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瘙痒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将慢性瘙痒分类,分类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瘙痒的起源及临床表现分为3组,第二部分根据引起瘙痒潜在疾病分类根据不同分类。并将近几年有关各类瘙痒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瘙痒 分类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系统性疾病 精神源性瘙痒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左腰腹部大片状黑头粉刺样损害60余年,于2011年1月21日就诊我科。患者诉出生时左腰部一铜钱大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密集,向周边蔓延,可挤出白色豆渣样物质,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20岁时向左前腹部发展,缓慢长大,无自觉症状。

  • 标签: 黑头粉刺痣 黑色毛囊性丘疹
  • 简介:尽管与疱疹样皮炎(DH)发生有关的特异性IgA自身抗体还未知,但其存在被认为是DH发生必需的。截至目前,DH患者中尚无IgA缺陷病例报道。相反,2%~3%的乳糜泻患者被发现有IgA缺陷,这个比值是正常人群的10~15倍。作者报道在2例DH患者中发现有IgA部分缺陷。作者评估了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肌内膜、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表皮谷氨酰胺转移酶和抗麦胶蛋白IgA自身抗体。2例患者均出现抗肌内膜和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IgA自身抗体及DH血清标志物。在IgA缺陷时,与之相应的IgG自身抗体是无意义的DH血清学标记。上述情况常见于乳糜泻患者。作者检测了98例DH患者的血清总IgA水平,

  • 标签: 特异性IgA IgA缺陷 疱疹样皮炎 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 IgG自身抗体 血清标志物
  • 简介: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近年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发病机制及分类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发病机制 分类
  • 简介: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对高危人员的性病防治一直是其中重要环节。我们调查了广东省及广州市部分劳(妇)教所对被收容劳教的女性人员的性病防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性病防治 教女 情况调查 广东省 女教 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驻鄂部分抗洪部队皮肤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病原因。方法利用巡诊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驻鄂部分抗洪部队皮肤病患者进行疾病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皮肤病患者相对完整临床资料125份,皮肤病种类占前3位的是痱子、毛囊炎、日光性皮炎。对其中一部队(空军某部舟桥团)的各种疾病进行统计,皮肤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为23%。结论抗洪抢险官兵的皮肤病患病率较高,主要与高温、高湿工作环境有关,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和预防宣教可以显著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

  • 标签: 皮肤病 部队 患病率 特征
  • 简介:近年来,研究学者认为银屑病易并发代谢性疾病,虽然二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已发现银屑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共同的炎症因子参与。一般认为,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本文主要就一些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中均起作用的炎症因子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旨在探索对临床护士开展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培训教育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并实测针刺伤发生密度,基线调查292人,干预后调查233人,数据采用SPSS13.0软包进行2检验.结果:目标人群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普遍高达90%以上,但深层次的知识正确认知率偏低(HIV病员的血粘到正常皮肤时间长于5分钟、而且血量较大可能被传染,正确认知率只有75.7%;HIV窗口期正确认知率只有77.9%),一些关键而重要知识点正确认知率没有达到100%(如16.5%不知道怎样处理被污染针头刺伤的伤口).干预前后正确认知率、危险操作行为、针刺伤、锐器伤的发生密度均有差异性(P〈0.05),并呈正相关.结论:广州市临床护士对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很高;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普遍较高;相关培训未达100%全员培训;培训干预对HIV职业暴露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护士 艾滋病毒 职业暴露 预防 干预
  • 简介:皮肤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及系统性真菌病皮肤累及,是人类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浅部真菌病和皮下真菌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外伤接种产生。系统性真菌病所致的皮肤表现通常是病原体从内脏器官经血液或局部组织播散感染所致。致病性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对皮肤真菌感染的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 真菌感染 生物学特性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念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结合皮肤性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提出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给护士以人性化的管理.结果:提高护士士气和满意度、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实现了零投诉.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增强了科室凝聚力,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柔性管理 护士
  • 简介:梅毒是皮肤科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文简要解读了英国梅毒管理指南中的血清学诊断;神经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的意义;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阳性时治疗策略;胎传梅毒的诊疗;各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梅毒患者的随访以及相关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等相关问题。

  • 标签: 梅毒 诊断 治疗
  • 作者: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ICU是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护理管理形式,患者入住ICU后,家属不能陪护,日常护理完全由医务人员负责,而因为各种原因,ICU患者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因此,ICU患者的皮肤管理尤其重要。那到底该如何做好皮肤管理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

  • 标签: 护理管理;皮肤管理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及疾病管理非常复杂。首先需要控制包括疾病复发在内的炎症反应,其次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因炎症控制不足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长期药物治疗(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的整个生存期进行复杂而多样的疾病管理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医师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治疗原发疾病,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疾病的长期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肾脏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