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下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下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下切牙生理性调整后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标签: 下切牙 生理性调整 垂直骨面型
  • 简介:目的观察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现象和规律。方法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8~16岁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一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在不受正畸干预情况下,下颌第一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生长节律一致,提示下颌磨牙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适应性表现。

  • 标签: 生长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 金属标记钉研究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出现,使正畸矫正器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其中一层含义是支抗控制结果要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生理性殆曲线是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要求之一。1生理性殆曲线概念和意义1890年,Spee第一次将骀曲线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后人将此曲线命名为Spee曲线(thecurveofSpee)。

  • 标签: Spee曲线 生理性 直丝弓 牙合 生理健康 支抗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AnchorageSpee'sWire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拔牙病例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对于上前牙转矩控制效果.方法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拔牙矫正病例.病例纳入标准:汉族;安氏Ⅰ类或Ⅱ类;恒牙列;设计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设计为中度或强支抗.研究收集并完成矫正病例40例,随机分组以年龄、性别作为分层依据,采用随机信封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PASS组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MBT组21例,男8例,女13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矫治技术完成正畸矫治.采集患者治疗后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测得矫正后PASS组患者上中切牙相对于解剖[牙合]平面的转矩角度值为(8.7±5.5)°,而MBT组为(5.3±4.4)°,P=0.036.与以往研究得出中国人正常合上中切牙转矩均值(10.8±3.1)°相比较,PASS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差异,而MBT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差异.二维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切牙唇面切线与眶耳平面的后下夹角,PASS组为(91.5±6.5)°,MBT组为(87.8±8.6)°,P=0.141.结论从三维模型测量结果来看,与MBT技术相比较,PASS技术矫正完成病例其前牙转矩值更接近于正常[牙合]人群.对于上颌拔牙病例而言,由于PASS技术将前牙托槽槽沟尺寸减小为0.020英寸×0.027英寸,减小了弓丝与槽沟间余隙,从而更利于上前牙转矩控制,避免其在内收过程中过于舌倾.

  • 标签: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生理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 上切牙转矩 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
  • 简介:第13届国际正畸研讨会在希腊落幕,我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应邀在开幕式上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他演讲题目是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 标签: 控制技术 正畸科 生理性 国际 支抗
  • 简介:目的研究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人继承恒牙缺失滞留乳牙及乳牙根生理性吸收不同时期表达。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及儿童牙病科10-15岁患者因治疗需要拔除乳牙18颗,按牙根吸收长度不同分为牙根吸收早、中、晚期(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各6颗。同时选取无恒牙胚滞留乳牙(滞留组)和正畸拔除正常恒牙(对照组)各6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NKL蛋白表达,并测定累积光密度值。结果牙髓成纤维细胞:对照组RANKL累积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其余组(均P〈0.01);早期组、中期组明显低于晚期组(均P〈0.01)。成牙本质细胞:对照组RANKL累积光密度值亦明显低于其余组(均P〈0.01);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破牙细胞:对照组未见破牙细胞;早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NKL是引起乳牙牙根缓慢吸收因素之一。

  • 标签: 成牙本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滞留乳牙 生理性根吸收
  • 简介:本系列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
  • 简介:目的测量不同类型特制口腔防护器在加工以后厚度和模拟咬合负载下形变。材料和方法10个口腔防护器在同一个牙弓上,分别用以下材料和方法加工:第一组:ColoredMouthguard,真空下形成(4mm厚);第二组:Proforln,真空下形成(4mm厚);第三组:Drufosoft,通过加压薄片成形(3+3mm)。经加工后,在三个地方测量厚度:第一磨牙舌侧尖,第一前磨牙远中边缘嵴和中切牙唇面。每一组韧度,通过带有一个钝探头Instron测量机器.在第一磨牙舌侧尖区域上施加一个模拟咬合力来进行测量。而相应穿透力是使用一个针盘量规进行测量。而不同口腔防护器组厚度和受力下挠度测量值则通过标准方差分析和假性因果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第1和第2组在磨牙位置平均厚度分别为1.55mm和1.52mm,明显小于第3组相应厚度(3.48mm),而在切牙唇面的厚度方面,第1组和第2组是相似的,分别为2.05mm和2.06mm,亦明显小于第3组相应位置厚度(3.29mm)。而第1和第2组韧度相似,明显高于第3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形成口腔防护器厚度比加压薄片成形口腔防护器厚度小,加压薄片成形口腔防护器材料厚度足以保护运动员不致遭受外伤。

