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式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丰富环境综合护理干预,尽快纠正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对两组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及ADL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经住院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SA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差异很更明显(P<0.01);治疗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ADL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4周后差异进一步加大(P<0.01);治疗前两组间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均下降,但两组减分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NIHS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环境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有明显影响,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丰富环境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在生物学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从研究小鼠开始的,MITF也不例外。1992年,第一例Mitf插入突变转基因小鼠被报导,它是建立在C57BL/6xC3H杂交背景上的VGA-9鼠系,具有特定的表型:白色皮毛,小眼畸形,纯合子VGA-9小鼠在出生2个月时丧失对声音的反应;电镜观察可见VGA-9小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缺失。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C57BL 黑色素细胞 耳蜗血管纹 插入突变
  • 简介:1998年Minor首次报道了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superiorsemicircularcanaldehiscencesyndrome,SCD),此后这一疾病在临床上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逐渐积累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经验。

  • 标签: 上半规管 综合征 鉴别诊断
  • 简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是以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独立病症,由Valvassori等[1]于1978年首先描述并正式命名.是先天性内耳畸形的一种,Okumara等[2]进一步将其分为合并耳蜗畸形(如Mondini畸形)与不合并耳蜗畸形两个亚型,但前者不列入LVAS的范畴.其临床发病率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5%.随着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逐渐被报道,为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VAS 胚胎发育 病因学
  • 简介:在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机构中创设适宜的室内外环境对于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教改思想的贯彻与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教室内外环境的创设既是班级管理的延伸,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目的的重要策略之一。如何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

  • 标签: 室内外环境 听障儿童 全面康复 教育机构 早期康复 班级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我科收治的31例Hunt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Hunt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1例Hunt综合征患者进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等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31例患者耳疱疹均治愈,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至Ⅳ级)患者30例,出现面瘫发生率为96.8%,治愈22例,面瘫治愈率(恢复至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或Ⅱ级)73.3%,好转6例,好转率(House—brackmann分级Ⅲ级)20%,2例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拒绝行面神经减压术,无效率6.7%,1例患者治疗后1周出现眩晕及眼震等前庭刺激症状,经治疗1月后恢复。无1例遗留耳神经痛。结论Hunt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经综合治疗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疱疹 带状 耳部 阿昔洛韦 地塞米松
  • 简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是一类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虹膜、皮肤及毛发着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后来的研究发现,前庭障碍也是WS的另一重要临床表现,包括前庭器官畸形及前庭功能障碍。本文探讨WS中黑色素缺乏对前庭障碍的影响,分析WS患者缺乏前庭功能障碍症状的原因,并提醒临床医生对需行人工耳蜗植入的WS患者要密切关注有无内耳畸形。

  • 标签: 前庭障碍 WAARDENBURG综合征 畸形
  • 简介:目的增加对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例1无面瘫,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症状:声嘶(左喉返神经麻痹)和左梨状窝积液(咽缩肌麻痹),第5天才于耳廓后方出现2粒疱疹.例2首先出现面瘫,面瘫后一周才于右侧颊粘膜部出现小疱疹.例3一侧剧烈头疼,2天后鼓膜轻微充血,5天后出现面瘫,一周后颈部才出现疱疹.结果例1误诊为下咽癌;例2误诊为Bell面瘫;例3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结论疱疹延迟出现、异位疱疹、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损害的症状,是造成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甚至误治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 标签: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 误诊 误治 原因 耳带状疱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以及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兴的医学模式逐渐被医护人员所认识并接受,整体护理在我国医疗领域也随之普及和深入。1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不仅要提供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更要重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 标签: 心理 护理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为14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行药物和通常引流为主、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结果:随访6~12月,140例中,治愈77例,好转33例。结论:综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

  • 标签: 儿童慢性鼻窦炎 综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洗胃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观察组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呕吐停止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6.09%),呕吐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65±0.58vs10.63±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一次性洗胃,有助于提高患儿服药依性,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疾病 咽下综合征 思密达 碳酸氢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分别是(2.29±0.60)天、(29.40±10.10)天,和对照组的的腰腿疼痛缓解时间、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综合疗法后,可以促进患者病症早日康复,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液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液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内尔淋巴液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呈上升的趋势。为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列举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