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甲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该院接种甲H1N1流感疫苗人员共1280例,3~60岁,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或护理指导。结果:1280例接种人员中共出现不良反应89例,总体不良反应率6.95%,其中局部不良反应28例(2.18%),全身不良反应61例(4.76%)。给予适当的护理处理,症状很快消失。结论:接种甲H1N1流感疫苗是安全的;做好接种护理工作对减少甲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感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2009甲(H1N1pdm09)流感大流行后,几个单价大流行性流感疫苗通过快速程序被许可使用。发作性睡病作为疫苗的副作用被发现,主要是在接受用欧洲的灭活纯化协议生产的AS03佐剂A(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感染野生甲(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发作性睡病的发病也在增加,这提示此种病毒抗原的作用在发作性睡病疾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进行了发作性睡病背景简介,概述了流感疫苗制剂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然感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疫苗 疫苗接种 发作性睡病
  • 简介: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为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器官中贮积所致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酶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12,以GSD1最常见,GSD1早期可继发显著的高脂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远期并发症,这些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卒中风险。本文依据GSD1合并卒中的病例报告,探讨GSD1卒中发生的相关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GSD1患者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的高危人群;其二认为GSD1有显著高脂血症而卒中发病率小,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分别阐述。

  • 标签: 糖原贮积病1型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 简介:1例以反复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成人Ⅱ糖原累积病患者,对患者临床表现及肌电图、肌肉活检病理、组织化学、酶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分析。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肌肉活检电镜检查可见溶酶体和细胞质内糖原颗粒明显增多等符合Ⅱ糖原累积病,可除外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脑梗死是由糖原累积病引起。脑梗死是成人糖原累积病的少见表现。

  • 标签: 脑梗死 成人Ⅱ型糖原累积病 肌肉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实质多形性黄色瘤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致痫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X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脑电图示右颞区为主的慢波、棘-慢波发放,头颅MRI平扫见右颞中部皮质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局部呈不均匀片状强化。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中回后部,局部皮质略肿胀、颜色稍黄、质地偏韧、边界欠清,自皮质表面向深部生长。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见癫痫放电主要位于病变及其周围皮质,扩大切除病变后再次监测未见异常癫痫波发放。术后随访9个月无癫痫发作。结论PXA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在ECoG监测下行病变扩大切除是治疗PXA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皮质脑电图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例腰椎管巨大哑铃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良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 哑铃型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2010年7月23~25日,首届全国心理健康管理论坛暨北京军区提高班在京举办。会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蔡焯基教授提出中国人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即:①情绪稳定,有安全感。②认识自我,接纳自我。③自我学习,独立生活。④人际关系和谐良好。⑤角色功能协调统一。⑥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据悉,这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经过文献调研、专家调查与讨论,

  • 标签: 心理健康 标准 卫生协会 北京军区 健康管理 情绪稳定
  • 简介:目的研究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6(CDC6)与颅咽管瘤(CP)的相关性,探讨其对CP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P标本中CDC6的表达情况,并合成CDC6小的干涉核糖核酸(siRNA)片段,转染CP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干扰CDC6表达后CP细胞生长水平,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脑组织与CP组织中CDC6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而生长曲线显示下调CDC6的表达之后,CP细胞增殖变慢,曲线变缓,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G2)明显缩短,提前进入合成(M)期。结论CDC6在CP细胞中表达量较正常细胞高,而且参与了CP细胞的增殖调控。

  • 标签: CDC6 CP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紧张头痛也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系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1].我院自2000-2003年经门诊治疗的紧张头痛患者95例,其中以A行为(typeAbehaviorpattern,TABP)者居多.为了观察二者间的关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A型行为 紧张型头痛 压迫性头痛 压力
  • 简介: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我院精神科在2005年12月29日收治的癔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武警战士,因感觉上腹部反复疼痛伴有自残行为,总病程1年余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在我院行精索静脉曲张术,术后1个月诉左下腹牵扯痛,逐渐出现精神恍惚、头昏、失眠、兴趣丧失,对自己病情过分关注并伴有自残行为。到当地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博乐欣治疗3月余,后又送往上海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4月余,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日剂量700mg/d,病情时轻时重。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给予维思通等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但过1月减量后又发病,发病时诉腹部牵扯痛难忍,满地打滚,伴有自残、自伤行为及精神恍惚。当时查体:神志清,体温、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左季肋区有局部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亦无异常发现,其他实验室检查排除躯体性疾病。根据症状及病史,诊断“癔症”,给予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暗示及应用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等处理,2周后明显好转,1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 标签: 癌症 误诊
  • 简介: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6);急性创伤昏迷组(n=6)。建立急性创伤昏迷大鼠模型,1h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中脑钙蛋白酶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变化。结果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结果显示钙蛋白酶Ⅱ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1),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组织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5)。结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钙蛋白酶Ⅱ激活、钠离子内流导致中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损伤可能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创伤昏迷 RT—PCR 钙蛋白酶Ⅱ Nach6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应用纤维内镜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纤维内镜对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的6例患者施行经侧脑室透明隔造瘘术。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均得到改善。追踪观察无症状复发者,复查CT示脑室系统及透明隔腔隙明显缩小。结论透明隔异常临床上并不罕见,透明隔囊肿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应用纤维内镜对致病性透明隔囊肿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透明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纤维内镜 外科治疗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特异基因SEZ-6与原发性癫痫的发病关系.方法运用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28例研究对象的SEZ-6基因的17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其中遗传性癫痫患者27例,散发的原发性癫痫患者46例,遗传性癫痫患者的无症状一级亲属40例,健康正常者15例.结果原发性癫痫患者与遗传性癫痫患者的无症状一级亲属均存在一定比例的突变,前者的突变几率为52.05%(38/73),后者的突变率为37.5%(15/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变形式以杂合突变占绝大多数.结论人SEZ-6基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癫痫侯选基因.

  • 标签: 脑特异基因SEZ-6 原发性癫痫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治疗致残性眩晕、难治性耳鸣、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患,均取得了显著成效。MVD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幕上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远隔部位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收治的6例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左侧顶枕叶及第四脑室内1例、右侧顶叶1例、右侧额叶3例、小脑半球1例。4例发现肺部占位。术前均误诊为胶质瘤。6例均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检结果示神经内分泌癌。5例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3个月死亡;4例术后伽玛刀治,16个月死亡,3例随访12个月生活基本自理。1例失访。结论颅内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颅内神经内分泌癌 显微手术 伽玛刀
  • 简介:Stimulationatspecificacupointscanactivatecorticalregionsinhumansubjects.Previousstudieshavemainlyfocusedonasinglebrainregion.However,thebrainisanetworkandmanybrainregionsparticipateinthesametask.Thestudyofasinglebrainregionalonecannotclearlyexplainanybrain-relatedissues.Therefore,forthepresentstudy,magneticstimulationwasusedtostimulatetheNeiguan(PC6)acupoint,and32-channelelectroencephalographydatawererecordedbeforeandafterstimulation.Brainfunctionalnetworkswereconstructedbasedonelectroencephalographydatatodeter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magneticstimulationatthePC6acupointandcorticalexcitability.ResultsindicatedthatmagneticstimulationatthePC6acupointincreasedconnectionsbetweencerebralcortexregions.

  • 标签: 大脑皮层 磁刺激 穴位 连接 功能网络 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