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目的本文就与牙齿磨耗有关的诸多病因进行了回顾。材料与方法基于临床发现与病史,描述了一些特殊类型的磨耗。结果牙齿磨耗的发生及其形式与文化、食物,职业,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同时展示了一些与上述因素有关、有区域特殊性的牙齿磨耗病例。结论作为与患者讨论问题的第一者,牙医应能识别牙齿磨耗的特征性表现,并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予以处置。

  • 标签: 牙齿磨耗 病因 诊断
  • 简介:龙舟牌正畸弓丝弹簧龙舟正畸弓丝是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超弹性高的形状回复能力。回复力是一种柔和持久的力,使牙齿的移动既有效又舒适。龙舟正畸弓丝具有显著的挠性,允许直接结扎在各种错位牙上,而下会使丝受损。它表面的光滑性能很好地降低摩擦力,...

  • 标签: 正畸 龙舟 弓丝 螺旋弹簧 形状记忆 记忆合金
  • 简介:开合的诊断临床治疗台湾中山大学牙医学系曾应魁开(OpenBite)对从事正畸的医师而言是较难的病例。因为开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是牙齿问题、骨骼的问题、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牙齿兼有骨骼的问题。或是骨骼兼有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口腔习惯及呼吸道的问题。...

  • 标签: 临床治疗 手术治疗 开合 矫正治疗 神经肌肉 牙医学
  • 简介: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口腔内病情的变化可通过拍摄口内相片来详细地记录。拍摄相片可提高病历记录的水平(直观性),并可对一些特定情况进行长期的监测。作者推荐一种标准化的35-mm胶片拍摄方法。为了拍摄口内照片,按需要改进了专用的口内镜唇、颊拉钩。本方法采用配有放大闪光灯、用放大的35mm胶片的相机,同时结合用文本的拍摄技术,拍出的牙科照片,完全有可能不出现干扰视线的口角拉勾镜子边框。

  • 标签: 牙科摄影术 病历记录 X线片
  • 简介:嵌入性外伤常常发生在乳牙列,由于轴向的直接撞击造成脱位性外伤,将牙齿推入牙槽窝内,压迫损伤牙周膜及损害嵌入牙齿的牙髓。在治疗嵌入乳牙时,医生要注意到位于受伤齿牙根方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胚受伤的可能性。本综述将讨论乳牙挫入性外伤的特点、并发症处理。

  • 标签: 乳切牙嵌入伤 检查 处理 后遗症
  • 简介:口腔医疗行业说到底是为病人提供口腔疾病治疗口腔健康保健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衡量口腔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最客观、最具体的标准,也是其效益好坏的决定因素。这种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的扩大必然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口腔 经济效益 医疗机构管理 社会效益 服务行业
  • 简介:骨结合种植体可为冠、修复体、义齿基牙可摘义龄提供可靠的修复支持。近年来种植体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最近报告了一种发生于骨结合种植体根尖周围区的病变,为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本文的系列病例报告对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治疗进行了描述,这些患病种植体所替代的牙齿都曾有牙髓治疗根尖手术失败的病史。

  • 标签: 牙髓治疗 根尖手术 失败部位 治疗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原发性乳牙不萌出即乳牙固留(retention)是一种在萌出前阶段牙齿停止萌出、嵌入牙槽骨深处的萌出异常现象。它应与继发性不萌出相区别。后者是萌出到口腔后萌出停止,因牙槽骨支持组织生长破坏而低He。原发性磨牙不萌出对牙列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影响,如错He,阻生,继承恒前磨牙的异位萌出;还可能出现前磨牙与其前身乳磨牙易位。第二乳磨牙原发性固留还可导致第一恒磨牙的异位萌出。本文对原发性乳牙不萌出的特点、病因后果进行综述,并提供一个5岁健康女孩右下第二乳磨牙原发性不萌出的病例报告。这个女孩没有外伤、感染家族史。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除不萌出的乳磨牙,制作间隙保持器定期复查。

  • 标签: 原发性乳磨牙不萌出 病因 病例报告
  • 简介:本文对53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的咬合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及确定,分析了各咬合干扰早接触牙的牙位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各种错与干扰之间作了相关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能因素对少年儿童TMJD的作用以及早期正畸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少年儿童 合与咬合 相关分析
  • 简介: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咀嚼肌,牙齿结构以及牙周组织出现的体征症状,可能有各种原因,推论表明,He干扰是造成这些区域破坏的一个因素。如果确实,那么消除这些干扰则可改善其体征症状。在一个有30位身兼Pankey研究所观察员的执业牙医参加的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He平衡前后的各种体征症状,以阐明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咬合平衡 口颌系统 体征 症状 作用
  • 简介:石膏锯结扎丝末端弯折器的自制法陈茂冲一、石膏锯:取Φ1.8mm不锈钢丝一段,左侧弯成弓形,右侧弯成似长方形的握手柄。在握手柄钢丝间焊二条短钢丝增加固位,在钢丝的始末端表面各磨一小沟,将牙用结扎丝在左端小沟上缠绕二圈,两股扭转后固定在末端钢丝的小沟上...

