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刺络拔法调理中焦治疗不寐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进行评定,明确本法治疗失眠的优越性。方法跟随王寅教授出诊,收集失眠患者37例,应用刺络拔法调理中焦。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计分、中医证候学指标计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的各项积分均下降明显,存在显著(P〈0.01)甚至极显著变化(P〈0.01),表明刺络拔法调理中焦对于改善失眠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有显著作用。结论应用刺络拔法调理中焦治疗失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睡眠障碍、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对失眠引起的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如耳鸣、便秘、腹泻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刺络拔罐 调理中焦 失眠
  • 简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在临床很常见,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多见。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者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下消化道出血 抗生素 营养
  • 简介: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2例.其中并发消化应激性溃疡57例(37.5%)。

  • 标签: 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护理
  • 简介: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下呼吸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具有一般情况差、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术后较易发生下呼吸感染。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脑卒中患者 开颅术后 老年人 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呼吸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常因呼吸梗阻而加重原发性损伤或死亡,故保持呼吸通畅是救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Frenst等分析116例入院时神志尚清的头部损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发现74%死于低氧血症、低血压及延误治疗等.而导致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是呼吸不畅.本文分析了94例(1998年至2004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认为早期保持呼吸通畅,尤其对气管切开若无手术禁忌证应持积极态度,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 简介: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沪〈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气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吸痰 护理人员 知识 态度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病,多发生于扁桃体、唾液腺、胸腺等.而颅内桥脑小脑角(cerebellarpontineangle,CPA)淋巴上皮瘤样癌国内外尚未见报告,尤其合并外耳胆脂瘤者更属罕见.本文首次报告1例合并外耳胆脂瘤的桥脑小脑角淋巴上皮瘤样癌.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小脑桥脑角
  • 简介: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影响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护士的忠诚度、减少护士流失成为医疗服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护士忠诚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影响护士忠诚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护士忠诚度的策略和途径,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提供参考。

  • 标签: 忠诚度 护士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首先引用了各种公开的数据,说明了睡眠质量对于健康的意义,以及改善睡眠环境对于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改善睡眠的睡眠监测系统以及与之组成闭环反馈系统的环境家电。文中从睡眠监测的系统构成、实现与验证方法、干预手段以及联动策略等角度多方位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在陈述原理的同时也陈列了系统设计的大量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展望了这种睡眠监测及干预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监测 睡眠干预 心率变异性 心冲击图
  • 简介:目的:分析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实施QCC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提升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术前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基本护理,观察组行QCC护理,对比其结果。结果:护理前,2组普外科术前患者的治疗效能感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实施QCC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其治疗效能感与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患者 QCC护理模式 效能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整体护理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开展卒中后抑郁教育及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卒中后抑郁教学,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对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关注增加,沟通能力提高、临床人际关系改善。结论对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进行卒中后抑郁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 标签: 研究生 卒中 卒中后抑郁 人文素养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临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