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其屈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性白内障以裂隙灯检查散瞳后晶状体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屈不正种类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皮质性和混合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状态改变是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屈光状态 临床分析 晶状体混浊 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角膜地形图与散瞳检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散光及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角膜地形图对290只准备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进行检查,同时采用散瞳检影法检查记录近视度数及散光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散光轴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0.5);而在散光度数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法所测得的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快速而准确地提供角膜的屈状态指标;全眼散光仍应以散瞳检影后患眼接受的度数和散光轴作为标准;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

  • 标签: 散瞳检影 角膜地形图 散光
  • 简介:目的了解屈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病变发生的频度并初步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变性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286人(568眼)屈光度在-7.00D以上的LASIK术前患者进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对其中存在视网膜变性的115眼术后的眼底情况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568眼被检者中,发现各种网膜变性125眼,占被检眼数的22%,其中格子样变性53眼(9.33%),霜样变性30眼(5.28%),囊样变性8眼(1.41%).其他类型变性34眼.发现网膜干性裂洞及亚临床视网膜脱离共11眼(1.94%).格子样变性以颞侧区域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发生率的77.4%,鼻侧占22.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125眼眼底变性中,115眼接受了LASIK手术,其中28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后1~6个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对以上患者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屈光手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三而镜检查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 术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频度 周边
  • 简介:目的探讨6~10岁屈不正儿童复方托品酰胺与阿托品电脑验光结果的差异性.方法对诊断为屈不正的6~10岁患儿92人(184眼),先后分别给予复方托品酰胺验光和阿托品验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对既往持续戴镜的不伴内斜的远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97.22%;对未曾戴镜的远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10%.(2)对既往持续戴镜的近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100%;未戴镜的近视眼,其结果符合率为61.76%.结论对既往持续戴镜的不伴内斜的屈不正儿童,复方托品酰胺验光可以代替阿托品验光.

  • 标签: 复方托品酰胺 屈光不正 比较分析 电脑验光 阿托品 儿童
  • 简介: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升高、视功能和视神经受损为综合表现的致盲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诊断常依赖于视野检查,现有研究证实,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受损早于视野缺损,通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查有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其检查方法可分形态学检查和厚度测量法两大类.包括:手持检眼镜检查、无赤光眼底照相、视神经纤维分析仪、视网膜厚度分析仪、扫描激光拓扑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激光偏振扫描仪等,本文将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视功能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扫描激光拓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