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调查拉萨地区城镇职工脑卒中的患病率、亚型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拉萨地区81298例城镇参保职工为调查对象,以ICD-10疾病分类为依据,纳入符合诊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其总患病率、分析脑卒中的亚型及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81298人群中脑卒中患者165例,患病率为202.96/10万,与心肌梗死相比(14例、患病率为17/10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亚型以脑梗死最多,其次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年龄段(30~89岁)的脑卒中患病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汉族患病率高于藏族和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危害拉萨地区老年人群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亚型以缺血型为主,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合并有高血压病为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拉萨 脑卒中 患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睡眠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诊治的2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出生情况和睡眠情况等。结果:平均孕周为(38+5±1+6);出生体重(2.79±0.6)kg;5例早产(21.7%),羊水过多8例(33.3%),13例(56.5%,13/23)患儿合并至少1种以上其他系统畸形,其中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其中5例(38.4%5/13)合并单纯畸形。最常见为Ⅲ型,食管近端-远端平均距离为3cm,15例(65.2%15/23)新生儿确诊后24~72h内行手术干预治疗,2例分别于生后6个月、19个月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临床常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常见食管狭窄、气管软化。所有患儿PSQI评分均<7分,平均PSQI评分为(5.67±1.24)分,均不伴有睡眠障碍。结论: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睡眠质量尚可,且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 临床特点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标签: 颅脑手术 右美托嘧啶 气管拔管反应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山东省单县李新庄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喘息、咳痰、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60min和无法入睡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盐酸氨溴索 睡眠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沐舒坦静脉注射联合纤支镜下肺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25日至2010年11月25日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沐舒坦静脉注射±纤支镜下肺灌洗)和对照组(纤支镜下肺灌洗),每组各21例。气管切开术后第1、3、5、7天取患者支气管肺灌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并观察气管切开术后1月内患者肺部感染及控制情况、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在气管切开术后第5、7天明显降低.多形核细胞数在第3、5、7天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1月内肺部感染例数(12例)、感染控制时间[(7.08±2.10)d]以及拔除气管套管例数(13例)与对照组[19例,(11.86±3.63)d,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静脉注射联合纤支镜下肺灌洗可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早期气道炎症反应,对肺部感染防治及气道恢复较单纯肺灌洗疗效更明显。

  • 标签: 沐舒坦 肺灌洗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肺炎
  • 简介: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又称“危机管理”,风险管理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确定、度量、评估和应变等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可以优先处理引发最大损失及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处理风险相对较低的事件。

  • 标签: 风险管理 危机管理 优先次序 发生概率 再处理
  • 简介:阿利奥塔(Aliotta)将病例管理定义为"一个合作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判断、计划、实施和评估各种选择和服务来适应不同个体的卫生保健需要,通过交流达到持续性的护理,

  • 标签: 病例管理 管理员 卫生保健需要 持续性
  • 简介:造口手术的早期,外科医生多着重手术技术的改进,很少关注造口的长期管理;而当时护士又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所以现代造口手术早期,虽然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是由于造口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常使患者又陷入痛苦之中。

  • 标签: 造口 管理 手术技术 外科医生 护理知识 并发症
  • 简介:睡眠中心是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及睡眠相关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医疗机构。睡眠中心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各类患者有关睡眠全面的数据,支持或确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本文将从人员配置、实验室配备、分级、医师认证、睡眠障碍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阐述德国睡眠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为睡眠医学中心的建设提供帮助。

  • 标签: 睡眠中心 管理 德国
  • 简介: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对护理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阶段护理风险的应对策略,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结果:4R危机管理理论为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4R模式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医务人员对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态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随机抽查重庆市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人员46名,使用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安全管理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管理态度条目平均得分为(2.55±1.00)分;不同职称及不同等级医院人员在个别条目存在明显差异。个人及管理层均最关注患者安全。86.96%被调查者反馈在手术室犯过错误,错误被及时讨论以免再犯,且匿名、机密的报告制度非常重要,19.57%认为"只要患者病情好转,管理过程中犯点错误不重要"。结论:被调查者患者安全管理态度正向,对错误有较积极的认识,但在鼓励质疑、上报不良事件及协调多学科团队协作、有效沟通上仍须努力。

  • 标签: 态度调查 患者安全 手术室 错误
  • 简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一直是广大护理管理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尤其是经历了抗击"非典"的斗争后,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摆在医院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现将我院护理部的管理方法做一介绍.

  • 标签: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医风建设 护士长 质量管理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的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用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如何规避,达到安全用药。方法:采取全院大查房的形式讨论药物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科在临床工作中安全用药经验。结果:促进了医护及临床药剂师人员之间的沟通及对药物知识的掌握,药品的规范管理,安全用药。结论:严格的药物使用、保管制度及对药物使用知识的掌握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

  • 标签: 药物 使用 安全 管理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始在脑系科试行无陪伴病区,截至2005年6月除产科、儿科外的所有病区全部实行了无家属陪伴制度。实施住院患者无陪伴制度以来,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无陪伴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护理改革,探索出了一套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及时到位的治疗护理;责任明确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周到的生活护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身心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 标签: 现代护理管理 病区 护理工作质量 陪伴制度 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 简介: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年度报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部分省市达到25%,全国患病人数估计达2亿,即每6个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在中国,高血压所导致最常见疾病是卒中,而血压对卒中的影响远远高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血压的控制率对于减少卒中的发生、再发以及死亡是至关重要的。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中发现:老年人是血压控制不好的人群,也是卒中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血压波动特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特点以及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使治疗难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特点及提出指导性的治疗建议有助于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另外,高血压的急症和亚急症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难点,高血压患者在发生过度血压增高或突然血压增高时受累最明显的器官就是脑血管,因此,高血压急症中最常导致是卒中发生,其次才是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而对这类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