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颗传统冠式修复与高嵌体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单颗重度缺损且能定期复诊病患4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结合高嵌体的修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病患结合传统冠式修复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修复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单颗治疗病患,经修复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颗重度缺损病患采取高嵌体修复治疗疗法,要明显比传统冠式修复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牙龈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咀嚼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修复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高嵌体 传统冠修复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微创技术在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痛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畏惧、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以及敲击增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张口受限、下唇麻木、干槽症、颞下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暴露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前、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为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效果。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痛微创技术 牙槽外科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埋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一年间我院口腔科埋伏患者26例行多排螺旋检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埋伏本身形态、走向、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检验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技术,26例患者共显示埋伏28枚,三维重建技术清楚的显示埋伏的形态、位置、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2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我科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所示情况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固定义齿修复前采用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以及骨移植术,并探讨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83.3%)患者的恢复状况为良好,3例患者(10.0%)为有效,2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槽外科技术能为患者重建槽嵴的形态,从而提高义齿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牙槽外科 固定义齿修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简易性的种植导板对患者实施修复种植操作之后评价其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修复手术之前利用2mm蜡线在模型上进行植体方向和植体位置的实际确定,然后采用植入道模板进行术前铺设,在实际手术中通过模板来良好的给与术中指导。在手术之后对患者采取X线片修复检查。修复检查目的主要是检验已经被种植的植体其实际三维位置是否正确合适。结果经修复治疗之后280枚植体其植入方向和植入位置均达到了术前种植设计要求。197例患者对于种植修复实际效果表示非常满意,还有3例患者在进行了二次修复治疗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对于需要接受种植修复手术的患者来讲利用简易种植导板来实现引导手术的治疗方法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对植体方向位置给与准确定位同时也为后续二次修复奠定了基础。患者在以修复为中心的治疗之后普遍表示牙齿咀嚼舒适,咬劲有力。因而这种以修复为中心的种植治疗技术可以在现今以及后续的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性的利用和有效推广实践!

  • 标签: 修复 简易种植 导板种植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饮水氟含量与龋齿和氟斑发病关系的调查。方法选取当地四个不同饮水氟含量地区,调查本地的常住居民,由于儿童的牙质更容易受到不同饮水氟含量的影响,更具有代表性,所以调查人群年龄在6-15岁。结果四个不同饮水氟含量地区,儿童龋齿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儿童氟斑的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增加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并且差异显著。结论饮用水中氟含量的增加能预防龋齿的生长,但氟含量过高又会引发氟斑的流行,严格控制饮水中氟含量,保护牙齿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不同饮水氟含量 龋齿 氟斑牙 发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列重度磨耗患者,体预备后制作固定过渡性义齿,待症状改善、咬合稳定后,进行固定义齿永久修复,比较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功能。结果永久修复后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效率增加,牙本质过敏症改善。随访1年,未出现再度磨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列重度磨耗患者重建咬合,在美观和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义齿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等复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等复杂,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 标签: 微创技术 复杂牙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基础治疗联合派力奥治疗牙龈增生的疗效。方法将5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周基拙治疗。治疗组加用派力奥软膏治疗。对照组仅行周基础治疗,在首次就诊和治疗后的1、3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3月各项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间各项指标持续好转无复发。治疗组GI、SBI、BOP、PD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基础治疗联合派力奥治疗牙龈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派力奥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88例颌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情况、槽脱落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一年后、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五个时间点的槽脱落情况分别是0.00%、0.00%、0.00%、2.27%以及4.55%,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两个时间点的槽脱落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颌畸形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降低患者的槽脱落情况,延长其槽使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探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颌畸形 正畸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tralnatruretcpeptde,ANP)和一氧化氮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显示双阳性染色,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囊斑神经上皮细胞膜及轴突NOS阳性染色,胞质ANP阳性染色;盖膜、前庭膜阴性染色。结论ANP和NOS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心钠素 一氧化氮合酶 耳蜗 豚鼠 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足三里培元生金汤内服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肺脾肾虚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仅予以天灸治疗,治疗组在天灸基础上同时予以中药培元生金汤内服及穴位注射足三里,依据病情分级水平进行阶梯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肺脾肾虚症状评分,减少喘息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足三里培元生金汤内服能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肺脾肾虚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穴位注射 足三里 培元生金汤 哮喘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氧以及缺氧后复氧条件下,诱导型一氧化氮酶(iNOS)的作用。方法饲养SPF级SD大鼠,雌雄配对生产后,取出生24h内的SD乳鼠并处死,取乳鼠分离出海马,无菌条件下制成悬液。经过培养以及传代、鉴定后,取第4代神经干细胞(NSCs)作为实验对象。用氯化钴制备缺氧、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复氧组,每组在4h、8h、12h、16h后分别行NSCs形态学观察,NSCs的增殖变化,iNOSmRNA的表达,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缺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氧条件下iNOS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氧8h时iNOSmRNA表达最多,此时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达到最高值。缺氧/复氧8h后iNOSmRNA减少。随着iNOSmRNA表达量减少,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也随之减少。结论iNOS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 SD大鼠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