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心力衰竭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制备程序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程序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程序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本文在探索人脑功能的过程中,发现神经胶质细胞是记忆细胞,是精神信息储存仓库,明确指出精神活动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活动;是一种有规律的生物电磁化活动;是人脑中神经元的有序活动;是精神物质在递质在脑生命场中自由地传送精神信息的过程;是人类生命的灵魂。

  • 标签: 人类 精神活动 脑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 记忆细胞
  • 简介:卒中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及致死疾病,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趋势。缺血性卒中最终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在有效时间窗内重新恢复或开通病变血管,实现缺血脑组织的灌注是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为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在缺血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永久闭塞组、缺血后灌注组的脑含水量与给予别嘌呤醇组作对照,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nSOD的染色在缺血灶的血管周围比永久闭塞组增强.灌注时缺血灶为弥漫性染色,但染色性降低.CuZnSOD的染色性未比缺血时增强.结论缺血灌注的组织损伤可能与自由基有关.别嘌呤醇可通过对SOD的抑制有效减轻脑缺血灌注后的组织损伤.

  • 标签: SOD 别嘌呤醇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超氧化物岐化酶
  • 简介:  随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性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性和缺乏公认的具体可操作性诊断标准,常使临床医生感到难以适从和困惑,更难堪的是一些非学术动机不严谨的VCI治疗宣传'混淆视听',使人一头雾水.……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 简介:脑脊液漏是脊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并可影响切口愈合[1].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开展脊髓再次手术(包括减压术、粘连松解术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130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0例.经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再手术 脑脊液漏 术后 皮下穿刺抽液 手术修补
  • 简介:目的了解脑缺血灌流后脑温的变化,为脑缺血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及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四动脉阻断、双颈总动脉阻断、单侧颈总动脉阻断以及四动脉阻断10min、20min、30min后灌流组。用点式测温仪同时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温度。结果脑组织内存在温度梯度;脑缺血后同一时间点纹状体、海马和颞肌的温度不一致;不同程度脑缺血后脑温的变化不一致,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脑温的改变呈波浪状,单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缺血侧脑温低于对照侧;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中,缺血后不同时间开始灌流脑温都有回升现象;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动物的清醒和脑温的变化。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脑缺血实验研究时采用连续监测、并将脑温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避免脑缺血和灌流期间脑温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流 脑温 大鼠
  • 简介: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伽玛刀(γ-刀)治疗后手术的颅内肿瘤3例,探讨γ-刀治疗后病理和影像改变与严格γ-刀治疗适应证和随访的意义。

  • 标签: 颅内肿瘤 伽玛刀 治疗 再手术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泌尿外科医师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脑创伤之后[1-3],储尿和排尿功能控制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更是对患者的双重打击,1周内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改善也被认为是卒中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6]。目前,通过神经科学、康复科、影像科和泌尿外科的合作研究,对于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影像特点和治疗都有新的进展。

  • 标签: 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评价照顾者同步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12月分别在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两个头颈放疗科病区选取鼻咽癌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选取一个病区为实验组(n=34),另一病区为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患者及照顾者接受同步教育。于干预前、出院6个月及出院12个月时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顾者同步教育可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照顾者同步教育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间断头晕7个月余,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桡动脉及肱动脉搏动减弱,自述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血压144/90mmHg(1mmHg=0.133kPa)。于外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释放ExpressLD8/17mm球扩式支架一枚。术后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改善,双上肢收缩压差值降至15mmHg,头晕症状缓解。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肢动脉搏动减弱及头晕症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管腔狭窄率大于70%。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血压控制在140-160/80-90mmHg之间;高血脂病史8年;支架植入术后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片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患者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左上肢),150/90mmHg(右上肢),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较右侧弱。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自如,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对称有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深浅感觉查体对称,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尚稳准,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风湿、免疫、补体、血沉、C-反应蛋白亦正常,仅高密度脂蛋白值略低:0.78mmol/L(正常为>1.04mmol/L)。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 标签: 再狭窄病例 动脉支架术 左锁骨
  • 简介:目的确定COX-2免疫组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mRNART-PCR产物表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测序.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的免疫组技术,脑组织中RNA提取、RT-PCR技术及测序分析.结果局灶性脑缺血灌注后COX-2阳性神经元多位于梗死边缘区,另外血脑屏障也可见COX-2免疫反应阳性.COX-2mRNART-PCR的PCR产物相对量,在脑缺血灌注后15~24h明显增高(P<0.01).结论COX-2介导着脑缺血灌注后半暗带和血脑屏障的存活和死亡,在恰当的时间窗内针对COX-2的治疗可能对脑保护是有效的.

  • 标签: COX-2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组化 脑保护 免疫反应
  • 简介:1999年我们研究小组应《中华神经科杂志》的邀请,在该刊第5期上发表了“重视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的专论,引起了从事神经病学研究尤其是从事脑血管病(CVD)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并多次被引用。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脑血管病遗传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如Gretarsdottir等对冰岛有卒中家族史的家系进行基因组筛查,

  • 标签: 脑血管病 遗传学 《中华神经科杂志》 神经病学 基因组 家族史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手术的原因和预见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例采用GOS评定,随访6个月~2年,良好5例,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外伤同时具备减速性损伤,冲击伤侧的颅骨骨折,时间短,对冲伤侧的硬膜下血肿宽度大于10cm,意识昏迷时手术可能性大。

  • 标签: 脑外伤 对冲伤 冲击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的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病人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不限水、钠入量,按需补入,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对照组限水、钠入量,使病人处于轻度的脱水状态。结果伤后1月根据GOS分级,实验组在死亡率、恢复良好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CS评分于伤后1周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血液粘滞度改善较快。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采用个体补液,适当扩容,能起到促进病人恢复、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等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 液体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分离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患者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曾于出生3个月~5岁施行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接受显微手术,术中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仪观察与监测整个感觉通路的整合功能以及反射通路功能;术后2~3周对巨大皮肤缺损者施行植皮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随访3个月~3年,8例轻度排尿、排便障碍或下肢无力者,术后功能改善良好;2例严重下肢无力及感觉减退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严重排尿障碍并已行膀胱造瘘者,术后排尿感觉恢复,但尿控制功能未恢复.结论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的患者,可根据其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性地再次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 再手术治疗 电生理监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大鼠协调性运动评分和脑缺血体积的变化.结果木犀草素对恢复缺血灌注大鼠的协调性运动功能,减少脑缺血体积有显著疗效.结论木犀草素具有保护脑缺血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 标签: 木犀草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素(allicin)在脊髓缺血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前1w实验用SD大鼠预先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腹腔注射,每天一次持续7d,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灌注损伤模型.损伤后24h通过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梗死体积和正常神经元计数评价大鼠脊髓组织损伤程度.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后肢功能评分以反映损伤后运动功能.损伤后4h和24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和线粒体ATP的变化,讨论大蒜素保护作用与线粒体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大蒜素能减轻脊髓缺血灌注损伤,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结论大蒜素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发挥对脊髓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