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从1985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钢珠弹枪伤62例,其中累及大关节者38例,占61.3%,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关节损伤 钢珠弹枪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医学诊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虽病死率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约75%的患者日常生活(activityofdailyliving,ADL)能力下降。部分患者由于忽视早期或较早的功能训练而导致永久性残损,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能有效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对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入本院儿科收治 98 例患儿,分为传统组及肢体语言组,传统组 49 例患儿给予传统护理,肢体语言组在传统护理之上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方法实施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肢体语言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传统组( P < 0.05 )。 结论: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牽拉骨生成技術可廣泛的應用于矯形及治療骨缺損,而經過改良的結合Ilizarov外固定架與髓内針技術的方法對肢體相對矮小的畸形及健康人進行肢體延長治療已廣泛的開展。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與骨折的治療相比較其具有很高的成功率、非常低的骨折不愈合率及畸形率。這有賴于在肢體延長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影響骨折愈合的多方面因素及對截骨愈合、骨痂成骨過程的良好控制。

  • 标签: 肢體延長 骨折愈合 比較分析 治療 牽拉骨生成技術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中药汤剂进行探讨,同时研究分析其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所纳入的研究对象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并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实施中药汤剂治疗与西药治疗,两组接受治疗的人数相同。结果 通过消除肿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可看出研究组用时较短,治疗有效率可看出研究组总有效率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研究组更低,对研究组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两组统计学各项数据处理有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可加快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使患者疼痛感尽早得到缓解,对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以及将不良反应症状降到最低,使患者减少住院时间,也可节省住院费用,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中药汤剂 骨折 肢体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脑损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患之一,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为30%~50%。为了提高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2~2005年对98例偏瘫患者加强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正骨手法整复,西医治疗组对患者应用硫酸镁;中医治疗组给予患者外敷内服中药方;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医骨科 综合治疗 骨伤后期 肢体肿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结果康复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它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功能残疾,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患侧 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对照组 康复训练
  • 简介: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其中,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是较为完备的经济学评价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寻找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为评价脱水药物治疗骨折肢体肿胀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作者对58例骨折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通过成本一效果分析,以期找出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脱水药 经济学 药学 骨折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压低氧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作用,为高原人群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世居不同海拔(4300m组,2500m组)的汉族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血小板粘附率和体外形成血栓重量进行检测,并与平原健康汉族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且抗凝血酶Ⅲ活性都极显著低于平原健康组(P<0.01);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极显著升(P<0.01),且都极显著高于平原健康组(P<0.01);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5),血栓重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的指标;低氧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使血液呈现高凝和低纤溶状态,使血栓更易形成。

  • 标签: 低压低氧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凝血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本院72例脑卒中偏瘫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上肢、下肢肌力评分、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采纳。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实施康复护理)和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长沙刘武:我是一名申风偏瘫患者,今年68岁,2007年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后来经过多方治疗.落下左边偏瘫的毛病。2008年10月,家人给我买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七十味珍珠丸,我按照说明书的用法,3天服用1丸,现在已服用4丸,患侧肢体出现胀痛、发热的情况。我想问问,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 标签: 七十味珍珠丸 侧肢体 胀痛 发热 偏瘫患者 西藏自治区
  • 简介:我们自1993年起,应用低频脉冲电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病人进行辅助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人237例,男142例,女95例;年龄31~93岁,其中45~75岁208例,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83例,脑梗塞154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其中单肢瘫54例,上下肢联合瘫183例;肌力0级33例,1级21例,2级77例,3级65例,4级41例;肌张力增高87例,肌张力减低64

  • 标签: 低频脉冲电 脑卒中后 肢体运动障碍 疗效观察 肌张力增高 肢体肌力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 45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FAM 评分 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 FA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 FAM 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 FAM 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以随机的形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用加强康复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的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