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万霉素及去甲万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2)(7.5∶9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6nm;柱温:30℃;进样量:25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内标法定量,万霉素与去甲万霉素互为内标.结果:去甲万霉素低、中、高3个浓度(3.125、25.000、50.000μg·mL-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5%、102.2%、103.1%,万霉素低、中、高3个浓度(3.125、25.000、50.000μg·mL-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2%、100.8%、103.5%,日内精密度RSD小于3.24%,日间精密度RSD小于6.12%.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操作简便,符合万霉素及去甲万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 标签: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1病例资料某患儿,女性,3个月零6天,以发热2天为主诉于2013年8月24日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患儿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流涕,有痰鸣,于我院门诊给予“安尔宁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炎琥宁”治疗,仍有发热,遂住院治疗。

  • 标签: 万古霉素 肝损害 婴幼儿 复方鱼腥草合剂 住院治疗 省儿童医院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万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谷浓度有效范围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接受万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对664例次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药浓度谷值(14.18±9.28)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为204例次(30.72%),超过有效浓度上限、处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效目标浓度的有124例次(18.68%).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监测例次及调整用药比例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依据万霉素的有效目标浓度值调整给药剂量,更适合个体化用药需求,对于复杂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突破当前有效浓度范围的上限.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谷浓度 目标浓度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常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DNA导流杂交技术对1602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602例患者中阳性患者为719例,感染率为44.9%,共检出20种HPV型别,其中单一感染者498例,占阳性人数的69.3%,二型感染者162例,占阳性人数的22.5%,三型或三型以上者59例,占阳性人数的8.2%,阳性患者中高危型的依次以16,52,68,31,33为主,低危型以11、6为主.结论常熟地区妇女感染HPV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16型,其次为52,68,31,33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手段,一次PCR检测多种HPV亚型的分子杂交技术有利于对HPV亚型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基因型 宫颈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1年余,为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7月12日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M4Eo和上呼吸道感染。查体:BP125/85mmHg,HR78次/min,R13次/min,体温为正常。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

  • 标签: 万古霉素 红人综合征 ADR
  • 简介:目的分析该院连续5年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1526株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33.6%)中检出最多,科室分布以普外科(24.2%)、泌尿外科(17.2%)和急诊科(13.8%)为主;其中ESBLs阳性率51.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检出3株(0.2%,3/152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的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
  • 简介:目的考察一种新型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聚乙二醇(PEG)/B谷甾醇双接枝壳聚糖(Psc)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的性能及组织分布,为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讨。方法采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测定PSC的临界聚集浓度(CAC);用香豆素-6为模型药物,透析法考察胶柬的体外释放度行为;考察载香豆素-6的PSC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CAC为0.02g/L,载药量为3.3%,包封率为75%。较长链PEG的纳米粒比修饰短链PEG的纳米粒在脑部的分布有所增加;两种载药PSC纳米粒在肺部浓度较高;修饰PSC纳米粒在肾、心中分布均较少。结论PSC胶束可作为香豆素的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聚乙二醇 β谷甾醇双接技壳聚糖 壳聚糖 体外释放 组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