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常见症状,与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全部强迫症患者的病历,共166例,将有关因素和数据填入调查表中,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为1.72:1。平均发病年龄(24.02±11.77)岁,男女平均发病年龄有差异(u=3.45,P<0.01),男性早于女性,内向性格占56.63%,治疗有效率95.48%。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多数(74.10%),学生、工人、干部占职业前三位,特别是学生占40.96%,诱因前三位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感情与家庭变故和学习任务过重,强迫症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临床强迫症症状中前三位是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和强迫洗涤,症状分布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99.54,P<0.005)。结论强迫症的发生主要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

  • 标签: 病历资料 心理卫生 强迫症 心理社会因素 治疗
  • 简介:强迫症(obsc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指的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人深知这些症状不合理,没必要,无意义,但欲无法摆脱和控制,因而焦虑和痛苦,OCD相对于其他神经症而言,具有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较重的特点,OCD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近年来,专

  • 标签: 强迫症 OCD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分析
  • 简介:采用催眠疗法对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进行催眠分析。结果显示:强迫性神经症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患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背后不一定具有性内容。

  • 标签: 强迫性神经症 家庭教育 生活经历 催眠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与焦虑的关系,为探索心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a的八型分类,将100例强迫症患者按焦虑程度(SCL-90焦虑因子分)分三组追行比较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伴焦虑者占79%,伴抑郁者占74%;高焦虑组病程长于低焦虑组(P〈0.05);Foa分型中,高焦虑组以Ⅰ、Ⅱ和Ⅵ型多见;临床症状中以强迫恐惧的焦虑分高于污染/检查、强迫意象/表象、强迫思考、强迫性犹豫不决和强迫观念(P〈0.01)。结论强迫症与焦虑的关系确有Foa等人提出的八种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伴焦虑的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病程,而是致焦虑性强迫想法与减焦虑性强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强迫症 焦虑 临床症状 临床类型 焦虑程度 临床研究
  • 简介:以往研究认为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ease,OCD)的发生机制主要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系统的异常有关,但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多项证据不支持这个观点,如有证据显示患者中枢5-HT异常已恢复,但症状没有立即好转;SRI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33%~50%的OCD患者治疗无效;药物刺激OCD患者产生的5-HT功能异常结果不一致;急性色氨酸脱失可导致脑内5-HT急剧下降,但并没有使SRIs治愈的OCD患者症状恶化[1].

  • 标签: 神经肽 强迫症 作用 5一HT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催产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独生、特困、生源地、学历层次、学科的强迫症(≥2.5)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状况.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361名强迫症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26,P=.001);(2)特困生与非特困生之间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35,P〈.05);(3)其他类型新生在自我和谐的三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迫症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低,高校应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适时进行临床心理干预.

  • 标签: 强迫症 自我和谐 大学新生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心理小组的方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运用森田疗法心理小组方法对30例强迫症病人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痊愈17例,好转8例,治愈率56%,好转率27%,总有效率83%。结论:森田疗法小组方法治疗强迫症有效。

  • 标签: 森田疗法小组 治疗 强迫症 观察报告 SCL-90量表
  • 简介:通过综述强迫症与广泛性焦虑障碍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二者在概念界定、共病率、临床特点、非临床特点及行为特征上有一定的关系,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研究现状 相关关系
  • 简介:患者女,51岁,已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不停涮牙和洗涤2周,于1998年8月2日入院.入院前18天无诱因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伴双下肢乏力.无头痛及呕吐,能独自行走.病后4天出现不停的涮牙,洗脸时不停地洗涤毛巾,喝水时不停地将水含在口中.曾在某院住10天,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梗死 正常 治疗 双侧 查体 乏力
  • 简介:李占江等曾以中学生为对象做遇“青少年强迫现象及其发展特点”的调查,得结论:中学生强迫现象随年龄增长呈w型发展曲绕,即具有在新入学和即将单业的年级中较高的特点,且男生以检查与重复多见,女生以整齐与清洁率高。本文积多年封中学生强迫症精神分析的经验,以冲突为主绕,从发展病理心理学角度,试图在性文化差异、环境变迁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作心理机制探讨,加深封中学生强迫现象的理解,指导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临床工作。

  • 标签: 机制探讨 中学生 强迫症 理发 中国 强迫现象
  • 简介: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8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mm,右侧内囊12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的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腹侧内囊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咪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 标签: 氟伏沙明 氯丙咪嗪 强迫症
  • 简介:目的对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方法本组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服用帕罗西汀,一组服用氯米帕明。结果两组治疗强迫症均有较好疗效,氯米帕明比帕罗西汀起效快,帕罗西汀副反应比氯米帕明小。结论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有良好疗效,虽然起效时间稍迟于氯米帕明,但因其副反应小、依从性好、服药方便,可作为强迫症首选用药而推广使用。

  • 标签: 氯米帕明 治疗 帕罗西汀 副反应 强迫症 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