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代谢综合患者牙周状况,探讨代谢综合在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的代谢综合患者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失牙数并计算牙周位点率。测定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代谢综合组患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组PD、CAL、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除BI外均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患者龈沟液中IL-6、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两组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MS组患者血糖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腹型(腰围水平)与PD、CAL、PL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HDL-C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正相关。血糖及HDL-C水平与牙周病的发病率正相关。结论:MS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血糖、HDL-C及肥胖程度是影响牙周状况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MS引发炎症失衡而发生的。

  • 标签: 老年 牙周病 代谢综合症
  • 简介:一名青年女性患者因数年前胃食管返流及妊娠反应多种因素,导致上下颔牙齿磨耗严重,出现牙本质敏感伴发牙髓症状及根尖周炎.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患者来修复科就诊2周前已行根管治疗处置牙齿敏感及疼痛问题。患者上下前牙残缺及牙列广泛磨耗,导致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经沟通患者选择咬合重建以获得修复空间及前牙美学修复。首先多学科会诊缺损病因,分析并制定诊疗计划,确定上前牙切缘位置、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然后为患者进行美学三级预演的数字化美学设计并制作诊断蜡型。在患者口内制作诊断饰面.其佩戴2周进行信息反馈。建议上中切牙行牙冠延长术调整上前牙牙龈位置及上中切长宽比.患者知情同意。上前牙行初步牙体预备,并根据导板微创下完成上中切牙牙冠延长术和唇系带修整.6周后分段完成牙体预备并将所有诊断饰面更换为树脂暂时冠修复体。暂时修复体佩戴3月后,转移暂时修复体的颌位关系并进行纤维桩核的制作和最终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制作最终全瓷修复体及调合。戴牙后可见达到良好的红白美学、胎曲线和咬合功能。制作密西根颌垫短期佩戴保护修复体。2年中定期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咬合功能状态良好,垂直距离稳定,关节未见异常。

  • 标签: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 根管治疗 酸蚀症 垂直距离降低 女性患者
  • 简介:目的评价拔牙术前或术后行地塞米松冠周局部注射(下颌第三磨牙颊侧组织,磨牙后三角区以及咀嚼肌区)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40例患者的下颌第三磨牙依照阻生类型进行三种方法拔除,对三组牙拔除方式的患者分别列为实验组(拔牙术前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和拔牙术后注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拔牙术前术后均未注射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第1、3、7天进行随访分析,对患者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进行统计,并作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拔牙术后第1天和第7天,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与未注射地塞米松组在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在肿胀反应中具有更好的疗效(P<0.05),在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中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效果(P>0.05)。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拔牙后肿痛反应及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的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反应以及张口受限的发生。

  • 标签: 磨牙 第三 下颌 地塞米松 冠周局部注射 拔牙
  • 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度对纯钛铸造卡环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材料与力学系研究室将20个铸造的纯钛卡坏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空气中和pH值分别为4.0、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进行加载一形变测试,计算机自动记录初始载荷和疲劳失效时的载荷循环次数。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卡环在加载后的腐蚀形貌和疲劳裂纹。结果纯钛卡环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初始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H值分别为4.0、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与空气中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H值为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与pH值为4.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钛卡环的疲劳强度在不同pH值的人工唾液都受影响而降低,且pH值呈酸性的人工唾液对试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更大。

  • 标签: 纯钛 卡环 疲劳强度 人工唾液
  • 简介:目的:观察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8颗离体上中切牙,均分为3组。截冠后将根管壁预备为重度、中度、轻度3种不同的缺损模式,用玻璃纤维桩修复样本后测试其疲劳强度和残余抗折强度。结果:轻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高,重度缺损组次之,中度缺损组疲劳强度最低(P<0.05)。轻度缺损组的残余抗折强度为383.80±138.94N。结论:根管壁缺损模式对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抗疲劳强度有一定影响。颈部根管壁薄弱会降低玻璃纤维桩修复体的疲劳强度。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粘接性树脂水门汀 根管壁缺损 疲劳强度 咀嚼循环
  • 简介:目的:评估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预防经复杂穿颧骨种植体手术治疗上颌骨萎缩患者局部并发。材料和方法:本文整理了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通过使用口内颧侧区域复杂种植手术治疗完全牙列缺失的患者.均患有严重的上颌骨萎缩.接受了传统和经颧骨区域种植体手术。术前上颌骨种植体区域使用全景X线片,CT扫描检查.评估该区域基本解剖条件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结果: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在颧骨区域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上颌骨萎缩。在患者种植体上经固定修复体修复后恢复上下颌咬合.术后观察追踪病例最少15个月.常规修复体,颧骨修复体没有失败.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未发生并发。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成功率高.上述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预防和治疗颧骨区域复杂种植手术后口内软组织并发上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 标签: 颊脂垫皮瓣技术 并发症预防 穿颧种植体
  • 简介:本刊编辑部在加工稿件时经常发现作者在“”、“证”、“征”三个字的用法上发生混淆。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字通用也不会发生多大误解,但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出现用字不准,就显得不够规范。

