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颌面部良性肿瘤切除的可靠性.方法:18例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5-34岁,平均16.8岁.前额部纤维瘤3例、脂肪瘤4例;颧部脂肪瘤2例、肌内静脉畸形3例、皮样囊肿6例.肿物大小1.7cm×2.2cm-2.0cm×3.2cm.全部病例在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发际切口切除.结果:全部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54min.术中出血量6-15mL,平均8.5mL.手术过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结论: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额部单通道小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

  • 标签: 内镜技术 良性肿瘤 颌面部
  • 简介: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联合磁性附着体修复老年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12月来自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老年无牙颌患者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0.2岁,共植入微型种植体38颗。所有病例于种植体负重后3个月、9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义齿舒适度、义齿稳定性、语言能力、义齿清洁性的满意度。结果:在观察期内38颗微型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脱落,其余36颗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骨结合。种植体负重后3个月、9个月分别与种植体负重之前相比,义齿舒适度、义齿稳定性、语言能力VAS评分经SPSS17.0进行配对t检验均有差异(P〈0.01),义齿清洁性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型种植体联合磁性附着体在老年无牙颌患者的应用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磁性附着体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纳米树脂和普通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牙合面缺损24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7位患者(138颗患牙)分为两组,实验组用纳米树脂FiltekTMZ350XT充填患牙,对照组用复合树脂FiltekTMZ250充填患牙。在修复即刻、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改良USPHS)标准,评价修复后的解剖形态、边缘密合度、边缘变色、颜色匹配程度、表面粗糙度、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用SPSS软件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对四个评估时间段(充填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比较,FiltekTMZ350XT和FiltekTMZ250的表面粗糙度差异和边缘密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树脂均未发生继发龋和术后敏感。结论:通过24个月的观察,显示出了纳米树脂比普通复合树脂的优越性。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纳米树脂 复合树脂 粗糙度 边缘密合度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内提升术及常规种植术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与常规种植术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根管的预备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根管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处理,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125颗患牙的419个根管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根管偏移及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根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根管,10个根管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根管超填.结论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根管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器械 狭窄根管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在牙胚蛋白提取中的效果,寻找适合牙齿发育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取猪胚胎第40、50、60天第三乳磨牙牙胚,利用碱性碳酸盐溶液提取牙胚初步钙化部分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液氮研磨法和电动研磨器研磨法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BCA(bicinchoninicacid)蛋白浓度测定法比较RIPA裂解液与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含量。结果:与液氮研磨法相比,电动研磨法提取蛋白后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蛋白条带明显更深,蛋白含量高。尿素溶液对牙胚总蛋白的提取量高于RIPA裂解液组,蛋白电泳分离效果均可。结论:采用电动研磨器研磨牙胚,组织损失量小,提取蛋白效果好于液氮研磨;采用尿素溶液提取牙胚总蛋白效果优于RIPA裂解液。初步找到适合下游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牙胚蛋白提取方法

  • 标签: 牙胚 蛋白质提取 尿素 电动研磨 小型猪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炎,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应急治疗 止痛效果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的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种类对钛网-硅橡胶90°剥离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钛网表面分别选用打磨、打磨+喷砂、打磨+喷砂+PermabondPOP的表面处理方式,粘接剂选用Permabond731、Permabond4C10两种,参照GB/T7760-2003测定钛网和硅橡胶之间的90°剥离粘接强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破坏类型。结果:不同表面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2.41±0.22N/m)显著高于B组(1.27±0.18kN/m)和A组(0.61±0.05kN/m);F组(3.36±0.34kN/m)显著高于E组(1.84±0.20kN/m)和D组(0.79±0.10kN/m)。两种粘结剂组间剥离粘接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ermabond4C10剥离粘接强度显著高于Permabond731(P〈0.05)。同时,粘结剂种类和表面处理方法间有交互效应(P〈0.05),表面喷砂联合使用PermabondPOP底涂剂后,采用Permabond4C10粘接的试件组剥离粘接强度最大。剥离粘接强度测试试样破坏模式A组到F组试样内聚破坏率依次为0%,0%,20%,0%,0%,60%。结论: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种类都是钛网与硅橡胶之间的90°剥离粘接强度的相关因素。打磨、喷砂和底涂剂联合使用是一种更有效的表面处理方式。Permabond4C10的粘接性能优于Permabond731。

  • 标签: 硅橡胶 钛网 剥离粘接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对钛网-硅橡胶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钛网表面分别选用打磨、打磨+喷砂、打磨+喷砂+PermabondPOP的表面处理方式,粘接剂选用Permabond731、Permabond4C10两种,参照GB/T13936-2014测定钛网和硅橡胶之间的剪切粘接强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破坏类型。结果:不同表面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98±0.14MPa)显著高于B组(0.26±0.11MPa)和A组(0.17±0.08MPa);F组(2.58±0.16MPa)显著高于E组(0.41±0.19MPa)和D组(0.21±0.10MPa)。两种粘接剂的组间剪切粘接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种类和表面处理方法间有交互效应(P〈0.05),表面喷砂联合使用PermabondPOP底涂剂后采用Permabond4C10粘接,得到的剪切粘接强度最大。A组到F组试样内聚破坏率依次为0%,0%,42.85%,0%,0%,85.71%。结论:两种粘接剂均可获得较好的粘接力,其中Permabond4C10粘接性能优于Permabond731。同时钛网表面进行喷砂,并联合使用相应的底涂剂可提高钛网与硅橡胶之间的粘接强度,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硅橡胶 钛网 剪切粘接强度
  • 简介:本文展示的是一例双侧下颌后牙区局部牙齿缺失.伴重度下颌骨水平吸收和中度垂直吸收的病例.采取了一种新的牙槽嵴劈开术后快速正畸的技术。牙槽嵴劈开术是使用超声骨刀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扩宽牙槽嵴,为牙齿移动开辟通路。术后立即开始固定正畸,将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至术区。在刃状牙槽嵴顶进行牙齿移动通常较为困难.通过手术则可以促进并加快牙齿的移动。不仅如此.将邻近缺牙隙的牙齿移动到术区,一方面原有的骨缺损区可以被移入牙齿伴随的牙槽骨充填弥补.同时新开辟的第一前磨牙近中的间隙区也有足够的新生骨量进行种植体的植入,种植体植入后,患者很快进行了永久性修复。

  • 标签: 牙槽嵴顶 正畸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术后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