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双眼视基础知识.(一)双眼视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并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视觉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二)双眼视分级:分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三级。同时视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

  • 标签: 双眼单视功能 同时视 视网膜对应点 视觉信号 视觉中枢 立体视
  • 简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此种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前房炎性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眼内炎等[1].近几年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完全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但生物胶价格较高.本文对不能承受此费用患者进行了单纯性NPIS10例12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联合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52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切口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经同一切口完成)和双切口组(上方巩膜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每组各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资料47例,其中切口组23例和双切口组24例纳入分析。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眼压下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38和0.47)。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9,x2=0.374;x2=0.007,x2=0.932;x2=0.537,P=0.464)。结论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术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疗效。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切口 小梁切除超声乳化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提高对侧声带麻痹病因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对61例以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最终诊断为喉外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肿瘤中依次为肺癌29例(47.54%)、食管癌17例(27.87%)、甲状腺癌8例(13.11%)最常见.结论部分喉外恶性肿瘤以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侧声带麻痹患者应作全面而详细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 标签: 单侧声带麻痹 主要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
  • 简介:<正>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之一,在角膜盲中居首位。既往采用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浅层瘤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深层疱病毒性角膜炎则疗效不佳,并且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宿主细胞也受到损伤。无环鸟苷(Acyclovir或Acycloguanosine,简称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应用治疗 抗病毒药物 虹膜睫状体炎 无环鸟苷 局部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I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I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侧内直肌截除术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术式,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疗效无差异。

  • 标签: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 外斜视 复发性手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眼压、治疗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氟米龙滴眼液对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氟米龙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在重症眼表烧伤行羊膜遮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13眼)眼部重症烫伤患者治疗中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将羊膜固定于眼表及眼睑皮肤面。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随访3月至3年。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3.0)分钟;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13.2±11.3)天。重复手术次数3.5次,患者手术依从性良好,观察病例无角膜穿孔,无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5例,角膜斑翳5例,角膜血管化2例。结论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无创伤,重症烧伤患者可多次重复手术,特别适合重症眼表烧伤早期治疗,减少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眼表损伤 羊膜 羊膜固定器
  • 简介:我科行耳内镜下吸切经口腺样体切除术4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4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4~10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32例,伴张口呼吸17例,听力下降、耳呜9例,鼻塞、鼻溢18例,嗅觉减退10例。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吸切器 耳内镜 腺样体肥大 2009年 睡眠打鼾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光感受细胞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以往认为光感受细胞最常见的损害方式是坏死和凋亡,而坏死性凋亡作为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自噬是促进细胞生存的重要代谢机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是目前研究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文章甚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本文就坏死性凋亡和自噬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机制和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坏死性凋亡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凋亡和RPE-光感受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 标签: 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感受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眼附属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lymphoma,NHL)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方法:收集1995年到2011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眼附属B细胞NHL(n=30)标本中Skp2,p27和PTEN的表达,以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n=10)作为对照组。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作为眼附属B细胞NHL的的分类标准。结果:Skp2,p27和PTE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无关,而与病例类型有关。眼附属B细胞NHLSkp2表达率与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增高。p27,PTEN表达率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相比显著降低。随眼附属B细胞NHL病理分级的提高,Skp2的表达显著增高,p27和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Skp2分别与p27,VFEN成负相关,p27和PTEN成正相关。结论:Skp2的表达升高,p27,PTEN蛋白的缺失以及可能与眼附属B细胞NHL的发生有关;其中在MALT外边缘区DLBCL中,三种蛋白存在相关性。联合三种蛋白的检测眼附属B细胞NHL的不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眼附属器 非霍杰金淋巴瘤 SKP2 p27kip PTEN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月—520177月我院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4例(74眼),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37眼)。观察组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49%(32/较对8637)照组59.46%(22/37)高,且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较对照组40.54%(15/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难治性青光眼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安全性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accuracyofintraocularpressure(IOP)asmeasuredbyaReichertOcularResponseAnalyzer(ORA),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andIOPasmeasuredbyORA,Goldmannapplanationtonometry(GAT),anddynamiccontourtonometry(DCT).·METHODS:Atotalof158healthyindividuals(296eyes)werechosenrandomlyformeasurementofIOP.AfterCCTwasmeasuredusingA-ultrasound(A-US),IOPwasmeasuredbyORA,GAT,andDCTdevicesinarandomizedorder.TheIOPvaluesacquiredusingeachofthethreetonometrieswerecompar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CCTandIOPvalueswereanalyzedseparately.TwoIOPvalues,Goldmann-correlatedIOPvalue(IOPg)andcorneal-compensatedintraocularpressure(IOPcc),weregotusingORA.ThreegroupsweredefinedaccordingtoCCT:1)thincornea(CCT<520μm);2)normal-thicknesscornea(CCT:520-580μm);and3)thickcornea(CCT>580μm)groups.·RESULTS:Innormalsubjects,IOPmeasurementswere14.95±2.99mmHgwithORA(IOPg),15.21±2.77mmHgwithORA(IOPcc),15.22±2.77mmHgwithGAT,and15.49±2.56mmHgwithDCT.Meandifferenceswere0.01±2.29mmHgbetweenIOPccandGAT(P>0.05)and0.28±2.20mmHgbetweenIOPccandDC(P>0.05).TherewasagreatercorrelationbetweenIOPccandDCT(r=0.946,P=0.000)thanthatbetweenIOPccandGAT(r=0.845,P=0.000).DCThada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GAT(r=0.854,P=0.000).GATwasmoderatelycorrelatedwithCCT(r=0.296,P<0.001),whileIOPccshowedaweakbut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CCT(r=0.155,P=0.007).Therewasastrong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CCTandthedifferencebetweenIOPccandGAT(r=-0.803,P=0.000),withevery10increaseinCCTresultinginanincreaseinthisdifferenceof0.35mmHg.Thethickcorneagroup(CCT>580μm)showedtheleast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IOPccandGAT(r=0.859,P=0.000);whilethethincorneagroup(CCT<520μm)hadthemost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IOPccandGAT(r=0.926,P=0.000).ThecorrelateddifferencesbetweenIOPccan

  • 标签: INTRAOCULAR PRESSURE TONOMETRY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