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一般认为听力语言的缺失会影响聋儿的社会交往及认知功能发育。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是否有不同的认知途径和特有的认知特征?影响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是医学、教育、心理等各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 标签: 听障儿童 认知特征 发育特征 听力语言 障碍儿童 功能发育
  • 简介:目的探索听障儿童精神发育规律及特点,为科学制订听障儿童康复策略及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格雷菲斯(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运动、手眼协调、操作3个分测验对25个省308名0~3岁听障儿童进行精神发育评估,采用相同方法对14省473名0~3岁健听儿童进行测查,常模参照1995年修订标准,采用发育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表述精神发育水平,用成组比较啦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308名0~3岁听障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02.46±11.16,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05.92±15.72、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0.84±11.99、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1.02±14.29。473名健听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10.09±19.67,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15.40±12.25、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8.84±23.34、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6.03±21.98。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相比,总发育商低约8(t=-9.985,P=0.000)、运动维度低约10(f=-6.024,P=0.000)、手眼协调维度低约8(t=-5.825,P=0.000)、操作维度低约5(t=-3.603,P=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出生后到6个月,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无任何差别,从12个月龄开始,听障儿童精神发育逐渐落后于健听儿童,36个月龄时,落后近2个月龄;③无论听障儿童或健听儿童,不同性别发育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有一定差距,随年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给予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优化听障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提早进入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程序,能为缩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智力差距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发育商 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 听障儿童 健听儿童 现况研究
  • 简介:认识内耳发育需要知道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和基因产物的功能.在过去十年中听力的研究非常得益于人类和鼠的基因研究.不同的策略已被用来识别内耳中表达的不同基因:包括CochleacDNAlibrary;序列分析小鼠耳蜗候选基因RT-PCR技术;从内耳起源组织细胞微阵列分析;基因敲除技术等.

  • 标签: 内耳发育 基因敲除 技术研究
  • 简介:本文回顾了用于客观评估听障儿童(经早期诊断和干预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言语感知能力的测试工具的研发、验证和使用的英文期刊文章。重点介绍了既有英文版又有相应中文版的评估工具。在使用这些评估工具进行测试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研究健听儿童的言语一语言发育规律,这是评估听障儿童的基准。儿童言语和语言在最初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关研究的进行较为复杂和困难。使用一系列评估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进行言语感知能力测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该套评估工具包括早期语前听觉发育测试、简单的闭合式单词识别测试、在安静或存在竞争性声音环境下进行的闭合式句子识别测试、在安静或噪声环境下进行的开放式句子识别测试。本文将对这套评估工具及其已经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中文版本进行介绍。这两套评估工具的使用能够客观地评估经过干预后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从而更好地评估康复策略,给予家长建议以及确认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这套评估工具的中文普通话版和英文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助于来源于不同语言环境的研究结果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听力保健专业人士在世界各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立最好的、规范的临床实践方法。

  • 标签: 言语感知 早期言语和语言发育 儿童康复效果评估 说普通话的听障儿童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大约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这些小的miRNA通常靶向一个或者多个mRNA,通过翻译水平的抑制或断裂靶标mRNAs而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对多种生物学过程起调控作用,与细胞生长分化,器官发育(如内耳发育)和肿瘤产生等有密切关系。将来,miRNA很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因子用于恢复听力、再生毛细胞。

  • 标签: MICRORNA 内耳发育 哺乳动物 miRNA MRNAS 细胞生长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新生大鼠(P1、P7、P14、P21)耳蜗Corti器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以便了解听毛细胞纤毛发育的过程。方法取新乍SD大鼠四个阶段的耳蜗,采刖扫描电镜对出生后大鼠耳蜗Corti器形态结构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这四个阶段在体犬鼠耳蜗毛细胞从出生至毛细胞完全发育成熟,绝大部分都是以一排内毛细胞和三排外毛细胞的方式排列的,只有少部分在局部发现多出几个外毛细胞形成第四排。毛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随着时间的改变逐渐发育成熟。P14这个阶段是个重要的时期,Corti器表面柱细胞头板增宽,表面的微绒毛减少,Deiter细胞表面微绒毛也减少,动纤毛从底圄至顶圈逐渐退化已经基本结束,P14这个阶段Corti器各个部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结论出生后14天之内。大鼠听毛细胞静纤毛和动纤毛与听器其他细胞形态结构仍不同程度地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逐渐发育过程,为研究大鼠出生后Corti器的发育、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形态学证据。

