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比较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吸附、解吸附能。通过N2吸附试验、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CNTs的孔径结构、比表面积、表面形态及载带官能团进行表征,经过动态吸附和等温平衡吸附、解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对两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r-MWCNTs),尤其对异甘草素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并且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CNTs等温平衡吸附、解吸附试验结果显示,o-MWCNTs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吸附能力大于r—MWCNTs,并且解吸附效率较好,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解吸附率分别为48.57%和32.86%,而r-MWCNTs只有24.56%和17.46%。

  • 标签: 碳纳米管 异甘草素 甘草素 吸附和解吸附
  • 简介:目的研究医用一次性聚氯乙烯(PVC)连接管对多种药物的吸附,为临床一次性连接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等6种药物分别配成临床输注浓度,通过吸光度试验测试流经连接管前后药物浓度,计算得出6种药物不同时间段的吸附率。结果医用一次性PVC连接管对不同药物的吸附不同,连接管对尼莫地平具有很强的吸附,最高可达29.6%。结论PVC连接管的吸附与药液的酸碱性没有明显关系;PVC连接管对部分药物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应引起临床使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PVC连接管 吸光度 药物吸附
  • 简介:目的探讨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吸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思密达混合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在(37±0.5)℃水浴恒温,每隔15min振摇1次,2h后过滤,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分别为(99.73±0.1)%和(99.71±0.1)%。结论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应避免两种药物同时服用。

  • 标签: 思密达 左氧氟沙星 吸附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活性炭对硝酸甘油溶液(原料药)进行吸附处理,研究活性炭对硝酸甘油溶液pH值、含量及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考察活性炭不同厂家来源、用量、吸附时间等参数对硝酸甘油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活性炭作用效果不同;当活性炭用量为0.3%,吸附时间为2小时时,硝酸甘油溶液pH值的提高幅度最大,同时含量降低少;经过活性炭吸附后,硝酸甘油溶液所配制的硝酸甘油注射液杂质含量也降低。结论:采用活性炭对硝酸甘油溶液进行吸附处理可提高硝酸甘油溶液及配制的成品质量。

  • 标签: 活性炭 硝酸甘油 pH值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在高胆红素血症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浆吸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两组患者胆红素、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吸附治疗后血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P<0.05),ALT和PLT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两组治疗后TBIL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表明血浆吸附治疗2周对血清胆红素的清除能力最强

  • 标签: 血浆胆红素吸附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 简介:摘要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药制剂型也不断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离子交换技术领域新兴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操作工艺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方便,树脂使用率较高,尤其适合工业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 标签: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中药制剂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在重症肝炎中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轴设置为 2017.1-2019.12,纳入我院共 30例重症肝炎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人群。以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对照组( n=15)以及观察组( n=15),分别开展血浆置换以及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以肝功能、不良反应为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开展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 标签: 双重血浆吸附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溶于酸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诸多优点,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其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孔吸附树脂 中药有效成分 影响因素
  • 简介:丹参酮ⅡA是我国传统中药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提取而得。外观为红棕色粉末或樱红色晶体粉末,分子式:C19H18O3,分子量:294.33。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抑制血栓疾病发生,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肌再生,扩张微动脉,改善微循环障碍。目前丹参酮Ⅱ。在临床主要是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本研究测定了丹参酮ⅡA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丹参酮ⅡA 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 简介: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病因种种,但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恶性肿瘤所引发的腹水。实验证明,恶性疾病所致的腹水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因此,测定腹水中的胆固醇,可以有效地鉴别腹水的性质

  • 标签: 腹水 常见 鉴别 胆固醇 恶性疾病 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大功率钬激光碎石联合吸附清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应用吸附式大功率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通道取石71例,双通道取石4例;首次取尽结石69例,二次取尽结石1例,首次清石率为92.00%(69/75);平均首次手术时间47.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6mL;术后发热5例,无输血病例,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临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吸附式大功率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钬激光 吸附清石
  • 简介:摘要:过去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出现了大量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化工污染属于破坏力比较大的污染种类,例如农药中间体生产废水对于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命健康具有强烈的危害性。目前的时代发展环境下,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这理念之下,治理化学工业产生的废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农药中间体的生产废水的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树脂吸附法在处理农药中间生产废水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我国化工行业治理水平,提升环境质量。

  • 标签: 农药中间体 生产废水 树脂吸附法
  • 简介:摘要:通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凝胶法干扰实验、凝胶限度法实验研究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的吸附作用以及活性炭所含内毒素本底值的检测方法。加入200 EU/ml及20 EU/ml的标准内毒素溶液,按照中国药典通则1143检测,能使内毒素溶液含量均下降2个数量级。活性炭细菌内毒素本底值的检测运用凝胶法检测供试品合格,含2λ的内毒素溶液经过过滤后,滤液能使鲎试剂(灵敏度为0.03EU/ml)凝集,无干扰。

  • 标签: 活性炭 细菌内毒素 本底值 吸附力 漩涡混合
  • 简介:当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革理工院校课目与人文科学“无缘”的现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内容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高度交叉渗透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标签: 药学史 当代科学技术 理工院校 药学教育 药物学家 高等医药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门诊或者病房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患者160名,将所有患者的血标本分为4个组,抗凝组与不抗凝组,静置水浴时间20分钟组与静置水浴时间40分钟组,每组各40个标本,都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标法检测,比较各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抗凝组与不抗凝组比较,不抗凝组的阳性率低于抗凝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水浴40分钟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静置水浴20分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血清状态及静置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的结果,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五项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卡波姆的流变学性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卡波姆凝胶的流变学性质及卡波姆的热分析性质。结果两个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均为假塑型流体,卡波姆凝胶934的黏度比卡波姆1342凝胶的黏度更易受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的影响。结论不同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具有不同的流变学性质,在制剂应用中应合理选用。

  • 标签: 卡波姆 黏度 流变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简介:8-氯腺苷(8-Chloro-Adenosine,8-Cl-A)是一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对小鼠肝癌实体瘤及人白血病HL-60和K562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8-Cl-A诱导MOLT-4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及浓度的依赖性。毒理学实验表明其毒性较低,因而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但Wang等发现8-Cl-A注射液进入体内后,经过腺苷脱氨酶作用迅速降解成8-氯肌苷(8-Cl-I)而失活,大鼠静脉注射8-Cl-A的剂量为25mg·kg^-1时,第一相生物半衰期仅为0.83min^-1,药物的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

  • 标签: 8-氯腺苷脂质体 制备方法 药物性质 腺苷脱氨酶 代谢速度 抗肿瘤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