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与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反流与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反流性喉炎、胃咽反流、咽食管反流和食管外反流等提法。已知LPR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与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 标签: 哮喘(Asthma) 胃酸(Gastric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重建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返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返神经麻痹患者行返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返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有返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露返神经甲状腺手术对预防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1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显露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799~14.831,P<0.05);返神经损伤情况观察组返神经损伤1.32%、永久性返神经损伤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3.16%,9.21%)(x2=9.455~9.818,P<0.05)。结论显露返神经甲状腺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能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预防返神经损伤,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声音嘶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罩气道联合纤支镜术中监测返神经功能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①19例患者甲状腺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7例,共解剖显露返神经21例次。②术中监测系统一次性双管罩、纤维支气管镜、神经刺激仪、腹腔镜高清成像系统等。③具体方法首先利用罩气道行全麻,然后术中显露返神经,最后将探针用电流刺激返神经,将纤维镜通过罩气道在高清显示器上观察声带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次成功刺激声带活动,3例失败,成功率85.7%,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罩气道联合纤支镜术中观察声带活动来监测返神经功能安全、经济、有效。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术中监测
  • 简介:1概述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的损害。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将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refluxdisease,LPRD)这一概念提出用以描述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LPRD作为咽喉疾病中一组较特殊的疾病给予关注及命名,

  • 标签: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咽疾病(Pharyngeal Diseases) 食管括约肌 上段(Esophageal Sphincter Upper)
  • 简介: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如何规避返神经损伤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课题。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识别返神经是返神经保护的"金标准"。但即使外科操作标准化,

  • 标签: 监测 手术中(Monitoring Intraoperative)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 简介:1前言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是不同于食管反流的另外一种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咽喉部并损伤咽喉黏膜,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虽然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所认识,到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率先报道了胃酸反流与后部肉芽肿的关系,

  • 标签: 质子泵(Proton Pumps) 胃酸(Gastric 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显露返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需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显露返神经组与不显露返神经组均为5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显露组与未显露组均将病灶全部切除,切除率均为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手术时间要比未显露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未显露组为1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返神经与不显露返神经二者有相同的病灶切除率,均为100.0%,但是前者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避免出现返神经损伤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露喉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外用氨酮戊酸散光动力(ALA-PDT)治疗的乳头状瘤小儿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6月一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的200例小儿乳头状瘤患者,均进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这类患儿进行研究,回顾分析其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全部护理资料,汇总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全部的200例患儿中有185例预后的效果非常好,通过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只有25例患儿发生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全部患儿都正常出院。结论光动力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密切关注病情、积极进行治疗前后处理措施等,治疗后实施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有助于提升预后的效果,为乳头状瘤小儿患者护理,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小儿患者 喉乳头状瘤 光动力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近十余年来,喉癌早期病变(T1、T2级),经口激光手术已经成为除了传统放疗或开放式喉部分切除术的第3种理想治疗选择。德国的WolfgangSteiner教授是此领域的开创者。外科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外科治疗方式,其在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正在被探索和研究当中。

  • 标签: 喉显微外科 机器人手术 CO2激光 喉部分切除术 治疗方式 早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术前进行NBI内镜检查,并采用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手术切除病变,于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术后1周,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可以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组织,保持了声带的正常组织结构,是患者术后发音功能恢复正常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内侧微瓣技术 NBI 喉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195例,均经手术治疗,按照随机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93例)经由不暴露返神经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102例)则按照实际病情经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完成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三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返神经受损率0.98%(1/102)稍低于对照组的4.30%(4/93)(P〉0.05);观察组中通过气管食管沟入路增加术时、增加术中流血量显著低于其他2种入路方案。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采用返神经显露方式完成,其临床效果较好,3种入路方案中以气管食管沟入路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病变 喉返神经显露 手术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暴露返神经和寻找保留甲状旁腺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1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没有出现永久性声嘶、声音低顿和术后手足抽搐病例。结论甲状腺术中常规暴露返神经和仔细寻找保留甲状旁腺的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