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从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师的角度看变应鼻炎与哮喘的关系,比较明确的现象是很多变应鼻炎患者同时或曾经患有支气管哮喘。有的患者,其中男性多见,幼年时有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病史,成年后哮喘得到了控制,但是变应鼻炎仍然存在,症状严重时偶尔还会诱发哮喘。全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变应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生率为20%~3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3%~8%:而哮喘患者中60%~78%合并变应鼻炎。临床上还可观察到变应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有相同的发病季节和相同的诱发因素。

  • 标签: 变应性鼻炎患者 支气管哮喘 治疗相关性 临床医师 诱发因素 耳鼻咽喉科
  • 简介:目的探求不同类型的外中耳畸形与传导耳聋的相关,以利于术前术式的选择.方法180例外中耳畸形通过手术证实分为3组听骨异常,并与术前纯音听阈均值(dBHL)经t检验以观其相关.结果1外耳道狭窄组中的上鼓室狭窄(锤砧骨活动不良)与镫骨卵圆窗畸形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外耳道狭窄组与外耳道骨闭锁组间有微弱差异,根据术前外中耳畸形的听阈均值尚不能准确预估其听骨畸形之类型,但对外耳道狭窄组的听阈均值则有参考意义.结论外中耳畸形其听力损失关键不仅在于听骨链完整与否而更应强调中耳畸形所涉及部位如镫骨固定或缺如,卵圆窗封闭等.

  • 标签: 外中耳畸形 传导性耳聋 手术 诊断 鼓膜 听骨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痴呆与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具有相关,获取临床检查前瞻研究数据。方法从我院2014年01月至2014年07月间收治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6例非血管痴呆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并统一检测两组的血清尿酸、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痴呆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要明显低于轻度痴呆患者,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痴呆和血清尿酸水平有着负相关关系,严重痴呆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常常偏低,通过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EGF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AMs的特异性标志物CD68的表达以及EGFR的表达情况,比较TAMs和EGFR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浸润强度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两者平均IOD值的相关。结果TAMs在95例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5.3%(81/95),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TAMs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的侵润深度有关(P<0.05),TAMs在癌肿组织阳性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Ms与EGFR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4,P<0.05)。结论TAMs在结肠癌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TAMs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

  • 标签: 结肠癌 TAMs 巨噬细胞 EGFR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症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3.47亿糖尿病患者,至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7大死亡率疾病。美国糖尿病协会根据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不同,可分型为: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而导致缺乏有效的胰岛素分泌,多于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造成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多见于成人肥胖人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听力损失 高血糖症 美国糖尿病协会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乏
  • 简介:目的: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测试,观察chirp-ASS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的相关,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儿童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听力中心检测的儿童共40例(共74耳)作为研究对象,在0.5kHz、1.0kHz、2.0kHz和4.0kHz处进行chirp-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接受测试的儿童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7岁。纳入研究的74耳包括男48耳,女26耳;右34耳,左40耳;正常听力59耳,听力损失轻度4耳、中度6耳、重度5耳。0.5-4kHz频率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0.884、0.842、0.892;chirp-ASSR反应阈经过校正后所得的各频率预估听阈与纯音听阈值更加接近。结论chirp-ASSR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儿童真实的听力水平。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反应(ASSR) chirp听性稳态反应 纯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 相关性研究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方法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和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和0.931,有较高的相关;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标签: CHIRP ABR 行为测听 声场评估 助听听阈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rnal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偏头痛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脑干测听(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 内耳 缺血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研究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2日至2014年7月29日综合整形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9例,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按照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生活基本自理组、少部分需要照顾组、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完全需要照顾组,采用工时测算法对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量给予测算,对比分析不同自理能力患者的护理工作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结果患者的自理能力不同,每天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也不一样,完全需要护理组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与大部分需要护理组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量中,患者的自理能力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建立相应的分类护理系统,做到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和科学配置,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患者自理能力 护理工作量 Barthel评分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听障儿童听觉意识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方法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对112名听障儿童的术前听觉意识分别统计信心、警觉、意义和总分,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能力测试,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信心得分与术后6个月听觉能力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与术后12个月的听觉能力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与不同阶段的听觉能力水平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听障儿童对声音接纳的信心度与术后半年听觉康复水平关系低,但对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有影响;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警觉和意义与术后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水平均存在很大关联,总体主动亦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声音语音进行条件化、情境化设计,将有效促进听障儿童听觉意识警觉和意义的建立和巩固。