  • 标签: “症” “证” “征” 发表论文 科技期刊 编辑部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操作,但由于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在解剖、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存在复杂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口腔内操作时视野和器械掌控都受到限制,牙拔除术可能产生多种术中、术后并发,如果对其操作风险掉以轻心,或者缺乏足够的处理能力,这些并发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甚至危险。因此,充分了解各种拔牙并发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的临床评估方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临床治疗操作。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及临床操作的特殊性,在拔牙操作中易发生一些临床并发。本文针对牙拔除术的基本特点、常见失误、并发类型以及牙拔除术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拔牙并发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口内磁力矫治器对于治疗OSAS和习惯性鼾病人在打鼾,白天嗜睡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分析对颅下颌复合体的影响,调查该装置对颅面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5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岁,范围33~80岁)。患者为习惯性...

  • 标签: 矫正器 鼾症 血氧饱和度 磁力矫治器 白天嗜睡 习惯性
  • 简介:骨硬化是口腔医生较常遇到的一种遗传性骨病,而电压门控氯通道7基因(CLCN7)又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基因,本文阐述了骨硬化的分型和治疗策略,CLCN7引起骨硬化的机制以及电压门控氯通道7蛋白(ClC-7)对颌骨和牙的影响。

  • 标签: 骨硬化症 电压门控氯通道7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对38例口腔癌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吸痰、吸氧、气道湿化、气囊处理、局部感染预防等治疗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无出现呼吸道感染、窒息、呛咳、声嘶等并发。结论对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正确的气道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口腔癌 气道 护理
  • 简介:牙本质过敏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特别是远期效果多不理想,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牙本质过敏的发病机制、治疗原理及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本质过敏症 药物治疗 脱敏
  • 简介:嵌入性外伤常常发生在乳牙列,由于轴向的直接撞击造成脱位性外伤,将牙齿推入牙槽窝内,压迫和损伤牙周膜及损害嵌入牙齿的牙髓。在治疗嵌入乳牙时,医生要注意到位于受伤齿牙根方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胚受伤的可能性。本综述将讨论乳牙挫入性外伤的特点、并发和处理。

  • 标签: 乳切牙嵌入伤 检查 处理 后遗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牙科焦虑和牙科就诊对口腔保健习惯的影响.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刷牙、牙线的使用和刷牙时间。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牙科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牙科就诊、口腔保健习惯和牙科焦虑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一份人口统计学的调查问卷来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及国籍。主要的研究对象为77名就读于美国南部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结果: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探讨牙科焦虑和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解释口腔保健习惯中的差异.R^2=0.41.F(1.76)=12441,P〈0.001。具体地说.临床牙科焦虑水平越高的患者,他们的口腔保健习惯行为越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探讨牙科就诊与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牙科就诊与刷牙r(75)=0.342,P=O002以及牙线的使用频率r(75)=0.294.P=O009存在相关性.而牙科就诊与刷牙时间无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牙科焦虑与口腔保健习惯具有相关性。除此之外,经常来牙科就诊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本研究提示牙科焦虑和口腔保健习惯可能存在习得性联结。焦虑的状态抑制患者的最佳口腔保健习惯.而教育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焦虑.牙科专业人员向患者强调刷牙时间是有益的。

  • 标签: 行为决策 牙科焦虑症 牙科就诊 习得性联结 口腔保健习惯
  • 简介: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方法,但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并发可能会影响种植治疗的效果,因此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对于增加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系统性疾病及不良习惯、上颌窦解剖结构和病变、手术操作和感染、种植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化,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