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后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促进医院ADR的监测及控制。方法:对收集到的2009年7月-2013年7月141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0—10岁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35.4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0.14%);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情况最为显著(占84.6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院应该重视患者的年龄因素,加强静脉输液器质量控制,进一步监测抗病原微生物药的使用,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基层医院 静脉给药 抗病原微生物药
  • 简介:患儿女。因“生后哭声不畅10余min”入院。系G1P1,母孕36“周,臀位助产娩出,出生体重2340g,羊水I度污染、量适中,无脐带绕颈,生后哭声弱伴有四肢青紫,Apgar评分1min7分,给予清理呼吸道、按摩背部、刺激足底后改善,但哭声弱、不顺畅,偶有口吐泡沫,5min评8分,父母亲否认孕期疱疹病史,母亲儿时有疱疹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哭声弱、刺激后哭声稍尖,口周青紫,面色红润,前囟门平坦,肛周6~8枚疱疹、大小约4~6.0mm,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部分破溃,时有口吐泡沫,心脏听诊阴性,双肺可闻及少许粗湿哕音,腹部未见异常,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会阴部青紫、有瘀斑,双足淤青肿胀、右足明显,四肢肌张力偏低,拥抱反射减弱。见图1。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有效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中2009~2012年6月收集到346例由克林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开展克林霉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克林霉素 过敏性休克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一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19例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一期清创,其中9例清创后间断换药,10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逆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术后石膏托固定。结果19例皮瓣中4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皮瓣远端部分缺血坏死结痂,均经换药后愈合,皮瓣血运良好。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4月,平均13.6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略臃肿,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足踝外伤 外科皮瓣 移植 儿童
  • 简介: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动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动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动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动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动学。对以上中药药动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药 药动学 评价模式
  • 简介:0~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期,而语言发育会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在1~2岁这个阶段,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比如,2岁儿童有的已经会表达5~6字的语句,而有的仅仅会几个单词,这些孩子的发育是否都正常呢,要依情况而定。

  • 标签: 语言发展 孩子 语言发育 个体差异 语言能力 儿童
  • 简介:中医药法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医药真正从行业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战略层面。李克强曾提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借用这一概念,“中国式办法”也有望降临中医药领域。

  • 标签: 中医药发展 中国式 中医药领域 中医药法
  • 简介: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近几十年由于社会的稳定和平,大量人口的出生让我国人口迅速疯涨。而迫于形势需求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像对一个气球一样捏住了进气口,但前面已经产生了同后面不协调的人口大气球,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计划生育未实施前大量超生的人口构成老龄化的最主要来源。

  • 标签: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构成 形势需求 产业发展趋势 养老事业 老年人口
  • 简介:作为健康管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第八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2014年4月18日在京召开。此次论坛以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新政策·新理念·好模式·健康梦'为主题,研究相关政策、分析行业动态、

  • 标签: 品牌活动 监管中心 康和 东软集团 发展前景 产业服务
  • 简介:本文概述了我国药物警戒建设体系现状,对药物警戒的发展趋势作一评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药物警戒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药物警戒 药物临床应用 ADR 评价
  • 简介:监管科学是近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在医药产品开发和评价中,所用的科学技术必须进行改进,目前主要从8个主要领域来发展监管科学:(1)毒理学的现代化;(2)推动临床评价和个体化医疗的创新;(3)创造新的方法以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并提高产品质量;(4)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已经为创新技术的评估做好充分准备;(5)借助信息科学利用好各种数据;(6)推行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体系;(7)加快制定医疗对策以抵御各种威胁;(8)进一步发展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帮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做出知情决策。从转化研究角度,从监管科学到科学监管的发展,监管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监管科学与科学监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我国监管科学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转化研究 监管科学 科学监管 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