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性别和临床疼痛的文献回顾显示,女性接受疼痛治疗多于男性;女性的疼痛比男性严重,频繁,持续时间长。实验室结果表明,对疼痛的感觉有性别上的差异,实验诱发疼痛的频率也有性别的不同。女性的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耐受都低于男性。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差异是否反映了男女对疼痛反映的方式,对疼痛表达的社会习惯,或有害刺激作用方式的生物学差异。本文中,我们假设女性慢性口面部疼痛高发生率是一般疼痛机制的性别差异的结果,是到目前为止还不确定的颅面系统特定的因素引起的。我们将回顾有关疼痛性别差异的证据,主要集中在口面部疼痛,对影响疼痛发生率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的证据和假设进行讨论。

  • 标签: 疼痛 性别差异 机制 颌面部疼痛 发生率 心理社会因素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在ZCF治疗中采用颌面部小切口手术径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临床总结报道。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颌面部骨折 手术径路 小切口 应用 佛山市中医院
  • 简介: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槽骨高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槽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槽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与骨性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槽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槽骨平均高度最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h≤10mm,10mm〈h≤12m,12mm〈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槽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6.8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槽骨高度最低,平均为12.7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新牙弓牙槽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标签: 牙槽骨高度 分区 牙种植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和肺低转移细胞株(ACC-2)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蛋白表达研究.方法应用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对ACC-2及ACC-M细胞所检测的基因差异表达数据,结合NCBI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技术,利用RT-PCR方法,克隆ACC-2和ACC-M表达有显著差异基因的EST,将得到的EST重组至质粒PET-24a-d(+)中,构建表达质粒;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目的蛋白.结果克隆了RAB7L1、h4F2hc、G8、L6、K1AA0119共5个差异表达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载体,EST测序结果与GeneBank对照一致,5个EST均可表达目的蛋白.结论从ACC-2和ACC-M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中,可克隆到能够表达目的蛋白的新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腺样囊性癌转移表型产生有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移 基因 DNA芯片
  • 简介:本文对24位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和保持期间髁突在正中He位(CO)与正中关系位(CR)时的位置进行比较。模型通过面弓转移并依据正中关系He记录上He架,在髁突水平测量x、y和z平面上CO-CR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样本的平均CO-CR差异及不同时期间CO-CR差异的大小和方向。结果表明,左右侧CO和CR之间三维平均距离从治疗前到保持期间呈增大趋势。所有可导致变异的因素都被考虑在内后,检查者自身变异构成总变异的20%至25%。记录正中关系时,与第二检查者的相关系数左右侧分别为0.61和0.75。检查者间变异与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CO-CR差异的变异相拟。因此,测量所得的差异可能是CO-CR关系变化的结果,也可能是检查者变异或是二者共同引起的。

  • 标签: 正畸治疗 正中He 正中关系 差异
  • 简介:髁突软骨和生长板软骨是不同部位的两种软骨,其发育过程均为软骨内成骨。下颌髁突软骨是继发性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生长板软骨为原发性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二者行使的生理功能不同,在胚胎发生、生长特性、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的终末方式及对生长因子的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此差异对比做一综述。

