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精神科病房住院病人自杀的成功率很高,而且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采用自缢方式成功自杀的占住院病人的63.63%[1],而且抢救成功率也很低,现将我院成功抢救自缢病人1例进行报道,供同道们参考.

  • 标签: 抢救措施 自缢方式 心率 人工呼吸 缺氧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救治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G患者39次危象发作的救治方法.结果暂停胆碱酯酶抑制剂、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或合并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病例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以及暂停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明显降低MG危象的死亡率;防止感染和不当用药可降低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危象 抢救 MG 气管切开 呼吸机
  • 简介: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自1984年2月~2003年10月住进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胃肠道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21%,胃肠道的平均期间患病率为26.87%,其感染率高.结论应结合精神病院的特点,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院内感染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治.

  • 标签: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卒中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卒中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住院时间、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及是否存在基础病等.结论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可能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重度头颌面合并伤是颅脑外伤中时常遇到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合并伤.它是在颅脑外伤的基础上合并颌面骨的骨折及大量出血.患者多因昏迷、呛咳反射减弱、失血性休克导致误吸、缺氧及脑灌注障碍,容易造成神经、呼吸、循环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迅速加重病情,直接危及生命.脑灌注压(CPP)高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利的[1].

  • 标签: 重度头颌而合并伤 休克 窒息 血容量 中心静脉压 缺氧性脑水肿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1)院内急诊通道的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71min缩短至53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time,DPT)时间由104min缩短至82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time,DRT)时间由144min缩短至117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2006年1月7日因车祸致伤头面部伴意识障碍2h入院。伤后即昏迷,面部流血不止,伴有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程中有抽搐和小便失禁。

  • 标签: 颅脑损伤 贯通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8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简介: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和安全,是护理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护理技术水平、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基础护理质量 急诊抢救 护士责任 护理技术水平 治疗效果 应用
  • 简介:本文总结了失眠的综合干预进展概况,综合干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兼顾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的综合获益多;总结了现有综合干预的模式特点;提出了在干预技术、干预可行性、组织建设与医疗人员培养、综合干预中的交互作用、赋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失眠 综合干预 食疗 身心结合 赋能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的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的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的50%~90%的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对自杀(伤)者的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的最积极的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的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
  • 简介: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失眠症的患者愈来愈多。因此失眠症的防治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西医药长期应用的可致耐受与依赖性,本文通过论文检索发现中医在失眠症的防治干预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同时把“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浅析了失眠症的防治干预,并介绍了其他特色中药防治干预

  • 标签: 天人相应 治未病 干预 康复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2004年6月29日,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召开。来自上海教育、卫生扣科学院所的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咨询、预防医学扣精神医学的专家与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科协反邪教协会和上海市佛教学会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大学徐本力教授扣华东师范大学金瑜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议由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孙时进博士主持,会后,上海有十多家媒体都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引起了政府扣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 标签: 上海 干预 心理危机 医学会 会议 预防医学
  • 简介:  目前病烟雾(Moyamoya病)的外科治疗意见尚不完全一致,原因是很难获得Moyamoya病患者自然病程的资料,难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对照试验研究.有关外科治疗Moyamoya病的手术术式较多,如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颅骨钻孔硬膜切开蛛网膜剥脱术、颞肌贴覆术、大网膜移植贴覆术等,其中大部分由于疗效不明确风险较大已很少采用,而目前效果确切,且被广泛采用的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包括颅外与颅内血管的直接、间接或联合血管重建术.……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 标签: 颅脑损伤 功能重建 干预性研究
  • 简介:大量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或者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或者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促进损伤修复。因此拮抗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敲除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以及促进其对神经干细胞的靶向作用有可能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广谱趋化因子拮抗剂的开发,趋化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都有希望的方法,需要加强探索。

  • 标签: 趋化因子 缺血性脑损伤 拮抗剂 基因 神经干细胞
  • 简介:现在很多人将孤独症与孤独划等号,认为孩子总是待在家里,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是孤独症,或者觉得将孩子放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就不孤独了,孤独症便会慢慢改善,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并不等于孤独,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孤独症;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