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肺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并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及治疗水平。我国自1979年到现在经历4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无论足活动性肺结核,还是阳肺结核的患病率都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于60-70岁达到高峰。据北京市的资料显示,55岁以上新发现阳肺结核患者占据发病例数的1/3。

  • 标签: 老年 涂阳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 鉴别诊断 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蜂地麻剂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贮存、使用该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梯度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丁卡因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蜂地麻剂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外观性状、pH以及主成分(盐酸丁卡因和盐酸麻黄碱)含量变化。结果: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样品在60℃及高湿条件下含量有所下降;长期试验考察结果显示各项质量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蜂地麻剂的稳定性较好,可将其有效期暂定为1年。

  • 标签: 蜂地麻涂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长期试验
  • 简介:通过用氮酮作为促渗剂,以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制成四酸膜剂,并进行了刺激性、稳定性试验以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作对照组,经临床系统观察,本膜剂对癣病人治愈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涂膜剂 氮酮 苯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210例初治阳肺结核患者;检查其生命指标,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情况下分别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A组应用FDC-4联,2HRZE/4HR,B组应用FDC-3联,2HRZE/4HR,C组应用异烟、利福喷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乙胺丁醇胶囊);采取我院为不能耐受固定复合制剂的患者而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根据病症变化、恢复效果、生命指标等,统计分析其治疗有效性。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8%,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42%,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在初治阳肺结核治疗中,可灵活用药,减少漏服错服的不良现象,提改善治疗疗效,为现代医学治疗抗结核药品供应与管理带来有效依据。

  • 标签: 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 初治涂阳肺结核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复治阳肺结核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治阳肺结核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3HRZE/6HR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及肺部病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病变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痰菌转阴率为71.4%,低于观察组的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5.7%,与观察组的14.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治阳肺结核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 标签: 胸腺肽 抗结核药 复治涂阳肺结核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在主动脉夹层膜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所具有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主动脉夹层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例,将16年5月前手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6年5月后手术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膜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 作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阳肺结核的效果与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我院一年内接收治疗复治阳肺结核的38例患者,将3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提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化疗 肺结核 症状改善 情况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治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3HRzEV/6HREV方案,对照组使用3HRZE/6HRE方案,疗程均为9月;给药2,5,8月后检测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ADR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4.44%)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阳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且ADR少,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复治 涂阳肺结核 抗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异维A酸联合复方黄柏液剂湿敷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我院皮肤科就诊的110例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黄柏液剂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CRP、IL-1β、TNF-α),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1β、TNF-α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异维A酸 复方黄柏液涂剂 寻常痤疮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将旋代赭汤与雷贝拉唑联合应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通过调查分析,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择120例已确诊为痰湿内阻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以自由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通过对两组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引用统计学予以计算分析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在采取不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优,采取的治疗方案其有效率显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较参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实验组仍具有优势,疗效与评分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旋代赭汤与雷贝拉唑联合应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疗效确切且二药联合安全性较高,在有效改善患者反酸、胸痛等临床症状的同时,对其脾胃等脏器官无毒副作用,一定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此疗法安全可靠,提倡推广,建议临床予以采纳并广泛应用。

  • 标签: 旋覆代赭汤 雷贝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主动脉瘤采取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保持更为稳定积极的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病人采用旋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现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分组按照随机表法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旋代赭汤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采用旋代赭汤联合奥美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愈率为(28/29)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20/29)68.96%,经过两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两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胃食管反流病病人进行旋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有显著效果,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旋覆代赭汤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膜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差异,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阳肺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及耐药原因,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扬州市江都区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2014−2017年确诊的初治、复治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研究其耐药状况及形成耐药原因。结果复治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较初治阳肺结核患者显著提高(χ2=64.533,χ2=8.319,χ2=4.411,χ2=42.6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人的督导管理,及时治疗合并症、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肺结核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及预期,提高服药的依从性,确保全疗程完成治疗是防止产生耐药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涂阳肺结核 耐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膜剂组的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苦参素 涂膜剂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在复治阳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选择为本院2020.2~2022.2期间在院的复治阳肺结核患者,将收治的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肺结核病情治疗中,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预测值数据显著更高(P<0.05);在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结合化疗治疗方案干预患者肺结核病情中,发现干预组患者治疗质量评价预测值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干预中,通过开展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实施,更好的保证肺部结核杆菌的有效清除,且相关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安全性更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抗结核化疗方案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46岁,肾移植术后11年.于2002年7月10日突发左胸背部疼痛伴晕厥,拟"感染性休克"收住肾内科.住院后3天再次出现左侧胸部剧痛伴休克,左胸腔穿刺抽出鲜血.急诊CT检查确诊为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两处内膜破口,伴瘤体破裂形成左侧纵隔巨大血肿及左胸腔反应性积液(见图1、2).立即予绝对卧床休息、输血抗休克等、吗啡止痛.血压升至21.3~25.6/13.3~16.0kPa后,予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及硝酸甘油,口服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血压控制在16.0~17.3/9.3~11.7kPa,心率80~90次/min.2周后在全麻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术中调整平均动脉压(MAP)在10.4kPa左右,支架释放时血MAP调整在8kPa左右.支架植入位置准确,两处主动脉内膜瘘口被封堵,狭窄的主动脉真腔基本恢复正常.手术历时130分钟,无心律失常.术后2小时拔除气管插管.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夹层瘤 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