  • 标签: 弯折器 石膏锯 结扎丝 不锈钢丝 自制法 塑料硬化
  • 简介:隐形义齿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修复方法.其显著优点在于没有传统义齿所固有的金属卡环,美观舒适,磨除牙体组织少,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现对我科1996年以来隐形义齿戴入后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访牙列缺损修复420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224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6岁,单个前牙缺失修复140例,单个后牙缺失修复123例.连续2个以上上前牙缺失86例,连续2个以上后牙缺失37例,牙

  • 标签: 隐形义齿 软组织疼痛 固位不良 人造牙脱落
  • 简介:日本正畸专家谈前牵引Ⅲ类错合的治疗1995.8.24~8.25,日本大阪齿科大学齿科矫正系的川本达雄副教授中西洋介博士对北医大口腔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对Ⅲ类错的矫正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川本达雄副教授的题目是"口外力对反患者的矫正效果"。针对上颌...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前牵引 正畸 错合 颏兜 骨性Ⅲ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GM—CSF、IL-4、TNF—α及肿瘤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选取1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6例健康人,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贴壁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先后加入GM—CSF、IL-4肿瘤细胞裂解液、TNF—α诱导培养,获得成熟DC,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标志物表达率。实验中设置舌癌组健康对照组,肿瘤裂解液诱导组空白对照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9d诱导培养,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相差显微镜、HE染色扫描显微镜下均见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呈典型DC形态。舌癌组DC平均获得率9.9%,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1287)。舌癌组成熟DC标志物CD83表达率为37.19%,共刺激因子CD40、CD80MHC分子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51.79%、48.43%65.82%。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裂解液诱导组较对照组可获得更高的DC获得率和成熟率,分别为P=0.0186P=0.0473。结论:舌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前体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转变为形态功能成熟的DC;肿瘤细胞裂解液刺激,有助于提高DC获得率和成熟率。

  • 标签: 舌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液 成熟调控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任意点的三维前伸运动轨迹进行描记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轨迹模拟.结果:(1)建立了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前伸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2)获得了用于描记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三维前伸运动轨迹的算法模块,并对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在定量研究全口义齿功能运动轨迹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揭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并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牙列 人工牙 全口义齿 运动 咬合 定量研究
  • 简介:尽管后牙直接复合树脂修复材料技术发展已很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牙△面磨损速率高,边缘易破损,疗效易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为了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对修复体进行细修整抛光。尽管修整抛光的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如更易发生边缘破损耐磨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尝试寻找一种解决的办法。本文对几例临床病例采用了一种修复体不用或少用器械修整的技术。如必需对修复体修整,修整后须用一种特殊的树脂类表面封闭剂处理,可提高修复体修整后的表面强度边缘密合性。另外,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项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改善牙牙合面解剖形态。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临床病例 修整 后牙 抛光 边缘密合性
  • 简介:传统的埋入式非埋入式体分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提出,并经多中心的调查报道均有满意的成功率,而且在种植体负重后都有相似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0.5-1.5mm)。近年来,引入了一次手术的埋入式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立即安放愈合基台。一些研究报告了这种种植方式的短期内的良好效果。最后,又提出了将埋入式种植体颈部置入牙槽嵴水平上的方式,来修复后牙缺损。这种方式有利于二期手术以及修复体的制作,并使骨的吸收减少。

  • 标签: 种植体 冠根向位置 埋入式种植体
  • 简介:OSAS患者睡眠期间体位变化能影响软组织姿势位,并通过重力影响上气道,本研究通过对OSAS患者直立位仰卧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仰卧位趋于使上气道变窄,尤其是软腭后气道间隙减小;舌骨及会厌谷位置明显前移;舌背位置升高,舌背与硬软腭之间空隙减小;舌面积占上下颌间隙的比例增大,即舌/或软腭与气道之间的大小比例异常在仰卧位更趋严重。此与临床现象相吻合,即多数鼾症或OSAS患者其症状在仰卧位较侧卧位明显。不同个体间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受体位影响的部位程度不同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头影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