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体外糖剥夺/复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来自于成年Fisher344大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传代.并用nestin和DAPI免疫荧光双染确认其生物学特性。将三气培养箱氧气浓度调至1%以制备缺氧环境,将培养基换为不含葡萄糖的Earle’s平衡盐溶液,分别缺氧缺糖2h、4h、6h、8h、10h后取出细胞,恢复正常条件继续培养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设置常常糖的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2h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有一定的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氧缺糖时间延长,神经干细胞形态学损伤逐渐加重,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缺氧缺糖6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缺糖6h起细胞存活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神经干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氧缺糖6h时细胞的凋亡率已超过50%。结论利用三气培养箱物理缺氧方法可成功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糖剥夺/复模型。

  • 标签: 氧糖剥夺/复氧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实验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金刚胺对双侧轻型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对不同剂量金刚胺进行药效学分析。方法建立大鼠液压脑损伤模型,5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伤后每8h一次,连续16d给予三组剂量(15mg/kg、45mg/kg或135mg/kg)金刚胺或等渗盐水,首次给药于伤后1h完成。脑组织于伤后第48小时或16天提取行FluoroJade—B组织荧光染色或甲酚紫染色比较双侧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存活情况,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S—MS/MS)方法测定大鼠体内不同剂量金刚胺血药浓度,研究金刚胺经腹腔单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结果45mg/b或135mg/kg两组治疗剂量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与临床治疗监测浓度(717ng/ml)相似。与安慰剂组相比,45或135mg/kg两组剂量金刚胺可明显减少伤后48h脑组织急性变性神经元数量(P〈0.05),高剂量组(135mg/kg)CA3区长期存活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32)。结论治疗剂量金刚胺可显著减轻脑损伤后海马结构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轻型颅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SD大鼠 海马 神经细胞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Neurotrend-7脑组织代谢监测仪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的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代谢监测,观察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前后和8例动脉瘤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btCO2)、脑组织pH值(pHbt)的变化.结果①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PbtO2、pHbt分别从(16±7)mmHg、6.99±0.12增加到(28±6)mmHg、7.11±0.09(P<0.05),PbtCO2从(59±6)mmHg下降到(46±5)mmHg(P<0.05);②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PbtO2、pHbt分别从(24±6)mmHg、7.12±0.05下降到(13±4)mmHg、7.04±0.06(P<0.05),PbtCO2从(45±6)mmHg升高到(56±4)mmHg(P<0.05).结论脑组织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以指导治疗.

  • 标签: 脑组织氧分压 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脑组织pH值 监测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复发率较高的病症。临床常表现为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同时伴随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有关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还在不断增高。青少年抑郁症正在威胁青少年健康,阻碍青少年发展,所以需要提高对抑郁症控制重视。青少年抑郁症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同时还伴随认知功能减退、躯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水平,给家庭、社会、医疗带来负担,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能够缓解抑郁症状。叙事心理治疗也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增强。

  • 标签: 氟西汀;叙事心理;青少年抑郁症
  • 简介:头孢属全人工合成的头孢烯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N-甲硫四唑侧链,此基团可以杀死多种产生维生素K的肠道内菌群,导致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功能降低.因此,应用拉头孢有可能延长机体出血部位的出血时间,尤其与抗凝血药物肝素及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等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倾向.建议临床用药时应予注意:(1)不宜与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拉氧头孢 出血 肝素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西汀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2组总体疗效相当,显效率分别为82.3%和75.6%.但2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HAMA评分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西酞普兰起效较快.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能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

  • 标签: 西酞普兰 氟西汀 老年抑郁症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常使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范围的损害,引起脑缺氧、出血和脑细胞坏死,导致脑水肿、颅压增高等病理和生理改变。根据病情轻重,可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偏瘫失语、不同程度的昏迷、植物人或危及生命。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下加用针灸配合高压治疗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针灸 高压氧治疗 颅脑外伤 昏迷
  • 简介: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文拉法辛和西汀的对照研究,其中文拉法辛组34例(75-225mg/d),西汀组34例(20-60mg/d),共8周。采用漠密顿抑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郁文拉法辛与西汀疗效相当,没有严重副反应,但能较快控制症状。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莱,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文拉法辛 治疗后 氟西汀 抑郁症 对照研究 疗效
  • 简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与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5].

  • 标签: 活性氧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荧光探针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桂利嗪联合针刺与常规盐酸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ifciency,VBI)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VBI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38例)、观察组(37例),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中渚及合谷、太冲,每日针刺1次,9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优于对照组81.1%(P<0.05).结论盐酸桂利嗪联合针刺治疗VB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桂利嗪治疗.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针刺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比较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咪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 标签: 氟伏沙明 氯丙咪嗪 强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针对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多虑平,疗程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抗抑郁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为88.57%,对照组为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均增加,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多虑平抗治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多虑平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养血清脑颗粒+盐酸西汀联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盐酸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48.7%对47.1%)和总有效率(79.4%对76.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HAMD总评分和各项目评分也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的睡眠障碍项目评分在第2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2个项目评分在第2周和第4周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西汀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某些症状,优于单用盐酸西汀。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盐酸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倚特点及盐酸西汀分散片对其注意偏倚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治疗8周前后予不同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测试。选择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反应时及注意偏向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F=7.168,P=0.009),经过8周治疗后有明显的缩短(F=5.732,P=0.031),但比正常对照组长(F=5.194,P=0.036);实验组治疗前对负性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分明显高于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分(P=0.001),治疗8周后,该注意偏向分明显降低(P=0.012),但比正常对照组长(P=0.027)。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倚,盐酸西汀分散片对这种偏倚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偏倚 点探测任务 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 简介:为探索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评价高压对PVS患者的疗效,我们对本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后PV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氧 持续植物状态 治疗 SPECT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各组均常规治疗外,A组并接受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B组并接受早期高压治疗;C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其它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进行GCS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结果A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和C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太小之故)。伤后3个月GCS及残疾分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外伤 纳络酮 早期高压氧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分析和治疗相关风险评估。方法统计2010-2015年收治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高压组21例和常压组20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等量表对发病后90d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相关风险。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高压组发病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压治疗次数是高压组疗效的影响因素(OR0.790,95%CI0.681~0.903,P=0.001)。结论高压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有效且安全,治疗次数是影响高压疗效的因素。

  • 标签: 高压氧 成人 出血型烟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醇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哌啶醇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氟哌啶醇 针剂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标签设计,10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西汀治疗组,治疗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疗效,意向治疗分析法(IntenttoTreatAnalysis,ITT)处理研究数据。对中途退出或失访的病例按照末次观察推进法(LastObservationCarriedForward,LOCF)处理缺失值。结果治疗8周脱落率艾司西酞普兰组低于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1%:41%,χ^2=4.82,P〈0.028);完成8周疗效观察的病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0.3%;西汀组有效率8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282,P=0.673);ITT分析显示两组8周时疗效显著性差异,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早于西汀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西汀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西汀。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老年期抑郁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