  • 标签: 髁状突软骨 生长板软骨 发育 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的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f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病例的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两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的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 标签: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 数字化三维模型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三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型Ⅰ类和Ⅱ类正畸患者口咽气道的三维结构差异.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骨面型分为骨型Ⅰ类组和骨型Ⅱ类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摄的全头颅CBCT影像导入DolphinImaging3D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口咽气道、腭咽气道、舌咽气道的气道容积、气道长度、最小横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矢状径、横径及其比例关系,对两组间的气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骨型Ⅱ类患者的舌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144.27±68.30)mm^2]及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矢状径[(8.28±2.58)mm]较骨型Ⅰ类患者[(193.93±71.54)mm^2,(9.76±2.22)mm]小(P≤0.05).结论骨型Ⅰ类和Ⅱ类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矢状骨型对口咽气道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口咽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骨型分类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在氟环境下培养时rpl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分别将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及耐氟菌株置于无氟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另将耐氟菌株置于含1g/LNaF的BHI培养基中,均培养至11h(对数生长期)、20h(稳定生长期)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变形链球菌rpl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无氟培养比较,高氟培养的耐氟菌株rpl基因表达在对数期无差异(P〉0.05),而在稳定期表达升高(P〈0.001);与亲代菌株比较,耐氟菌株在无氟及高氟培养基中rpl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氟可以增加稳定生长期的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rpl基因的表达。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rpl基因 RpiR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果糖PTS系统
  • 简介:本文结合中美两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通过对美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考察,分析两国在生源、学制、教学方法及就业等方面的差异,希望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检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不同癌变亚型细胞系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探讨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蛋白印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腺癌亚型细胞系SM-AP1和肌上皮癌亚型细胞系SM-AP4中的表达差异。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M-AP1和SM-AP4细胞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上赖氨酸9号位点三甲基化(H3K9me3)修饰状况,探讨2个细胞系中E-cadherin表达差异与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AP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和mRNA(n=4.97,P〈0.05)表达较SM-AP4高;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低于SM-AP4细胞(P〈0.05)。SM-AP4细胞较SM-AP1细胞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具有较高的H3K9me3修饰结合水平。结论:DNA甲基化可能是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亚型中E-cadherin表达低于腺癌亚型的主要调控机制之一,H3K9me3修饰可能在E-cadherin表达下调过程中发挥协调调控作用。

  • 标签: E-CADHERIN DNA甲基化 H3K9me3 恶性多形性腺瘤 唾液腺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为解决牙科临床上出现的典型问题提供一些帮助,文中将介绍一些解决常见问题的建议以及工作技巧。这里所描述的方法是对一些经验的总结,但已在作者的诊所里经过多次验证了,然而,对于这种办法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本文作者将不承担责任.

  • 标签: 侧貌分析 面部 作者
  • 简介:牙弓形态的分析杨新海综述曾祥龙审校正畸治疗要达到合适的牙弓形态,这对于治疗结果的的美观、功能和稳定都有直接影响。但是,正常条件下的牙弓形态是什么样子?对于一特定个体,怎样才能得到合适的牙弓形态呢?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分析,现在就其理论发展进行综述。一、早...

  • 标签: 牙弓形态 数学模型 理想弓 标准弓形 对称性 正畸治疗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1—12月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成人患者400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治疗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与期望。将问卷数据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认为颜面外观对结婚、职业、人际关系的影响更显著(P〈0.05);女性在正畸治疗中对矫治器的颜色和外观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方面的要求更高(P〈0.05)。对正畸治疗标准的评价中,女性更关注外观的改善和牙周的健康(P〈0.05)。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女性患者认为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大(P〈0.05),而男性则认为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与≥25岁患者比较,〈25岁患者认为戴用矫治器对日常生活中微笑的影响更显著(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对相关因素的要求各有不同。

  • 标签: 成人 正畸治疗 相关因素
  • 简介:口腔种植技术经过几千年发展,一步步地走向了成熟。我们在谈论种植技术的成功和优越性时,也必须面对种植体失败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种植体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其失败率的一些方案。

  • 标签: 种植义齿 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颧骨位于面中部,参与面部宽度和突度的形成,是面部结构、功能和美观的关键标志。因其体表位置较突出,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又因其参与眶外侧壁、眶底及颧弓的构成,故颧骨的骨折常波及上述邻近骨而引发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最小侵袭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切口,应用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检索的方法对1例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材料 循证治疗
  • 简介: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随着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中的逐步推广和完善,使许多患牙得以保留。然而,根管治疗有6%~34%的失败率,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临床中1例由根管治疗失败而导致患牙被拔除的病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如何避免医方因素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及根管治疗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警示。

  • 标签: 根管治疗失败 根管治疗后疾病
  • 简介:目的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9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史、多发性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109例Warthin瘤中男女比例约5.8:1,50~7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其中单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多发。吸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腮腺Warthin瘤临床特点显著,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 标签: 腮腺 WARTHIN瘤 临床分析
  • 简介:在牙周治疗中,咬合分析和咬合治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文章通过文献回顾,阐述了咬合创伤与牙周炎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总结了牙周治疗中咬合检查的方法,对牙周治疗中咬合创伤的治疗时机、方法选择、效果评价及长期随访等进行了归纳,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咬合创伤 牙周炎 咬合分析 咬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