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在阴道内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激素变化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2、P、FSH及LH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E2、P、FSH及LH水平虽有改变,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2、P、FSH及LH水平分别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会对体内激素水平造成影响,随访半年内的复发率较低,可发挥治疗及预防的双重作用。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戊酸雌二醇 老年阴道炎 疗效 随访
  • 简介:甲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子受体,包括两类子受体家族即RARs和RXRs。维甲酸受体与维甲酸结合后被激活,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作用于特异性靶基因而发挥不同效应,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及其分类、维甲酸信号通路、维甲酸受体在皮肤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维甲酸受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维甲酸 维甲酸受体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美容中药白芨的提取物经皮给药系统中提高药物渗透性的方法.方法以超声方洗提取白芨乒注入法制备不同浓度质体,以SD雄一性大鼠离体皮肤作为媒介,Franz散池为体外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芨提取物含量。

  • 标签: 白芨提取物 经皮给药系统 醇质体 凝胶
  • 简介:临床资料例1,女,4岁。主因头皮异物2d,于2012年6月23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d在草地上玩耍后发现头皮有一小米粒大小的异物,褐黑色,无自觉症状。异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诊断蜱叮咬,建议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儿家属拒绝。自行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蜱叮咬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雌三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阴道炎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甲硝唑与雌激素联合治疗,最后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阴道炎症评分、健康状况评分、pH值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雌激素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

  • 标签: 雌激素 老年性阴道炎 应用效果 甲硝唑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鼻腔外侧缘赘生物15d,于2010年8月就诊。患者15d前右侧鼻腔外侧缘出现赘生物,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双足跖曾出现红斑、脱屑,自行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双手出现类似皮损,未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介入治疗史等,有数次冶游史。其配偶未来我科就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腔外侧边缘见一蚕豆大小扁平丘疹(图1a),双手掌、双足跖可见铜红色圆形、弧形斑疹,边缘附黏着性鳞屑,似领圈样(图1b,1c)。肛周可见2枚黄豆大小粉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基底无明显红晕,表面湿润呈细颗粒状,无糜烂、渗液,质地较柔软(图1d)。鼻部及肛周皮损行醋酸白试验颜色改变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阴性;钳取右侧鼻翼及肛周皮损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患者拒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期梅毒。治疗:长效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3个月后复诊,RPR滴度1∶4,临床症状基本消退。随访至2012年9月,复查RPR阴性,TPPA阳性。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例一,李××,16岁,住院号115465,因性别不明于1991年4月8日入院。病人自幼社会性别为男性,但一贯取蹲位小便,入院前2年,发现乳房逐渐隆起,下腹部每月有周期性疼痛1次。检查:呈男性打扮,身高1.6米,身材苗条,皮肤白嫩红润,无喉结,双乳房发育呈女性型,阴毛呈女性型分布,阴茎长5~+cm,直径1.5cm,阴茎根部下方可见尿道口及发育不良

  • 标签: 社会性别 发育不良 染色体核型 女性 尿道下裂 假两性畸型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主因肛周、外阴、腋下、颈部扁平丘疹2个月于2011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缘于2个月前肛周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扁平丘疹,皮损渐增大、增多并扩展至外阴,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腋下出现类似皮损,起初为数个扁平丘疹,后丘疹扩大融合,中央渐愈合形成一环状皮损。同时颈部出现环形斑丘疹,少许鳞屑。患者一般情况可,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2毒邪的治疗针对毒邪的治疗,方法有消除毒邪、减少毒邪的产生、促进毒邪的排除、减少毒邪的毒力、扶正祛邪、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等,因此出现了攻毒、排毒、解毒和托毒等不同的治法。

  • 标签: 毒邪论治 辩证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目的:探讨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局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1例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联合卡泊三软膏治疗,B组30例外用卡泊三软膏治疗,C组31例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三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6.8%、73.3%、77.4%,A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B、C两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6、5.17,P值均〈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波高能紫外线 卡泊三醇 银屑病
  • 简介:目的:观察钙泊三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波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方法:选择90例背部受累的白癜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应用钙泊三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波UVB照射治疗,B组单纯采用窄波UVB照射治疗,C组外用钙泊三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三组疗效。结果:A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B、C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52、10.67,P值均<0.05)。结论:钙泊三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波UVB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 白癜风
  • 简介:45岁男性患者。外阴及股部红斑、丘疹1个月,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湿疹及股癣且治疗无效。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123.45COI,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确诊为期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接上期)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梅毒的规范化治疗也受到高度重视。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梅毒治疗方案和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指南是我国在制定梅毒

  • 标签: 梅毒
  • 简介:目的探讨UVA1光疗联合卡泊三软膏治疗甲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进而为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收集的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卡泊三软膏2次/d,联合治疗组予以UVA1照射(2次/周)治疗,2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NAPSI)。结果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患者中,平均年龄(50.57±16.24)岁,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病甲治疗前NAPSI评分:联合治疗组:27.07±10.86,卡泊三软膏组:25.93±10.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治疗后2组NAPSI评分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2.67±7.60,卡泊三软膏组:18.10±8.93,NAP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痊愈率33.33%,有效率56.67%,卡泊三软膏组临床痊愈0例,痊愈率0%,有效率13.33%,2组有效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VA1联合卡泊三软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卡泊三软膏。

  • 标签: 甲银屑病 UVA1光疗 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Caspase-3和bcl-2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银屑病患者经卡泊三治疗前后皮损及非皮损区皮肤中Caspase-3和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卡泊三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泊三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b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银屑病 卡泊三醇 CASPASE-3 BCL-2
  • 简介: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