  • 标签: 大鼠 耳蜗 CORTI器 静纤毛 发育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双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条件词语 听理解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健听小儿听能言语发育进程规律,加速听障幼儿人工耳蜗术后的感知觉发育进程。方法选择1.5~3岁人工耳蜗植入幼儿33例。进行为期5~6个月的听觉言语训练后,考察其追赶发育实施效果。结果听觉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运用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听障幼儿实施追赶发育,可缩短开机后听能感知时间,使其尽快在大脑中形成听觉记忆。

  • 标签: 听障幼儿 人工耳蜗 追赶发育
  • 简介:词汇是儿童语言的基础。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存在词汇量小、词类范围窄、词义理解表浅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健听儿童词汇语义发展的关键指标词汇量、词类和词义三方面的发展规律,通过词汇分级学习逐步增加词汇量、典型原型与相关内容相联系加深语义理解、建立语义网络加快词汇检索和提取三个措施,探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策略。

  • 标签: 学前儿童 词汇语义 听障儿童 语言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入院治疗的脑瘫息儿61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训练治疗,治疗组患儿在语言训练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经临床冶疗显效13例(43.3%),有效11例(36.7%),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效16例(51.6%),有效12例(38.7%),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57,P〈0.05)。结论治疗组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脑瘫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训练
  • 简介:目的梅尼埃病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病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病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病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病是儿童梅尼埃病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病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病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传导方案促进低龄听障婴幼儿听觉发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名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儿童助听后以传导方案的模式进行听觉能力康复。根据年龄划分为两组:7个月-1岁5个月5人;1岁6个月-3岁8人,两组教学侧重点不相同。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3、6、12个月对所有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3例儿童中12例经传导方案干预,总体听觉能力随时间的延续呈曲线上升(92.3%),各分项听觉能力均呈上升趋势。1岁6个月以下听障儿童的声音察知能力发展较快,发声情况及理解能力到6个月时才出现明显变化;1岁6个月以上听障儿童的声音察知能力及发声变化较快,而理解能力相对发展较慢。结论针对低龄听障儿童康复的传导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有利于他们的听觉发育及全面发展,但后续跟踪应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传导方案 低龄听障儿童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听觉
  • 简介:1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心理理论的概念最早由Premark和Woodruff于1978年在《黑猩猩有心理理论吗》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愿望、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之所以将心理理论称为一种“理论”,Premark和Woodruff认为这种能力实际为一个推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将该推理系统视为一个“理论”^[1]。

  • 标签: 心理理论 儿童 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 黑猩猩 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最初的“十聋九哑”,到后来的“能听会说”,再到现在的“全面康复”的提法转变,反映出人们对听障儿童康复已从基于医学分类着重生理差异,向注重生理和功能两方面的差异,再到现在着重生理、心理和发展需求的差异的变化。

  • 标签: 全面康复 听障儿童 生理差异 医学分类
  • 简介:目的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的水平。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学前健听儿童 同时性加工 PASS理论
  • 简介:目的比较4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通过听觉记忆词汇的测试结果,探讨两类儿童词汇记忆的差异。方法选取4岁听障儿童24名(其中助听时间1~2年的10名,助听时间2~3年的14名)和健听儿童14名,采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ofauditoryresponsetospeech,EARS)中的封闭式句子测试内容分别对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①在记忆句中名词、形容词方面,3组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记忆句中动词方面,助听时间1~2年与2~3年的听障儿童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助听时间1~2年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助听时间2~3年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助听时间越长,听障儿童通过听觉记忆句子中词汇的能力越强;②助听时间的长短影响听障儿童在记忆不同词性词汇方面的能力,这为听障儿童听觉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记忆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鼻腔共鸣功能客观评估的频域维度声学参数。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健听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NF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比较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结果①韵母/a/和其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鉴别韵母/a/中是否含有鼻音的参数;②健听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亢进的听障儿童韵母/a/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大于后者;③健听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低下听障儿童的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小于后者。结论对听障儿童进行鼻腔共鸣功能评估与训练时,可以将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作为材料,采用其鼻部第一共振峰作为评估和监控的参数。

  • 标签: 健听儿童 听障儿童 鼻部第一共振峰 鼻腔共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