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喉淀粉样是一种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喉部的疾病。该疾病的病因、临床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均有自身特点,本文对该疾病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淀粉样变 喉部病变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2015年11月,江苏省卫计委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江苏加大门诊、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管理力度。除了继续开展日常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外,将逐步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 标签: 儿童医院 抗菌药物 抗生素滥用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 门诊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的CTA参数优化螺距、阈值的调整对于头颈血管显影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扫描,均由主动脉弓升部触发。其中A组螺距1.2,阀值120HU,;B组螺距0.7,阀值60HU。对比两组的动脉成像质量。结果A组的颈总动脉起始段与椎动脉起始段的动脉成像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P<0.01),但对于颈总动脉分叉段而言,两组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Z=-0.751,P>0.375),A组的大脑中动脉主干成像质量优于B组(P?)。两组患者在双侧颈动脉分叉段与双侧椎动脉中段的对比剂密度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双源CT头颈部CTA扫描时,采用螺距1.2,阀值120HU参数优化,可获得更优质的成像质量。

  • 标签: 双源CT 头颈部CTA 血管病变 扫描参数优化
  • 简介:目的:比较孟鲁斯特钠与布地奈德对应性鼻炎和鼻窦炎伴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应性鼻炎和鼻窦炎伴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刑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孟鲁斯特钠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血清ECP(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值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2.50%(P〈0.05);血清ECP值为(13.2±3.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3.8)μg/L(P〈O.05)。结论:采用孟鲁斯特钠治疗应性鼻炎和鼻窦炎伴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前者可显著改善了患者血清ECP值,应性鼻炎和鼻窭炎伴轻度支气管哮喘症状显著得以改善。

  • 标签: 孟鲁斯特钠 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