮、郁金、黄芪、半夏、柴胡、甘松、白术、茯神、珍珠母。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与药组分别为珍珠母→夜交藤,郁金、甘松→夜交藤,郁金、黄芪、合欢皮→夜交藤。结论: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上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外,还应当兼顾疏肝解郁。醒脾开郁是治疗此类失眠症的基本大法。

  • 标签: 失眠 脾胃 关联规则
  • 简介:目的推导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并将该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关联分析,探讨CE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24名同期体检正常非高血压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搏动指数(pI),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PI值:推导出公式CET11=大脑中动脉PI/颈总动脉PI、CETI2=颈内动脉颅外段PI/颈总动脉PI、CETI3=基底动脉PI/颈总动脉PI,应用曲线拟合,分析CETI与IMT的关联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反映IMT、CETI变化较敏感的因素.结果CETI1、CETI2和CETI3三者与IMT均呈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5、0.601、0.573,二次方程依次为Y1=0.504+0.049x+0.203x2,r=0.815,P=0.000;y2=1.009-1.141x+0.891x2,r=0.775,P=0.000;y3=0.775-0.687x+0.641x2,r=0.756,P=0.000),其中CETI1与IMT间曲线关联性最显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DL-C、每日吸烟量、SBP、年龄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1与SBP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2与BMI、SBP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3与SBP、CHOL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本研究推导的CETI随IMT的增厚而增大,提示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及当IMT增厚到一定程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速率较颤总动脉来的快,且影响CETI的危险因素与IMT相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 内中膜厚度 弹性储备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区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区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区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区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旁,且沿途发出诸多分支动脉。深入了解颈内动脉的走行方向和分段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颈内动脉分段方法的演变过程和新的分段方法等方面介绍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 标签: 颈内动脉 功能解剖 血管内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外科 脑血液供应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时间环节上对交通事故性罩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性,为我冈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制定的《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严格筛选出合格病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急救接报时间与到达现场时间差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中不同时间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救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段以及现场抢救时间段与患者预后均存存负相关关系(r_s=-0.10,P=0.002;r_s=-0.06,P=0.034),即随着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的增加及随着现场抢救时间的增力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预后越差。结论通过建立和完善急性颅脑损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院前急救、转运等各项救治制度,尽量缩短路途耽搁时间及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可提高救护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儿癫痫发作与头颅MRI提示的脑皮层钙化和萎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确诊为Sturge-Weber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15岁±2.84岁(0.8~10.0岁).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单侧大脑半球.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及轴位T1WI、轴位FSET2WI、SWI及增强后轴位T1WI.观察所有图像以确认脑内病变位置及范围;利用SPIN软件观察钙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在T2WI上测量病变累及层面两侧脑半球的面积并计算得到脑萎缩比值(BAR);记录每个患儿的临床资料: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发作频率(SSF)及癫痫持续时间以及IQ评分.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进行数据分析:对钙化评分、脑萎缩比值与临床状况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4例SWS患儿患侧脑实质均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7例出现皮层钙化,BAR与钙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P=0.00).BAR与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77,P=0.00).同时,BAR与患儿的I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5),即萎缩程度越重则患儿智力水平越低.有明显钙化(评分=2)的患儿IQ评分均值比无皮层钙化的(评分=0)明显降低(55±42,96±13,P=0.03).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脑萎缩程度与癫痫发作时间有关联性,首次癫痫发作越早,脑萎缩越明显;患儿脑萎缩、皮层钙化的程度也与其智力水平具有明确的关系.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癫痫 钙化 脑萎缩 MRI
  • 简介:查阅近十年来康复评定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血管意外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方法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训练
  • 简介: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偏头痛患者没有明显脑器质损害,不影响认知功能。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异常,常伴或不伴有脑血流低灌注、脑白质(灰质)损害等变化。

  • 标签: 偏头痛 认知功能 认知障碍
  • 简介:患者女,76岁。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步人病房。患者体温正常,呼吸207欠/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回答切题,表情稍淡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误诊 2009年 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
  • 简介: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 标签: 颅脑损伤 功能重建 干预性研究
  • 简介: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脊柱及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以及脊髓血管性疾病,常导致脊髓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亦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脊髓或脊神经的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以及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标签: 脊髓损伤 患者 临床分析 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脑出血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和1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LCAT基因511C/T多态性.结果LCAT基因第四外显子511位点存在多态现象,此多态位点C/T在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脑出血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3.3%,T等位基因频率为1.7%;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T型为1.6%,T等位基因频率为0.8%;脑出血组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中511CC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44±0.42)mmol/L]明显高于511CT亚组[(1.06±0.3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无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 标签: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脑出血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垂体肿瘤 无功能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烟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较少且病因不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两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外科治疗
  • 简介: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s)是指人类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1].目前已被众多临床医学家予以高度关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大脑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是继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学习记忆和语言研究的另一前沿热点课题.研究执行功能就是要探索不同的认知过程是如何参与并相互协调的.正常的执行功能可使人们在面对需要迅速做出决定时,从众多的信息中进行信息整合选择必要的信息,实施计划行为,形成推理并解决问题.而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往往表现出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异常.本文结合文献对大脑执行功能的脑机制以及在精神疾病中存在的大脑执行功能障碍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执行功能障碍 分类 脑机制 精神疾病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Tob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的功能,为下一步进行试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Tob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D38305,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新型抗生素Zeocin抗性基因的pTracer-EF/V5-HisA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上述表达质粒转入SHG44胶质瘤细胞.在各个不同的培养时段选择2、4、8、16、24、36、48h分别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在48h时取未转染和转染的细胞大约105个作细胞涂片,进行荧光显微镜摄影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同时作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均证实Tob基因被成功克隆,将此基因成功转染到SHG-44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用4μg脂质体和2μgDNA,最后用10μg/mLZeocin筛选可以达到90%的阳性细胞数.在转染Tob基因成功的细胞中GFAP染色的阳性率也同样升高.细胞在转染了Tob基因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体外培养24h后转染阳性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减少,而凋亡细胞比例也出现明显的升高.结论Tob基因转染后的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出现向正常胶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现象,提示Tob基因确实是一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基因,值得进一步做功能研究和实验性基因治疗研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功能研究 Tob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