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定比较金铁锁去皮根、带根、根三样品水煎液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金铁锁三样品水煎液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记录死亡情况、毒性症状、体重变化、死亡小鼠高剂量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金铁锁去皮根、带根、根水煎液的LD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382(4.0046~5.4396)g·kg~(-1)、4.8471(4.3251~5.4508)g·kg~(-1)、6.4032(5.7207~7.2103)g·kg~(-1)(生药量),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肺、脾、胃。结论金铁锁不同部位水煎液的LD_(50)值:根〉带根〉去皮根,差异较小。其毒性体内过程、毒性机制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金铁锁 水煎液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经肾穿刺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穿刺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酚是牡丹和徐长卿的主要药效成分。近年来,丹酚由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抑菌抗炎、解热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同时,丹酚抗肿瘤作用也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包括对肝癌、结肠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力等。对丹酚抗肿瘤作用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抗肿瘤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丹酚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丹皮酚 药理活性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诱导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经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救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经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切口长度、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与对照组患者(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抢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医学科 手术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与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瓣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将每只白兔的1侧后肢作为观察组,另1侧后肢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对照组给予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同时临床应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治疗前臂动脉化静脉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术软组织缺损10例,观察游离动脉化静脉瓣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游离动脉化静脉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应用10例中,8例游离动脉化静脉瓣完全存活,2例出现表皮坏死,经脱痂后治愈。结论逆静脉供血或顺静脉供血均能够为瓣提供足够的营养,游离动脉化静脉瓣存活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供血与回流比例,如回流不能增加,适当减少供血也可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 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 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2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级,并掌握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首先对患者进行股常规的胫骨结节骨牵引,随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其手术耐受性。麻醉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结合经加压钢板内固定(LCP)进行治疗。采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服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状。对患者进行6-14个月的跟踪访问,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患者的粗隆间骨折均得到愈合,巨物并发症。对患者进行Harris功能评分,其中20例优秀,8例良好。优秀率为71.43%。结论经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固定简单的特点,且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少,能够减轻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片移植术在臀部反常性痤疮治疗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某院接受自体片移植术治疗的8例臀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接受自体片移植术后,均取得好的疗效,随访期间无病情复发。结论自体片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臀部反常性痤疮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反常性痤疮 自体皮片移植术 臀部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9例.A组采用CT引导经微创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CT引导经微创方案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加快预后康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CT引导经皮微创 传统开放手术 脊柱结核
  • 简介:目的观察经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S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PTCS组行PTCS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复发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TCS组结石取净率(90.77%)与对照组(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术中出血量(38.46±7.54)mL低于对照组(125.68±12.37)mL(P〈0.05)。PTCS组并发症发生率(6.16%)与对照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8±3.56)d低于对照组(18.68±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费用(1.26±0.66)万元低于对照组(1.95±0.9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PTCS组结石复发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红金丹灌洗液中丹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丹皮酚进样量在0.0222~0.5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0.1%(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普法 丹皮酚 红金丹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穿刺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11月在本院门诊及病房患有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80例(结节共计12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高频彩超引导下经穿刺微波消融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甲状腺结节的消融率达95%,结节灭活和手术基本相当;1、3、6个月随访结节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7.1%、67.3%和89.6%,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恢复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手术时间>30min人数、住院时间>7天人数、术后颈部疤痕>0.5cm人数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很好临床价值,随着时间推移,结节停止生长-变小-甚至-消失,是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和创新,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超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 简介:目的比较微通道经肾镜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MPCNL治疗96例,行URL治疗8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URL组(P〈0.01);MPCNL组术后3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期URL组(P〈0.01);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两组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URL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结石位置偏低、直径偏小的患者可考虑首选URL;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结石位置较高的患者,MPCNL更为适用。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通道经皮肾镜 输尿管硬镜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肾造瘘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经肾造瘘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术前对所有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术后做好病情监测以及肾造瘘管、尿管的护理工作。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本组患者1次取石成功有49例,结石清除率达81.67%,并且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微创经肾造瘘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造瘘术 输尿管镜 取石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经肾镜取石术(PCNL)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围术期予抗生素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生率及SIR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及MOD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3d、7d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PCNL围术期能有效减低术后感染发热及SIRS发生率,较好控制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 经皮肾镜取石术 发热 SIRS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同期再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血管再通几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微通道经肾镜取石术治疗,后者给予标准通道经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6.61±1.25)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20.13±2.14)min(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185.52±1.26)mL明显多于参照组(99.85±3.41)mL(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当,但是微通道经肾镜取石术在手术时间上比标准通道要长,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少。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8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体形成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安全性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86例患者在术后5~42h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75例患者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另11例患者腰背疼痛得到中度减轻,患者并未有并发症发生。对所有86例患者进行3~5个月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未有新骨折发生。结论经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增强椎体稳定性,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64例肾结石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结论在肾结石治疗中,微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要优于标准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行经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5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穿刺椎体成形术作为单侧组,29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作为双侧组,通过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程度、骨髓泥分布渗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单侧组再手术时间(29.5±2.84)min和术中X线曝光次数(9.46±0.76)次少于双侧组的(49.7±1.03)min、(19.51±0.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及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单、双侧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达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前者在手术时间、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对于压缩程度重、术中骨水泥弥散充盈不佳的病例则应选择后者。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