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维几何模型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颅面复合体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颅面复合体维几何模型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颅面复合体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拔除低位阻生下颌第磨牙术后效果影响。方法:选择18~30岁未萌出双侧低位水平阻生下颌第磨牙患者35例,随机选取患者一侧磨牙列,采用信封切口手术方案(A组),另一侧采用角形切口(B组)。采用同种拔牙方法拔除阻生下颌第磨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反应(局部肿胀、疼痛和术后开口受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第2天,B组术后重度肿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开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手术切口设计与术后肿胀程度相关,信封切口术后肿胀发生程度较轻。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低位阻生 信封切口 角形切口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桩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临床存留率进行比较,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100个前牙纤维桩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自酸蚀自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桩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临床存留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临床存留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率与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目的:对比测定3种临床常用暂时冠桥材料凝胶时间和峰值温度。方法:选取Integrity、Luxatemp、Structur2SC暂时冠桥材料,颜色均为A2色,分别测定其凝固时间和峰值温度,应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q检验分析。结果:凝胶时间试验中,组均数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按时间长短可排序为Luxatemp〉Integrity〉Structur2SC。峰值温度试验中,组材料固化升温曲线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峰值温度范围在34.2±2.2℃-41.1±3.1℃之间,出现时间在100s-150s之间。Integrity和Luxate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ructur2SC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排序为Structur2SC〉Integrity和Luxatemp。结论:Structur2SC可操作时间略短,峰值温度较高,临床应用时应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 标签: 暂时修复体 凝胶时间 峰值温度 树脂
  • 简介:目前种植技术在无牙颌患者中应用广泛,但随之亦发现种植固定义齿一些不足,所以种植覆盖义齿应运而生,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那么种植体支持覆盖义齿在固位方式、种植体数量和植入部位等方面该如何选择和把握呢?本文利用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受力状态下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状况,并对应力分布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拟为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均匀,优化种植覆盖义齿临床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种植覆盖义齿远期成功率。

  • 标签: 种植覆盖义齿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CT维重建测量分析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软、硬组织对称性。方法:对101例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患者CT数据进行维重建,将病例分为A、B2组,A组为69例未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鼻畸形患者,B组为32例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就INM、LPA、IPA、Gbase、Gsup、Glat、Sbal等反应梨状孔周围骨性结构鼻翼基底部软组织标志点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2组资料中左右侧成对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其到各个标准平面的距离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健-患侧对称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后、下、外侧,4对软组织标志点在患侧均较健侧偏后。B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下,仅LPA点较健侧偏后,患侧Glat较健侧偏后、下,Sbal点偏后。结论:维CT测量结果提示,未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患者在梨状孔中下份骨性结构呈现出明显不对称,裂隙侧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较健侧明显偏移。而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其梨状孔结构对称性也低于预期。

  • 标签: 鼻畸形 单侧唇腭裂 三维CT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骨质条件中、达到骨整合时(40%骨结合率),不同直径8mm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变化规律,为短种植体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维有限元方法分析6种不同直径8mm种植体在Ⅰ~Ⅳ类骨质条件中,受垂直和侧向力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在Ⅰ~Ⅳ类骨质中,无论垂直或是斜向加载,应力值随着种植体直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种植体直径3.3~5mm时,最大应力值大小变化较为明显(曲率约为-1);种植体直径5.5~7.1mm时,变化趋于平缓(曲率接近0)。另一方面,随着骨质密度降低,种植体骨界面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Ⅳ类〉Ⅲ类〉Ⅱ类〉Ⅰ类。在Ⅰ、Ⅱ类骨质中最大应力分布接近,Ⅲ、Ⅳ类骨质最大应力分布相近。结论在临床应用短种植体时,可尽量选择较粗直径种植体(直径3.3~5mm),但当种植体直径足够大时(直径大于5.5mm),再增加种植体直径对临床效果改善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Ⅲ、Ⅳ类骨质时应力值远大于Ⅰ、Ⅱ类骨质,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Ⅲ、Ⅳ类骨质通过骨挤压、骨移植等方式来提高骨密度,以保证远期成功率。

  • 标签: 短种植体 种植体直径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大鼠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变化。方法:于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结方丝,抬高咬合0.5-0.8mm,建立1、3、7、14、28d组咬合创伤模型,通过拍摄X线片及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观察各大鼠Vc内BMP-2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咬合创伤第1天BMP-2表达下调,第3、7、14dBMP-2表达持续上调,28d组BMP-2表达量下调趋于正常水平,14d组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BMP-2mRNA在咬合创伤大鼠Vc内表达,表达量高低与牙周组织损伤程度相一致,即牙周损伤程度重时Vc内BMP-2高表达,牙周损伤程度轻时Vc内BMP-2低表达。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BMP-2)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磨牙拔除,可能导致邻近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磨牙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投稿前需经作者单位审核。投稿时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递介绍信及授权书”,注明单位对稿件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作者及排序、通讯作者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声明;附基金资助项目批准文件首页复印件及第1作者与通讯作者联系方式(E-mail、手机、电话、传真)。

