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主因双手角化性丘疹1个月,于2015年3月12日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大小鱼际边缘出现数个米粒大小肤色角化性丘疹,其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并向上逐渐延及双手大拇指桡侧及小指尺侧。自诉遇水后皮损更明显,无自觉症状。否认有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类弹性纤维病 角化性 肢端
  • 简介: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2组,即强脉冲光(IPL)照射组和未用IPL照射的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IPL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TGFβ受体Ⅱ、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增强,其在IPL非剥脱性嫩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强脉冲光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SPE)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和Smad7蛋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s)为研究对象,实验主要分3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光加药组(UVA照射细胞后予不同浓度GSPE干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UVA照射前、后及不同浓度GSPE干预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UVA光照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下降(P〈0.05),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单纯光照组相比,UVA照射后经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浓度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且于50μg/mL和100μg/mL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量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适当浓度GSPE可通过显著上调TGF-βRⅡ蛋白水平以及下调Smad7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对抗UVA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减轻UVA所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了皮肤光老化的进程。

  • 标签: 长波紫外线 皮肤光损伤 光老化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SMAD7
  • 简介:今年6月,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先消除儿童新发感染,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由于梅毒在早期阶段可实现治愈,尽早进行梅毒筛查和诊断,及早预防和治疗,对尽早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意义重大。

  • 标签: 梅毒检测 疾病传播 计划生育委员会 质量 母婴传播 切断传染源
  • 简介:目的:了解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牙源性皮瘘患者常因牙齿症状不明显而在皮肤科、外科等诊治,最终被误诊、漏诊。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本病应与多种皮肤病相鉴别,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

  • 标签: 皮瘘 牙源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勃起功能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0例初次接受化疗的男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进行评估化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58.0%。其中,CR14例,PR15例,PD21例,SD0例。化疗前勃起功能障碍32.0%,化疗后勃起功能障碍83.0%,化疗前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消化道肿瘤、鼻咽癌、肺癌、淋巴瘤、软组织肿瘤患者IIEF-5评分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病理类型间IIEF-5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男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后会增加勃起功能障碍,增加其发病率。

  • 标签: 男性肿瘤 化疗 勃起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子宫恶性肿瘤1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采用不同方式手术后,分别比较两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性激素变化情况、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变化情况为(34.91±1.32)mIU/mL,促卵泡激素(19.28±1.13)mIU/mL;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25.67±1.44)mIU/mL,促卵泡激素(14.69±1.54)mIU/mL;手术后,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激素变化水平明显高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性欲评分(159.93±11.31)分,性高潮评分(161.25±14.17)分,性心理评分(165.71±19.64)分;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欲评分(187.21±9.18)分,性高潮评分(190.42±12.56)分,性心理评分(184.49±16.71)分;术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是子宫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术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恶性肿瘤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性罪错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的认知及防护意识,以及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性罪错人员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的患病率.方法对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859例性罪错人员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B)的检测,统计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4种STD的患病率,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例完成有关STD认知及防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性罪错人员STD患病率为42.8%,其中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单病种的患病率分别为38.6%、1.6%、6.4%和0.2%,4种STD的发病均女性多于男性,且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性罪错人员性生活混乱且关系复杂,对STD认知差且无主动意愿了解有关STD的知识,无明显防范意识,且感染STD后治疗不积极、不正规.结论性罪错人员对STD认知和防护意识差,其ST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

  • 标签: 性罪错人员 性传播疾病 认知情况 患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 标签: 性病 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晚上外擦阿达帕林凝胶,白天外擦盐酸克林霉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外用药的基础上再加以艾拉光动力治疗仪(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状况及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V基因芯片技术对汕头地区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分析受检女性患者中常见的HPV亚型感染及年龄分布规律。结果: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检出率为100%,共检出22种HPV亚型,HPVMM4未被检出。其中单一HPV亚型感染403例,占总数的60.51%,单一HPV亚型感染中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43、HPV16、HPV52、HPV58、HPV18、HPV56、HPV66、HPV68、HPV42、HPV53、HPV33、HPV31、HPV51、HPV59、HPV73、HPV35、HPV44。多重HPV亚型感染263例,占总数的39.49%。多重HPV亚型感染中以二重HPV亚型感染最为常见,占总数的24.47%(163/666)。20~2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48.95%(326/666)。结论:本组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多,感染高峰年龄段为20~29岁。

  • 标签: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女性
  • 简介:目的:分析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以真皮内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瘤,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瘤。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组织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诊断的6例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肤色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的以施旺细胞束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肿瘤组织间伴有明显裂隙,瘤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束膜细胞EMA阳性。讨论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为本病确诊提供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瘤 栅栏状 包膜 组织病理 施旺细胞 S-100蛋白
  • 简介:目的: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类型及特点,以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方法:对我院门诊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病变调查,对其中162例合并皮肤病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者占64.8%,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居首位,各种皮肤病变中位居前三的为甲真菌病38.9%,湿疹19.7%,瘙痒症14.8%。42.5%患者合并多种皮肤病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合并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阿维A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等国内大型数据库,纳入以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治疗组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3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2108例患者,RevMan偏倚风险评价显示文献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阿维A治疗相比,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10,95%CI(1.04,1.16),P〈0.01];在显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34,95%CI(1.20,1.51),P〈0.01];在改善PASI评分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MD=-2.35,95%CI(-3.64,-1.06),P〈0.01]。Begger检验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疗法,但仍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支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寻常型银屑病 阿维A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χ^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以及该人群对性病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番禺区超过100人的大型工厂5个、建筑工地5个的338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淋病、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梅毒4种性病感染率。结果:在338名受调查人员中,共查出淋病8例(2.4%),衣原体感染33例(9.76%),尖锐湿疣27例(7.99%),梅毒12例(3.55%),其中有5例交叉感染。结论:番禺区流动人口性病发病情况不可忽视,积极有效的对流动人口进行性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较为紧迫。

  • 标签: 流动人口 性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ANA滴度患者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 标签: 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TRUST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和病理特征。结果:对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共发30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宫颈,12个病灶位于卵巢,6个病灶位于子宫体。其中2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10个病灶为极低回声,且所有的病灶均为后方回声增强,26个病灶边界比较清晰,10个宫颈病灶表现为叶状,10个卵巢的病灶表现为椭圆形,所有子宫内膜均完整,且病灶宫体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其中26个病灶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患者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300例,应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半年复发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治疗 中西医结合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