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牙本质肩领形态及纤维桩的长度对患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颗新近拔除的单根下颌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8组,每组10颗.A1组:牙本质肩领-无纤维桩,A2组:牙本质肩领-5mm纤维桩,A3组:牙本质肩领-7mm纤维桩,A4组:牙本质肩领-9mm纤维桩;B1组:无牙本质肩领-无纤维桩,B2组:无牙本质肩领-5mm纤维桩,B3组:无牙本质肩领-7mm纤维桩,B4组:无牙本质肩领-9mm纤维桩;所有样本经复合树脂堆核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使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并采用SPSS13.0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本质肩领组的患牙抗折强度显著高于无牙本质肩领组(P.<0.05),牙本质肩领组患牙抗折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A4>A3>A1>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牙本质肩领组患牙抗折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B4>B3>B2>b1,B1-B2组,B3-B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量保留剩余牙体组织,来提高根管治疗后患牙的抗折强度.当无牙本质肩领存在时,可通过增加纤维桩的长度来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并提高其抗折强度.

  • 标签: 牙本质肩领 抗折强度 纤维桩
  • 简介:目的:研究陈旧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 标签: 树脂 陈旧性 粘结强度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以表面抛光、喷砂为对照,研究表面多孔涂层对氧化锆与饰面瓷界面剪切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按照Schmitz-Schulmeyer法测量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剪切结合强度。制作氧化锆基底样本60个(IO×5×5mm),分为三组(抛光组:耐水碳化硅砂纸逐级抛光至1200#;喷砂组:1lOμmA1203颗粒在3bars的压力下喷砂10sec,距离10mm;涂层组:质量分数为55wt%的氧化锆粉浆涂塑氧化锆表面,致密烧结),每组20个。表面烧结饰面瓷(5×3×3mm)。每组取10个样本,5℃/55℃水域中交替循环5000次。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剪切结合强度,加载速度0.5mm/min。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α=0.05)。SEM观察样本断裂模式。结果:涂层组剪切结合强度与抛光组和喷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与抛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温度循环后剪切结合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显示,涂层组样本以饰面瓷的内聚断裂为主;抛光组和喷砂组以界面断裂为主。结论:表面多孔涂层可显著提高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剪切结合强度,并能耐受短期的人工老化,而结合强度无明显下降。

  • 标签: 氧化锆陶瓷 多孔涂层 结合强度 温度循环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不同直径的铸造纯钛桩和玻璃纤维桩对根管治疗后牙齿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后将样本完全随机分为5组(n=10):A组:1.35mm铸造纯钛桩;B组:1.5mm铸造纯钛桩;C组:1.375mm预成玻璃纤维桩;D组1.5mm预成玻璃纤维桩;E组:树脂修复。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样本的抗折强度进行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断裂模式分析。结果:5组样本的抗折强度如下:A组404.22±73.92N,B组488.17±78.68N,C组280.32±45.23N,D组317.53±50.87N,E组222.76±38.67N。其中C组与D组组问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铸造纯钛桩主要表现为不可修复的根中或根尖损伤,而预成玻璃纤维桩主要表现为可修复的根颈部损伤或桩折。结论: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上颌中切牙表现为较高的抗折强度,可承受较大载荷,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对牙根的破坏小,有利于患牙的再治疗。

  • 标签: 铸造桩 纤维桩 直径 抗折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正常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得出牙本质粘接时最佳照射时间参数,以提高牙冠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30岁患者因正畸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整、无修复体、无折裂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10颗牙,经保留颌面牙本质处理后分别接受Er:YAG激光照射0、1、2、3、4、5s,与树脂粘接制作拉伸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剖面。结果Er:YAG激光照射组(B~F组)树脂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未照射组(A组);在激光照射组中,B~D组粘接强度递增,D组达峰值,但随着照射时间继续延长,E、F组粘接强度随之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表面光滑、平整,与黏结剂嵌合程度差;B~E组牙本质表面清洁、粗糙、无热损伤痕迹;F组表面粗糙度最明显,有热损伤痕迹,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焦化或碳化的迹象。结论Er∶YAG激光处理正常牙本质的最佳照射时间应该为3~4s。

  • 标签: 牙本质 ER YAG激光 拉伸试验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