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1例45岁男性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mg、1次/d.用药第19天,患者出现下腹间歇性疼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轻度心悸、胸闷;第33天,心悸、胸闷加重并出现气喘、发热;第37天出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症状,CRP88mg/L,血钙1.98mmol/L,血钾3.3mmol/L,CK27.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心肌肌钙蛋白Ⅰ〈0.02μg/L,B钠尿肽56ng/L.诊断为快速房颤,考虑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平喘、利尿、强心、转复心律等治疗,并持续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第5天,患者胸痛缓解,未再出现心悸、胸闷、气喘,体温36.8℃,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5~100次/min,心律齐.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第6天,患者无不适感觉,血钾3.8mmol/L,血钙2.11mmol/L.

  • 标签: 心房颤动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关系,为及时诊治2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2糖尿病的患者共3869例,其中2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486例,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2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2.56%,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86例研究对象中,女男分别占46.09%(224/486),53.91%(262/486),各年龄段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段依次占总数的12.6%、39.5%、40.9%、7.0%。从肿瘤来源分析,消化系统肿瘤(食管、胃、肝脏、胰腺、结直肠)占首位,50.2%(244/486),后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肺)12.8%(62/486),血液系统肿瘤11.5%(56/486),泌尿系统肿瘤6.05(29/486)妇科肿瘤5.8%(28/486)排名前4位系统中,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系统外,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在男性中较高。从具体部位分析,排名前位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论2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有其特殊发病规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并且以肝癌、胰腺癌居多2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恶性肿瘤筛查,避免漏诊、误诊,重视高胰岛素、高血糖处理,降低2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恶性肿瘤 发病特点
  • 简介:目的:归纳总结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碘佛醇、碘克沙醇等5种非离子含碘对比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以上5种非离子含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非离子含碘对比剂共检索到111例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大多数反应发生于给药10min内。111例不良反应中,36例(32.4%)事前曾行碘过敏试验,6例(5.4%)曾用过碘对比剂,仍然发生了过敏反应。结论:使用非离子碘对比剂时,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中和停药后密切观察的意义大于行碘过敏试验。对于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所致过敏史的患者,建议采用预先给药方案预防复发。

  • 标签: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液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积液膝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干预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医治疗),各30例。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液膝骨关节病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积液型膝骨关节病 不良反应 膝关节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参考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急性发作 推拿 中药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乙型肝炎肝硬化、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呼吸衰竭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呋塞米、螺内酯、恩替卡韦、15%氯化钾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白、胸腺五肽、维生素K1、门冬氨酸鸟氨酸、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替考拉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兰索拉唑、复方甘草酸苷、苦黄注射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因房颤加用盐酸胺碘酮(先予0.15g缓慢静脉滴注,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0mg/ml,3ml/h持续静脉泵入).第2天夜间,患者左侧大腿出现散在红斑.第3天皮疹范围扩大至左下肢,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替考拉宁,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1g静脉注射,皮疹范围减小.当晚,患者心率128次/min,盐酸胺碘酮泵速调为6ml/h.第4天,皮疹遍及四肢和胸部,停用苦黄注射液,给予盐酸赛庚啶4mg口服,2次/d.第7天,患者全身呈弥漫性红斑,停用胸腺五肽、复方甘草酸苷.第8天,患者皮疹颜色加深,伴脱屑,考虑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起的猩红热样红斑药疹,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10mg、葡萄糖酸钙1g静脉注射.停用盐酸胺碘酮第2天,患者皮疹好转.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红斑型药疹 胺碘酮注射液 猩红热样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简介:目的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H高血压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观察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2年、3年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2组血压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压均有所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Hcy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更有效地减少H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简介: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血压同时降低血浆Hcy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Ⅰ级、Ⅱ级原发性H高血压病人,按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不同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5mg/0.4mg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B组:5mg/0.8mg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C组:5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0例。均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8周。在入组前测量所有病人的血压、血浆Hcy、血清叶酸,并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随访,记录血压、血浆Hcy、心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最终一共115例病人进入随机试验,A、B、C组降压同时降Hcy的有效率分别为23.08%、26.32%、5.26%。A、B组有效性均优于C组。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于伴血浆Hcy升高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效。

  • 标签: 原发性H型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 简介: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椎动脉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机制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1].血尿酸(SUA)水平升高会加重DN的早期损伤[2].通过增加尿酸排泄,降低SUA水平,能够减少肾脏的损伤,对预防和治疗DN有重要意义[3].脂联素(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4].提高ADPN水平,有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多项指标.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脂联素治疗,可能通过增加尿中的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大鼠 血尿酸水平 脂联素 肾脏保护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2型
  • 简介:目的分析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医院收治的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B组,将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C组。测定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利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CIMT,分析血压、血脂、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B、C组,B组TG、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B、C组,B组HDL-C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及CIMT值均高于B组、C组,B组Hcy、CIMT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H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及时降低Hcy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强对H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监测可以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能力。

  • 标签: 高血压 H型 脑梗死 急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作用于2糖尿病小鼠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按照1∶3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喂食及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15只成模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分别给予20mg/kg和4mg/kg20d灌胃干预。干预后收集小鼠血清及新鲜粪便,血清检测随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绝对定量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和总菌)数量。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二甲双胍组的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肠道总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肠道菌群总量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糖尿病肠道菌群中肠杆菌、肠球菌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减少,且干预后具体菌属改变主要表现为: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均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增加(P〈0.05);而二甲双胍组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加能提高双歧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二甲双胍组更加能减少肠杆菌、肠球菌和提高乳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致病菌和增加乳杆菌益生菌�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托伐他汀 肠道菌群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抢救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收治且符合标准的重症哮喘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24例接受常规性治疗,观察组24例在此前提下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评估该2种方案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PaO2,PaCO2等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后,观察组除pH值与对照组相差无异(P〉0.05)外,上述其余指标比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救治,效果确切,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六一汤对2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分子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收集化学结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蛋白组学数据、药理学数据.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即黄芪六一汤对2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有效分子共20个;黄芪六一汤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及细胞器膜,并通过与各种离子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影响跨膜和转运作用.可能参与了2糖尿病的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甾体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也参与2糖尿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和由于神经系统变形或退化引起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并发症.结论黄芪六一汤通过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参与能量代谢而达到治疗2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黄芪六一汤 网络药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两组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饮食干预、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检测、病情控制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2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血糖水平的降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研究背景: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SAVOR-TIMI53和EXAMINE两项大型临床研究的安全审查结果,就沙格列汀、阿格列汀以及含上述成分降糖药物的心衰风险进行了警告,尤其是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

  • 标签: DPP-4 沙格 格列 心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饮食依从性,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于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制《2糖尿饮食知识问卷》评估饮食知识掌握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饮食知识总掌握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干预后3、6个月,2组SDSCA得分均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2组FBG、2hPBG、HbA1c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FBG、2h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2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和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 2型糖尿病 知识掌握程度 依从性 血糖控制效果
  • 简介:开发一款适合临床药师使用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并运用此系统对初诊为2糖尿病的32例住院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和评估随访。患者接受服务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较初发时有显著改善,而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

  • 标签: 临床药师 慢性病管理系统 BMI 血糖 血脂 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5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停用原有降糖方案中除二甲双胍以外所有降糖药物并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FB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MI、SBP、DBP、TC及TG较治疗前也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具有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血脂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