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因社会因素所致选择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使用连续单层缝合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92例因社会因素要求进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单层组及套锁组,单层组产妇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法缝合,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缝合法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主观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单层组产妇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套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套锁组,随访主观满意度高于套锁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可以在因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产妇术后缝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产妇主观体验。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连续单层缝合
  • 简介: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部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北医系统三家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52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完整填写表52份,回收率100%。待遇、工作负荷等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住院医在培训过程中收获颇丰,需要克服诸如医患矛盾、经济压力等困难。培训期间可开展出国交流、新技术等活动。结论应加强对住院医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客观影响因素如经济压力大、工作负担重等的关注,开展出国交流、新技术、公益等辅助活动,丰富完善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制度。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影响因素 收获 困难
  • 简介:目的:探究常山县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期女性患者,以及同期无生殖系统感染的健康孕妇100例。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测定其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重指数。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较低、有分娩史、流产史、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均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史、流产史、分娩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贫血和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患者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在细菌培养中,排除培养基污染情况,一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7.42%,数量最多,肺炎链球菌占2.25%数量最少,其余分别为6.74%的肺炎克雷伯菌,6.74%的粪肠球菌,4.49%的变形菌属和3.37%的屎肠球菌。结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治疗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孕妇时应当顾及到胎儿的安全,并对孕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女性 生殖系统感染 妊娠期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多项研究显示其与桥本氏病关系密切。日本一项研究对4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例患者为桥本氏病,5例患者接受甲状腺疾病治疗后4例荨麻疹症状明显改善。13例患者(7例并发桥本氏病)接受自体血清皮肤实验,5例桥本氏病及2例非桥本氏病患者实验结果为阳性,并发桥本氏病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桥本氏病的患者(71.4%,33.3%)。

  • 标签: 桥本氏病 甲状腺疾病 加重因素 自体血清 常见合并症 于非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接受意愿、服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乌鲁木齐市MSM,利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服药所担心的问题、PrEP接受意愿及服药方式选择情况,再根据其选择的服药方式发放PrEP药物,进行干预。结果:379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68.3%表示愿意接受PrEP,在这些人中33.2%选择每天服药,66.8%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rEP可接受性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安全套使用频率,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0.34,95%CI:0.19~0.60)、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0.20,95%CI:0.07~0.56)者容易接受PrEP;没做过艾滋病检测(vs做过检测,OR=2.06,95%CI:1.11~3.8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高(vs使用频率低,OR=1.46,95%CI:1.01~2.09)者相对不容易接受PrEP。影响PrEP服药方式选择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担心因服药而受歧视,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4.00,95%CI:1.77~9.02)、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5.66,95%CI:2.37~13.54)者容易选择每天服药;文化程度低(vs文化程度高,OR=0.35,95%CI:0.17~0.72)、学生(vs在业人员,OR=0.06,95%CI:0.01~0.32)、担心因服药而受他人的歧视(vs不担心歧视,OR=0.30,95%CI:0.18~0.49)者容易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结论:增强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服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可以提高MSM人群PrEP可接受性及鼓励更多人选择每天服药的方式。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服药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