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肠源性囊肿 脊髓疾病 诊断 手术
  • 简介:脊髓源性囊肿(spinalenterogenouscysts,SEC)是一罕见的先天性、发育性畸形.以往命名较纷杂[1-6],WHO的命名是源性囊肿(enterogenouscysts)[6-8],并将其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粘液的上皮".现将我院救治的3例脊髓源性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脊髓肠源性囊肿 SEC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面压力的强度和分布,分析面压力对动脉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20例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叉管顶瘤8例,侧壁瘤12例。分别记录瘤顶、瘤颈和临近载瘤动脉区域的平均压力值,并分析动脉瘤流场情况。结果20例动脉瘤瘤顶处面压力平均为(620.64±446.09)Pa,瘤颈处为(618.89±431.09)Pa,载瘤动脉处为(633.81±448.59)Pa,3个区域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叉管顶瘤(411.23±126.28)Pa(766.59±515.46)Pa与侧壁瘤相比,平均面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内壁面压力与载瘤血管内无明显不同,推测局部压力的改变对动脉瘤发生、生长无影响,由于流场模式的差异导致侧壁瘤与分叉管顶瘤的平均面压力显著不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上和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16例(32侧)湿性成人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1)93.75%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床突的气化率为12.50%,颈动脉床突孔和床突间骨桥的出现率分别为21.88%和9.38%。(2)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的情况最常见,占43.75%,垂体有15.63%的情况出现侧突。(3)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壁上的隆起率分别为53.13%和81.25%。结论(1)经上入路可暴露海绵窦内绝大部分结构,对颅神经损伤的危险较小,同时应注意该区域的骨质变异。(2)在经内侧壁的手术中,颈内动脉的显露、移动和保护十分重要。

  • 标签: 海绵窦 上壁 内侧壁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瘤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瘤和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有脑动脉瘤标本中均可见iNOS表达,而正常脑动脉标本中则未见其表达:iNOS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动脉瘤外膜和中膜的炎症浸润区的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结论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局部iNOS过度表达,继而合成大量的NO有关。

  • 标签: 动脉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囊性动脉瘤瘤超微病理性结构,预测颅内囊性动脉瘤进展。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12例颅内多发动脉瘤(19个标本)、15例单发动脉瘤及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脑血管标本的血管壁组织结构。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壁标本中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在动脉瘤标本中可见动脉瘤的内皮细胞损伤、弹力板不完整或缺失及平滑肌细胞坏死,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有明显的差异;动脉瘤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颅内囊性动脉瘤中各层结构的形态及分布特点与正常大脑中动脉动脉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颅内囊性动脉瘤容易破裂的原因。

  • 标签: 颅内囊性动脉瘤 正常动脉 组织结构 Ⅳ型胶原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儿童造口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教育培训,实施医护分组同管患儿,建立造口家庭照护目标、整体护理实践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对52例造口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让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全过程。结果:52例患儿家庭照顾能力评价均合格,家庭护理期间未出现因造口并发症而返院治疗的情况,造口闭合术前各项化验及检查指标正常,符合手术要求。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儿童造口护理模式可提升造口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感,符合家庭对促进儿童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儿童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患儿男,3岁,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二月入院。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氏征阳性。

  • 标签: 儿童 颈胸段椎管内 肠源囊肿 外科手术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性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性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 标签: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3d内给予鼻饲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感染率,随访60d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21d,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0d,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调查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医学应对问卷、造口生活质量量表,对151例造口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9.62±8.81)分,处于中等水平,50.3%的患者为高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避型应对、文化程度、粪便泄漏散发臭味频率、面对型应对方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主动学习造口护理技能,更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护理人员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 标签: 肠造口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内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内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内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金匮肾丸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版(HAMA-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并收集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C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0,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60,F=58.27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丸联合帕罗西汀对PTSD患者的核心症状、抑郁、焦虑状态以及睡眠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恐伤肾 金匮肾气丸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内营养组(对照组,26例)和早期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于伤后24~48h采用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生元制剂(金双歧,2g,3次/d)14d.2组患者在内营养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8天,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第15天,研究组CD3+、CD4+的表达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9/27)vs46.15%(12/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制剂的早期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肠道营养 免疫 细胞 合生元制剂 感染性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沪〈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吸痰 护理人员 知识 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在小儿造口出院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行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20),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行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n=20),对照组予以在院指导更换造瘘袋,出院电话回访进行护理;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延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以出院3个月后,2组小儿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造口知识知晓度、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患儿家属睡眠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状态焦虑水平得分、睡眠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因其及时性、可视性、方便性等优点,对出院患儿施行延续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改善睡眠,提升照护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微信 延续护理 焦虑 小儿肠造瘘术后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