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闭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患者实施了小梁切除加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严重,主要是角膜水肿和眼内纤维膜形成;出院时全部病例眼压得到控制,矫正视力≥0.5者4例(40%)。结论:对急性闭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的联手术应慎重实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三联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9例(29眼)急性闭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正常、稳定,皮质类固醇局部抗炎,葡萄膜炎症得到显著控制后,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正常,视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并发症有剪除周边虹膜时少量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等,无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前房延缓形成、角膜失代偿、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正常、葡萄膜炎症控制后,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控制患眼眼压,减少术后前房延缓形成,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恢复视功能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且费用低廉,尤其适合基层开展.

  • 标签: 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 简介:近年来国外在开型青光眼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已确定了许多染色体位点与开型青光眼发病有关,并且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以及其突变位点的分析,本文就开型青光眼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相关基因 遗传学 染色体位点 基因克隆 病理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闭型青光眼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02例青光眼患者行手术或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内容。结果102例闭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方法准确,护理措施恰当,出院指导科学全面。治疗后症状消失,眼压控制良好,无医疗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型青光眼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准确使用各种药物,正确实施眼部护理,进行科学的健康指导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正>经咽喉部的各种插管操作如气管插管、食管镜检查、食管异物取出、插胃管等,如操作方法不当,易引起杓关节脱位,若被误诊、漏诊,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声音嘶哑。自1994年1月以来,我们治疗了此类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环杓关节脱位 气管插管 咽喉部 插胃管 食管异物 软骨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眼类型以原发性闭型青光眼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闭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跟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POAG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原发性开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眼内压、血压、吸烟、饮酒、近视、糖尿病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开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在欧美国家中,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早中期开型青光眼的首选措施。在设计与制定新药时,不但应考虑更有效的降压效果,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视神经节细胞和增强眼内及视盘循环血流量。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药物 评估 临床科研水平 神经节细胞 欧美国家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疾病的相位平衡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FastFieldEcho,B-FFE)序列MRI影像学特点,评价B-FFE序列对桥小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FFE序列对136例桥小脑病变者(叉神经痛131例、半面痉挛5例)进行MRI检查,观察桥小脑神经、血管、肿瘤显像情况,并与手术中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31例叉神经痛患者中,117例为原发性叉神经痛,MRI显示有血管压迫者102例,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者95例,行显微血管减压+神经梳理术;14例为继发性叉神经痛,均为桥小脑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7例为胆脂瘤,2例为听神经瘤,5例为脑膜瘤;5例半面痉挛患者MRI显示有血管压迫,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并予以血管减压.结论B-FFE序列MRI成像能清楚显示桥小脑叉神经、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对诊断、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桥小脑角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 简介:患者女,57岁,无青光眼病史.因"右眼视物不清20余天"入院,23d前在外院全身麻醉下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给予阿托品0.5mg,鲁米那100mg.术后第一天感右眼视物模糊伴疼痛不适.诊断为"右眼急性闭型青光眼"入院查体;视力右0.4,左0.8,眼压:右32mmHg,左13mmHg,(1mmHg=0.133kPa),双眼角膜尚透明,前房略浅,瞳孔中度大,对光反射消失,前房角镜下见房角NⅢ~Ⅳ,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晶状体后囊下见青光眼斑,双眼C/D≈0.5.诊断为"双眼闭型青光眼".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分层咬切术后,眼压10~13mmHg,病情稳定,左眼择期行激光虹膜周切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术 诱发 入院查体 视物不清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型青光眼115例115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眼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眼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疗效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
  • 简介:从世界范围来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主要在亚洲地区较为高发。目前发现该病与患者年龄、性别、人种、遗传等因素有关。了解PACG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发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能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特征 世界范围 亚洲地区 患者年龄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带虹膜隔张力植入手术治疗虹膜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所诊治的虹膜缺损患者24例,24例患者均行带虹膜隔张力植入的手术,针对性的对该手术不同类型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虹膜缺损的范围和程度选择并放置合适型号的带虹膜隔张力,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张力、人工晶状体偏位、移位,晶状体囊袋损伤及瞳孔阻滞等现象。结论囊袋内植入带人工虹膜的张力治疗部分或完全虹膜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开辟了该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手术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带虹膜隔张力环 虹膜缺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激光手术技术治疗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房角粘连超过180°的原发性闭型青光眼62例(88眼),一次性行联合激光手术(多波长氪绿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Na: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结果:随访6~24mo,在88眼中眼压可以控制在21mmHg以下80眼(91%);88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或开放;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及眼底无明显变化,除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眼压升高及虹膜炎症反应外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激光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氩激光房角成形术 虹膜切除术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未开展舒适护理模式的2008年3月-2009年12月6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已开展舒适护理的2010年3月-2011年11月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并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对青光眼患者的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焦虑状况低于对照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减轻负性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康复起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舒适护理 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 焦虑 舒适度
  • 简介:目的:观察倍频Nd:YAG激光联合YAG激光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05例,其中临床前期91眼,先兆期32眼,间歇期46眼,均先使用倍频Nd:YAG激光在拟行周边虹膜切孔处分层射击,最后用YAG激光穿透造孔,随访12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6h眼压暂时性升高,24h后眼压下降,虹膜周切孔均通畅,房角无粘连,3眼周切孔处局限性晶状体混浊。结论:倍频Nd:YAG激光联合YAC激光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是防止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安全有效的手术。

  • 标签: 倍频Nd∶YAG激光 YAG激光 周边虹膜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囊袋张力植入下的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6例(28眼)。做透明角膜切口,连续撕前囊,水分离后,将张力植入晶状体囊袋内,使囊袋稳定居中,以行晶状体乳化抽吸,然后囊袋内置人人工晶状体。结果26例(28眼)全部成功行超声乳化手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O.05),23只眼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3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但无明显偏中心,2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中心。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内张力植入可稳定晶状体囊袋,保证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的顺利进行,并可维持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性,该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 囊袋内张力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