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的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72例临床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OSAHS)69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MSAHS)3例;男∶女=11∶1;多有体质肥胖、咽腔结构异常;以夜间打鼾、晨起头痛头晕、白天困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肥胖是主要易患因素,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金标准。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临床分析 多导睡眠图
  • 简介:目的:观察多塞平对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确诊SAHS的109例患者睡前口服多塞平25mg·d^-1,在用药前进行PSG及ESS调查,用药后第7,14,21及28天电话回访,回访主要内容是服药后的症状变化并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对坚持服用4周的患者重复PSG及ESS调查。结果:85例患者坚持服药28d,总睡眠时间增加,醒觉时间和醒觉次数减少,慢波睡眠增加,REM睡眠减少,P〈0.05。ESS评分也显著减少,P〈0.05。呼吸紊乱指数、氧减指数和鼾声指数也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评定治疗有效率为31.7%,多塞平的主要副作用是嗜睡、疲软和口干。结论:小剂量多塞平对于部分SAHS有一定效果。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塞平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及舌部分切除术等上气道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手术疗效,明确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及舌部分切除术等上气道手术治疗28例重度OSAHS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判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阻塞部位均为Ⅳ型,随访1年后,28例患者中.显效11例(39.3%),有效12例(42.9%),无效5例(17.9%),总有效率82.1%。患者手术前后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变化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及舌部分切除术等上气道手术是治疗重度OSAHS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射频消融 外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用于阻塞性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9月本科接诊阻塞性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病患5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系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QL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SAQLI评分,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2.76%高,P<0.05。结论:于阻塞性呼吸暂停通气综合中用系统护理,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系统护理 效果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参与实验的156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经系统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系统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道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道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喉镜检查 Muller呼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过程中应用消鼾利气汤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新方法取得的远期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方法:挑选2021年度在我院老年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嗜睡量表评分、呼吸暂停通气指数评分及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2%),且嗜睡量表评分(6.8±1.42)和呼吸暂停通气指数(7.2±1.31)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鼾利气汤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OSAHS)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但存在CSF的患者90例,依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分为OSAHS组(n=39)和非OSASH组(n=51),分别测定2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OSAHS组患者的FMD、NO较非OSAHS组明显下降(P〈0.05),ET-1、TNF-α、hs-CRP较非OSAHS组明显升高(P〈0.01)。OSAHS组的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_2)〈90%时间与FMD呈明显负相关,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_2)与FM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OSAHS能明显降低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角诊的4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OSAS)患者,计算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并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血压与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明显相关,P<0.001;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升高,夜间血压下降减少,P<0.05。结论: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人,OSAS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引起“非杓型”血压的影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动态血压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在注意肥胖,吸烟等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下,对462例确诊OSAS的患者进行流速-容积曲线和用力肺活量的检测,按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将462命名中层得分为3组,AHI=5-20为第1组,AHI=21-50为第2组,AHI≥50为第3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3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AHI与各项肺明显关联(P>0.05),流速-容积曲线诊断OSAS的敏感性较低,结论:OSAS不是导致肺功能变化的独立因素,肺功能检测不宜作为OSAS的初筛检查,也不能帮助判定OSAS患者的病情。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肺功能 肺活量 流速-容积曲线 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杜以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山东省军区莱阳干休所杜以利【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是否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依据,分为甲(不伴随)、乙(伴随)两组,再选取同时期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动态心电图参数以及睡眠呼吸参数。结果乙组患者“非杓形”血压患者构成比高于甲组与对照组,昼夜血压值大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均高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AHI值高于甲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血氧水平降低,心率变异明显增强,AHI增加,血压昼夜节律主要呈现为非杓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追踪式多方位护理应用于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予以全程追踪式多方位护理服务,比较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知识技能、生活管理、心理管理、治疗管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都比参照组较高(P

  • 标签: 慢阻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全程追踪式多方位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快速动眼睡眠型与非快速动眼睡眠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Oksenberg分型标准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型和非快速动眼睡眠型两组,回顾总结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睡眠质量评估结果等,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结果:对REM-OSA组和NREM-OSA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可见,REM-OSA组患者中,女性占比高、年龄更小、BMI指数和首诊符合率、SDS与SAS得分更高,hs-CRP、二氧化碳结合率检测值更高、PSQI指数更高、L-SaO2、总AHI、AHINREM而CT90高,与NREM-OSA组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动眼睡眠型和非快速动眼睡眠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患者在多项指标的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为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快速动眼睡眠型 非快速动眼睡眠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我院白去年ICU成立以来。1年内共收治ARDS16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作者: 李强胡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咽扁桃体增生又称腺样体肥大。咽扁桃体增生是儿童期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在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以往诊断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主要依靠耳鼻喉科的物理检查、器械检查或患者的主诉及临床体征[2],而儿童的主诉往往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器械检查又会或多或少遇到患儿不能合作等情形,而且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也较低,而鼻咽部CT扫描能提供准确的参考。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关于儿童期咽扁桃体的影像学测量方法的内容中,执行的标准各不统一,Fujioka等[3]利用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测量咽扁桃体最厚处的上下径(A值)与鼻咽腔上下径(N值)的比值来衡量咽扁桃体增生的程度,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关于上气道的测量方法,但是,以测量鼻咽腔及咽扁桃体A/N比值应用最为广泛[3]。从鼻咽侧位X线片测量A/N比值不能很确切的观察鼻咽腔周边结构,不能很好的识别患者的伴随病变。笔者对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的咽扁桃体增生的100例2~15岁的儿童进行CT鼻咽部斜冠状面扫描及颞骨横断面扫描,测量和计算出咽扁桃体A/N的比值,并对该100例患儿并发的中耳乳突炎症程度进行量化和评分,然后进行以下统计学的分析:首先比较X线与CT对A/N比值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之后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相同年龄经过耳鼻喉科检查咽扁桃体正常儿童的A/N比值进行比较,比较其差异性;再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反映其中耳乳突炎程度的C/D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目的在于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的CT分度及手术指征,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与儿童中耳乳突炎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经耳鼻喉科临床检查确诊的并经过相关影像检查证实的100例儿童咽扁桃体增生患者进行研究,该组为增生组。增生组的确诊标准采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的判定法,该法在耳鼻喉科被常规应用,即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下观察鼻咽腔,能看到咽扁桃体肿大且向鼻咽腔突出,表面纵沟消失或变浅即为咽扁桃体增生的确诊病例[4]。该组男性儿童60例,女性儿童40例,年龄2岁~15岁,病程为1周至9年。按照病人的局部症状:睡眠打鼾的97例;长期张口呼吸50例;流涕或鼻部症状77例;耳鸣、听力减退或外耳道-中耳分泌物增多的16例;阵咳、咽喉肿痛的55例;按照病人的临床检查体征:口咽腔扁桃体肿大51例;双侧中、下鼻甲肥大88例;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