  • 标签: 口腔防护器 平均厚度 韧度 第一磨牙 测量值 第一前磨牙
  • 简介:2008年5月12曰下午14时28分,一场大灾难向我们袭来,8.0级大地震在汶川暴发,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大量的人员伤亡,全世界为之震惊。党中央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动员一切力量抗震救灾。虽然成都现在还是余震不断,但华西口腔医院每一个学生、老师都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医院统一部署下,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 标签: 灾区 抗震救灾 口腔医院 党中央 大地震
  • 简介:在口腔修复临床操作中,交叉感染已倍受重视,但主要是针对涡轮机头消毒,而忽视了对医务人员可能造成极大威胁潜在性感染途径--印模.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方法消毒印模后,对各种印模主要特性影响以及消毒效果研究进行综述.目前常用消毒剂是戊二醛、次氯酸钠、碘伏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浸泡和喷涂法.但至今对于印模消毒,在制剂、浓度和印模种类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最佳搭配,即尚未形成一个可以被口腔专业界所公认,并能满足口腔修复临床需要常规消毒方法.因此,寻找一种临床操作简便、有效印模消毒方法,就成为口腔工作者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印模 消毒 口腔修复 交叉感染
  • 简介: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童牙科接诊正畸术后3个月渗透治疗患者154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80例,年龄12-22岁。其中135例为正畸前牙釉质发育良好,19例为氟斑牙患者。除19例氟斑牙治疗效果一般外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爱康(Icon)渗透树脂唇颊面装(DMG,德国)。

  • 标签: 白垩斑 正畸 渗透治疗
  • 简介:女性一生会经历多个特殊生理时期,不同时期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会干扰拔牙操作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给特殊时期女性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文章针对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备孕期女性患者拔牙可能出现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这些特殊时期女性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月经期 妊娠期 哺乳期 备孕期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目的包括:(1)阐明有经验修复医师对于无牙颌患者义齿支持组织综合评价影响因素;(2)发展一种方法对支持组织予以定量评价。材料和方法采用7个因素对317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评价,每个因素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对于支持组织总体评价采用10分制。7个因素中,每个因素对总体评价作用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结果基于7个因素作用,产生了定量评价支持组织方法,计算这些因素分类分数,而分类分数总和又被转换成0~100之间整数。定量分析分数结果与有经验修复医师对支持组织总体评价紧密相关。结论阐明了临床上影响有经验修复医师评价无牙颌患者义齿支持组织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所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应用于操作前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

  • 标签: 影响因素 义齿 支持组织 综合评价 无牙颌
  • 简介:加装“U”型曲FRⅢ矫治器应用李小杰,杨平临床上FRⅢ功能性矫治器较广泛用于替牙期反矫治。为增加可调性,我们将原FRⅢ矫治器(以下简称FRⅢ)进行了改进。即在常规制作FRⅢ矫治器中,上颌唇挡支持丝上加装"U"或"Ω"曲,在下颌唇弓作成双曲唇弓...

  • 标签: 矫治力 口腔正畸 双曲唇弓 功能性矫治器 替牙期 安徽蒙城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机用环形钻针在拆除平行根管桩中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离体单根尖牙,截去牙冠后预备并接受预成钛桩修复,使用PanaviaF树脂粘结剂粘固。10颗牙做为对照;10颗牙使用机用环形钻针在桩周围切割出4mm深窄沟;另有10颗牙用超声器械处理10分钟。使用通用测量仪检测使桩脱位所需外力大小,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环形钻针可去除桩周围复合树脂粘结剂,但相当困难。两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使桩脱位。

  • 标签: 根管桩 脱位 尖牙 超声器械 预备 粘固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结果:TMD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焦虑和抑郁得分;MMPI测试结果显示,在MMPI十项临床量表中,患者组在其中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外向(SI)七项中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组有26例临床量表中一项或多项得分高于常模分数,说明TMD患者的人格有偏离现象.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情绪障碍以及人格特征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学 焦虑 抑郁症 人格 TMD
  • 简介:炎症牙髓是否可盖髓治疗最近颇受争议。为了减弱牙髓炎症反应以及促进牙髓自愈,最近一种含有氟新诺龙丙酮(PCFA)盖髓剂被研制出来。本实验旨在研究老鼠上颌磨牙炎症牙髓在分别使用氢氧化钙、MTA和PCFA盖髓剂后反应。60颗老鼠上颌磨牙暴露于口腔环境中48h后,按照盖髓剂类别(Dycal,MTA,PCFA)和时间(8或30d)随机分为6组(n=10)。洞口用玻璃离子密封,老鼠在8~30d后处死。制备组织学标本并评价炎症反应和硬组织形成情况。

  • 标签: 牙髓炎症反应 上颌磨牙 盖髓剂 老鼠 丙酮 诺龙
  • 简介:1996年底,许天民教授在美国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正畸临床研究专家SheldonBaumrind教授实验室完成两年临床科研博士后工作,即将留学回国之际,3MUnitek公司国际部负责人Alvea邀请他去参观Unitek公司位于洛杉矶总部。

  • 标签: PASS 名称 临床科研 临床研究 加州大学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