  • 标签: 投稿 作者单位 基金资助项目 中华医学会 一稿两投 作者署名
  • 简介:口腔正畸学和牙周病学有着较广泛联系。本文将从错矜畸形对牙周组织影响、牙周病患者在正畸治疗中注意事项以及治疗后保持3个方面阐述正畸治疗与牙周病关系,以期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正畸学 牙周病 错袷畸形 牙菌斑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枪伤致伤机理、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拟提高对该病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下颌骨颏部及体部粉碎性骨折合并手枪弹头存留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对下颌骨枪弹外伤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经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后,手术取出存留弹头及移位感染骨碎片,下颌骨复位固定,15d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枪伤不同于一般创伤,不但可致局部损伤,尚可发生远部脏器并发损伤,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救治时应重点处理局部伤口,同时密切关注全身情况。

  • 标签: 下颌骨 弹头 枪伤
  • 简介:作者投稿时图片必须有良好清晰度和对比度,不可折损。图中符号(包括箭头)必须用另纸标注。每幅图背面均应注明序号、作者姓名及图上下方向。病理照片务必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照片应有尺度标记。

  • 标签: 附图 文稿 作者姓名 放大倍数 染色方法 大体标本
  • 简介:本刊编辑部已于2003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双盲法”审稿,请作者来稿时注意:①将文题、全部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邮政编码、通讯作者及其Email打印于首页;②论文从第2页开始,请重新书写文题及英文摘要,

  • 标签: 作者姓名 英文摘要 EMAIL 作者单位
  • 简介:选择种植修复患者,关注不是种植体,而是种植体所支持修复体功能与美观效果,同时希望尽可能提高性价比和缩小手术创伤。如今,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体美学效果已经能做到非常逼真.和天然牙难以区分。因此.在评估种植修复体时,要将其与传统牙支持式固定桥在美学和功能上进行比较。种植修复上颔切牙缺失是口腔种植学中最具挑战性工作之一。种植体数目和种植体位置对于能否获得最佳最终修复效果尤其重要。本文阐述将2颗平台转换种植体植入到中切牙位置,使修复体获得足够生物机械性能和最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切牙缺失 上颌前牙 种植体植入 设计 治疗
  • 简介:背景:应用短种植体(7mm)修复后牙缺失临床资料较为有限。目的:报道在颌骨萎缩后牙区使用短种植体(7mm)负载1年后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7名患者,用217枚种植体支持165个固定修复体。手术植入时即安装好最终基台,11名患者(18枚种植体)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暂时冠/桥即刻负载。在患者水平观察以下指标: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结果:随访7个月后有3名患者5枚种植体失访。1年随访期内.127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217枚种植体中有10枚种植体发生失败,在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成功率为95%:平均骨吸收水平为1.27mm(标准差=067mm);惟一观察到并发症是有1枚种植体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炎。结论:7mm短种植体负载1年后获得了较高成功率(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成功率为95%).表明应用短种植体是一种可行方案,但还有待于更完善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 标签: 即刻负载 一段式种植 前瞻性研究 短种植体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体与修复基台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体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口腔比色是美学修复中难点问题,也是关系到修复成败关键问题。现有比色技术主要有比色板比色法,比色仪比色法和数码照相比色法,其相关研究众多。本文就以上比色技术原理及特点,进展过程和临床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比色 比色板 比色仪 数码照相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设计基本要求,强调保护基牙为设计首要原则,并从支持、固位、稳定、连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义齿设计要点,供口腔医生在进行临床义齿修复工作中参考。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设计 临床要点
  • 简介:口腔修复是目标明确临床技术,其治疗计划形成具有显著“逆向设计”特性。制定过程大致为:首先从恢复外观功能需求确认是否必须进行修复,然后根据患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选择修复技术,可摘局部义齿是最常用选项。从患者年龄和目前口腔疾患及保健状况可推测剩余组织预后,患者经济条件和心理状况也应作为治疗计划参考依据。下一步是根据患者剩余软、硬组织条件设计义齿结构,包括基牙数量和布局、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排列等。有关辅助性措施如修复前正畸、拔牙、牙体牙髓治疗等应该针对最后治疗目标而选择性采用。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修复 治疗计划 种植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