  • 标签: 婴幼儿听觉整合问卷 听障儿童 听觉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白内障导致的知觉外斜视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外斜视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伴有知觉外斜视的37例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位、复视和双眼视功能情况。分别对术前双眼视力差距、白内障患病时间、术后视力及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3的有35例,其中≥0.5的有32例。37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外斜视眼眼位均得到矫正,因双眼视力差距较大双眼立体视功能无法统计。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视消失。单纯白内障所致知觉外斜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提高、眼位纠正、复视消失。结论对于年龄相关白内障所致的知觉外斜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眼的外斜视可以得到纠正。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知觉性外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高龄骨折患者146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72)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嘱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实验组(n=7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当日开始间歇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效果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6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仪预防DVT效果明显,临床使用方便,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高龄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仪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 预防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kHz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和神经丝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及其静纤毛随年龄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57BL/6小鼠各频率ABR阈值明显提高,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缺失逐渐增多,神经丝染色渐淡,毛细胞静纤毛逐渐发生数量减少、增粗融合、倒伏等变化。到26周龄时已达到重度聋,各频率较3周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有连续缺失,外毛细胞完全缺失,内毛细胞只有残存的少量静纤毛,粗细不均,倒伏明显。结论本研究对国产C57BL/6小鼠的内耳形态进行观察,明确了其ABR阈值和内耳毛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用国产C57BL/6小鼠进行老年聋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57BL/6小鼠 耳蜗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毛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水平的中老年人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基因型频率,探讨GJB2基因的各种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SNPs)是否与年龄相关耳聋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方法通过普查共收集到648例中老年人的听力学资料和血样,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四组。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利用直接测序方法获得所有样本的基因型,区分致病突变和多态改变,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突变和多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听力学结果将所有样本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57人)、轻度听力下降组(199人)、中度听力下降组(226人)、重度听力下降组(66人)。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发现4种移码突变,包括235delC杂合突变16例、299-300delAT杂合突变3例、176-191del16杂合突变1例、512insAACG杂合突变2例;1种错义突变109G>A;6种多态,包括79G>A、341A>G、608T>C、457G>A、368C>A、571T>C;3种已报道但与疾病关系不确定的突变11G>A、187G>T、558G>A;5种没有报道过的突变...

  • 标签: 年龄相关性耳聋 GJB2基因 突变 测序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方法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5mg/ml,10mg/kg/day)腹腔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连续注射7天。给药结束后次日取豚鼠PBMC及双侧耳蜗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PBMC和左耳耳蜗组织中GR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结果半定量分析豚鼠PBMC和右侧耳蜗组织中GR蛋白的含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一步分析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mRNA及GR蛋白表达量的相关及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GRmRNA与GR蛋白在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地塞米松组PBMC及耳蜗组织中GRmRNA与GR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的PBMC与耳蜗组织的GRmRNA、GR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PBMC与耳蜗组织中的GRmRNA、GR蛋白含量均同步上调,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mRNA、GR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PBMC中GR含量可间接反映耳蜗组织的GR表达水平。

  • 标签: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耳蜗 豚鼠
  • 简介:目的探讨幼年和10月龄C57BL/6J小鼠听力及初级听皮质(AI)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年龄相关变化。方法检测两组C57BL/6J小鼠听脑干反应(ABR);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两组C57BL/6J初级听皮质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幼年C57BL/6J小鼠相比,10月龄C57BL/6J的ABR反应阈值更高,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随年龄增长C57BL/6J小鼠的听力减退,同时C57BL/6J小鼠大脑初级听皮质凋亡抑制蛋白表达减少,XIAP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57BL/6J小鼠听力减退有关。

  • 标签: XIAP 初级听皮质 凋亡 听力减退 年龄
  • 简介:摘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及其影响的研究要求长期随访验证。在市级三甲医院的成人重症监护室,实施了一项多中心合作的群组研究。在三个月基础期之后,执行了基于五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一组护理方案,同时记录了16个月间的顺应、肺炎发病率、重症监护的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等数据。此次群组研究中基础期病人149名,干预后的病人885名。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干预后的顺应小于30%。尽管如此,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从15.5%下降到11.7%。这个降幅与手部卫生、囊内压控制、口腔卫生以及镇静状态密切相关.此外,集束化干预护理的采用与呼吸机相关肺炎0.78%的发病率有关(95%)。我们记录到了重症监护时间的减少(从10天到6天)以及病人在干预期顺应机械通气的时间(从8天到4天)。因此,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以及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的工作要侧重在高度重视手口卫生,睡眠质量以及囊内压控制。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预后 病人安全 呼吸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