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参精固本丸在治疗男性不育患者中对男性精子数量和动力影响.方法:通过应用参精固本丸治疗150例不育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精子计数、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男性不育患者经服用参精固本丸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参精固本丸有助于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数量和动力.

  • 标签: 男性不育 参精固本丸 精子数量和动力 中药疗法
  •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变化。方法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黑眼圈 微血管 共聚焦激光 在体
  • 简介:面部年轻化是美容整形外科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包括各种非手术及手术方法。目前,随着微创美容外科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面部解剖研究深入,埋线提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面部老化解剖学变化,对埋线提升历史、演变、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及与注射填充联合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埋线提升 注射美容 联合应用 面部年轻化
  • 简介:线技术美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一种微创美容手段,在改善面部、体部皮肤质地和松垂老化方面取得了不错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带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越来越成为医美行业关注焦点。作者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就埋线美容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区别,以及各自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处理分类论述,力求给施术者提供必要借鉴,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美容 并发症
  • 简介:自Sulamanidze在上世纪末提出埋线提升面部年轻化治疗理念后,线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与传统整形外科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面小、效果好、见效快、低风险、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目前备受关注医美项目之一。线技术不仅可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理,也可用于躯干、四肢局部,达到消脂、提升、塑形目的。本文就线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线技术 埋线提升 面部年轻化 埋线线材
  • 简介:线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医学美容手段之一,可通过在体表组织不同层次内埋置线材达到提升收紧、填充凹陷、改善肤质及体表塑形等目的。尽管线技术中线材随着线技术发展而不断优化,种类日益增多,但以大类而言,从持续时间可分为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以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平滑线、锯齿线和螺旋线,以成分主要分为肠线、PGA/PGLA或PLA编织缝合线、PDO线、PPDO线、PLLA线、PCL线等。在经CFDA批准线材中合理地选择是线技术操作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种线材成分、特性等可更好发挥线技术作用,避免不必要并发症及纠纷。

  • 标签: 线技术 线材 医美技术 年轻化
  • 简介:线结位于切口内皮内双层缝合法作为标准缝合技术,十多年来在美容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由一个浅层和一个深层真皮连续缝合组成皮内双层缝合组成,除了长度大于40cm长切口之外,没有皮内定位缝线,

  • 标签: 双层缝合 缝合技术 切口 皮内 美容外科 连续缝合
  • 简介:一书花了很多篇幅谈论中国刑法中性法律问题,其中包括该书第52~55页所讲'自愿年龄线'.根据该书作者李银河女士说法,在中国刑法奸淫幼女罪法条中规定了一个'自愿年龄线',这个'自愿年龄线'就是14周岁.所谓'自愿年龄线'(即14周岁)就是中国少女有权与成年人自愿性交年龄线.简言之,中国少女除了有一个法定结婚年龄之外,还有一个法定性交年龄.按照李银河女士说法,'自愿年龄线'是男女都有的,也就是说,中国少男也有这两个法定年龄.

  • 标签: 中国 刑法 自愿年龄线 性法律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关键词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近年来国内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近年来穴位埋线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疗法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治疗时间短,同时体现出中医治疗特色和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银屑病 应用进展 综述
  • 简介:报告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局部排斥反应1例。患者女,36岁。因双侧鼻唇沟反复红斑及丘脓疱疹5天就诊。1周前患者曾于外院行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皮损组织病理:镜下见表皮鳞状上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可见窦道形成,周围分布有单一核细胞。诊断为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可吸收线排异反应。治疗上局部及系统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予局部清除埋线后皮损愈合。

  • 标签: 面部埋线提升 丘脓疱疹 排异反应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红利同时,也在追求容颜美的幸福感,使得整形美容业应运而生。内窥镜技术和介入治疗这些微创外科代表也逐渐进入了美容整形领域,如内窥镜下微创除皱、介入治疗血管瘤等,微创美容雏形开始显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材料学进步,以注射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为标志注射微整形时代正式开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审美观发生了变化,抗衰老需求剧增,传统开放性美容整形手术已不能被接受。注射美容和埋线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而被广大求美者和医生所青睐,微创美容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 标签: 整形美容业 微创外科 注射 美容整形手术 内窥镜技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60、90mJ/cm^2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甲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甲甙处理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作用。

  • 标签: 黄芪甲甙 中波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EGCG)对长波紫外线(UVA)引起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强度为10J/cm2UVA照射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在照光前后加入浓度为50mg/LEGCG干预处理,照光后24h收集细胞,以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p66Shc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UVA照射后可引起细胞中SOD和GSH-Px水平下降,MDA活性增加,并增强细胞p66ShcmRNA表达;加入EGCG干预可明显恢复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并抑制p66Shc表达(P<0.05)。结论EGCG可有效保护人皮肤细胞免于UVA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66Shc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狭义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尤其是角质层物理性或机械性屏障结构。但是从组织细胞学角度来看,皮肤物理性屏障功能不仅仅依赖于表皮角质层,而是依赖于表皮全层结构.广义皮肤屏障功能不仅包括其物理性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肤色素、神经、免疫屏障作用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诸多方面。本文就紫外线及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进行总结,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是否具有抵抗紫外线所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延缓皮肤光老化作用。

  • 标签: 皮肤屏障 紫外线 光损伤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