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出版物号ISSNl673-3835,CN34-1292/R,本刊为季刊,A4国际开本48页,铜版纸印刷,照相图随文印刷。本刊的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防盲治盲工作方针,反映我国防盲治盲的现状和进展,传播国内外防盲治盲科技信息,推广防盲新技术,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促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

  • 标签: 防盲 实用防盲技术 国际开本 照相图 铜版纸印刷 科技信息
  • 简介:目的提升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知晓率,提高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掌握率低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住院患者的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掌握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80%,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使眼科住院患者能正确掌握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安全地使用眼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塑造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形象,激活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眼药水 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随着对羊膜特性的深入认识,传统羊膜移植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并且出现了各种新型羊膜制品。本文主要对目前羊膜移植在眼科的进展和合理应用做一概述。

  • 标签: 羊膜 眼表重建 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泪道阻塞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4-01在我院眼科以泪道阻塞性疾病住院治疗的578例709眼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族别、职业、长期居住地、泪道手术史、眼睑外伤史、眼部炎症及鼻部疾病、阻塞部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患者578例中,年龄6月~72岁,平均39.7±8.42岁。男女患者性别比为1颐1.66(217颐361)。族别方面汉族占64.2%,回族占22.3%,东乡族占11.3%,其他少数民族占2.2%。职业方面农民占62.5%,工人占17.0%,司机占7.1%,其他职业占14.4%。长期居住地方面乡村占61.3%,县镇占23.7%,城市占15.1%。未曾行泪道手术患者占87.5%,曾行一次手术患者占10.6%,曾行两次以上手术患者占1.9%。有眼睑外伤史患者4.0%。常见阻塞部位±次为鼻泪管、泪总管、泪小管、下泪小点。结论: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具有性别、年龄、族别、职业、眼部炎症及鼻部疾病等因素的分布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族别与发病率的关系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防治。

  • 标签: 泪道阻塞性疾病 疾病谱 住院患者
  • 简介:案例教学法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提出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眼科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案例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对已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7例,在小梁切除中巩膜瓣两角对位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缝合2针。结果6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出现浅前房现象。结论可拆除缝线可有效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可拆缝线
  • 简介: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法医学鉴定人提供客观的鉴定资料并作为主要的鉴定依据。本文对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及法医学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检查 眼外伤 司法鉴定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6.7%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泪膜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t=3.239,P=0.000;t=4.144,P=0.000;t=7.666,P=0.000;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t=0.664,P=0.547;t=1.923,P=0.063;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前期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振荡电位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眼压控制稳定的晚期青光眼术后1a内在不同血压段时视野进展情况。方法:记录晚期青光眼眼压正常患者的舒张期血压及眼压值,并分别做视野检查,通过AGIS评分法判断病程的进展。结果:随访1a,各试验组平均随访眼压值比较无差异;各组视野受损进展率有差异,血压偏低组视野受损进展比较快。结论:低血压是晚期青光眼病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晚期青光眼患者如舒张期血压过低,视野有恶化趋势。

  • 标签: 青光眼 舒张期血压 视野
  • 简介:目的:分析婴幼儿泪囊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3例86眼婴幼儿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患者86眼中,84眼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7.7%,共分离出细菌9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7株,占71.3%,革兰氏阳性菌的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革兰氏阴性菌27株,占28.7%,革兰氏阴性菌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夫西地酸、头孢他啶。结论:G+菌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优势致病菌,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G+菌较G-菌耐药性高,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等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有效。

  • 标签: 婴幼儿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以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电话随访结果为依据,对我省防盲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医院眼科参与大规模防盲项目患者的可持续随访体系。方法通过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6万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患者就手术视力提高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统一使用云南省卫生厅《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患者电话随访表》,由专人于4周内完成电话随访。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0.20%;患者对术后满意度达93.27%;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占86.4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占85.79%;术后患眼有不适者占17.76%;知道如出现不适如何处理的患者占70%;新农合占93.81%,居民医保5.56%,职工医保1.64%,其他医保占0.88%;所有患者均为免费手术,无自付比例。结论在基层开展大规模集中白内障防盲项目的过程中,在严格监控患者术后质量、手术费用、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患者随访体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防盲工作的真正含义。

  • 标签: 防盲 光明工程 白内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索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136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FFA检查,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其中68例,78眼前房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结论FFA中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示预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FFA 前房荧光素渗漏
  • 简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1DME的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都可出现黄斑水肿,黄斑区局部的微血管瘤渗漏可引起局灶性水肿,而后极部毛细血管的广泛渗漏则引起弥漫性黄斑水肿。

  • 标签: MACULAR 微血管瘤 弥漫性黄斑水肿 眼内注射 毛细血管床 注射组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存在,术中复杂且难以预估的出血,不仅干扰术者的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的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64例(69只眼,其中有复发性翼状胬肉合并轻度睑球粘连的5只眼)分别用两种方法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其中33只眼行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另36只眼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18月。结果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组有6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8.18%。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组有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56%。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是治疗胬肉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复发率 自体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舌状截囊方法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0眼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舌状截囊方法,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d,0.1以下85眼(22.4%),0.1-0.3者162眼(42.6%),0.4-0.6者87眼(22.9%),0.6以上者46眼(12.1%)。术后1mo0.1以下33眼(8.7%),0.1-0.3者152眼(40.0%),0.4-0.6者117眼(30.8%),0.6以上者78眼(2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悬韧带断离16眼(4.2%),后囊膜破裂25眼(6.6%),角膜水肿53眼(13.9%),人工晶状体偏位12眼(3.2%)。结论:舌状截囊方法容易掌握,手术的安全性更好,更适合在援非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舌状截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