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调查PIVAS常见的不合理医嘱,提高药学服务与质量。方法: 收集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东院区经药师审核后撤销的不合理医嘱。结果:收集到不合理医嘱863例,包括药物间配伍禁忌、载体选择不合理、载体量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及其他情况7类。结论:PIVAS的所有药师应熟练掌握药品信息,减少差错,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ICU患者在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提供支持。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筛选,筛选完成后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数共计60例。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组织抽签活动,抽到白色签的患者被作为常规组样本、抽到黑色签的患者被作为护理组样本,两组别样本的数量持平。为全体样本提供中心静脉置管,以样本临床状况为依据,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为护理组予以护理干预,同时记录并分析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结果显示P<0.05,说明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结果:全体样本的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均发生感染,其中股静脉的感染率最高。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的感染率超过其他中心静脉,配合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缩短ICU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创新价值。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ICU患者在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提供支持。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本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信息进行统计、筛选,筛选完成后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数共计60例。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组织抽签活动,抽到白色签的患者被作为常规组样本、抽到黑色签的患者被作为护理组样本,两组别样本的数量持平。为全体样本提供中心静脉置管,以样本临床状况为依据,对其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为护理组予以护理干预,同时记录并分析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结果显示P<0.05,说明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结果:全体样本的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均发生感染,其中股静脉的感染率最高。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结果差异突出(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的感染率超过其他中心静脉,配合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缩短ICU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创新价值。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 记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20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包括破损药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占比。用Excel表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造成药品破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药品破损由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原因引起。本院药品破损率从第一季度的0.075%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0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破损问题,确保药品安全,提高调配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无缝隙对接硬式腔镜集中管理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0份硬式腔镜,该阶段采取消毒供应中心无缝隙对接集中管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纳入100份硬式腔镜,该阶段采取消毒供应中心常规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无缝隙对接硬式腔镜集中管理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无缝隙对接 硬式腔镜集中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护理风险管理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论文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监测措施,并探讨了其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采血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体检中心 静脉采血 风险评估 控制措施 监测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12月开展研究,本体检中心8名工作人员2023年1-6月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2023年7-12月进行层级管理模式(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获得体检者认可,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体检中心 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当前公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静配中心负责的是临床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静脉注射药物的调配工作。静配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直接关乎到患者的临床治疗速度和品质。为此,一定要重视静配中心药品调配问题的解决,并不断优化药品调配流程,在确保流程契合临床要求的同时,找寻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有效的提升静配中心的药品调配效率和效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在观点论述上,立足医院静配中心的药品调配流程设置现状出发,针对医院静配中心药品调配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品调配流程 问题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01-2022.12期间疾控中心接收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选取400份纳入参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在2023.01-2023.10期间疾控中心接收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选取400份纳入分析组,此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各组的管理质量、标本达标率。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管理后分析组的管理质量与标本达标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能够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标本达标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80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为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心血管手术的患者进行麻 醉时使用舒芬太尼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麻醉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发展中依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方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置前后分别选取880份处方,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根据处方不合理用药事件和用药差错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处方中发生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占比和用药差错事件发生概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人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差错事件,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药师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分析医院体检中心的信息化健康管理方式运用成效,本文根据医院体检中心的实践状况,创建并运用了信息化健康管理体系,深入分析在我院进行体检人员的相关信息,比如体检人员的平均体检用时、线上预约检查人数、体检人员对医院体检的满意度,客观评估信息化健康管理方式的运用成效。结果:医院体检中心引用信息化健康管理体系后,体检人员的平均体检时间出现了明显缩短,线上预约开单、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引用信息化健康管理方式,有利于提升医院体检中心的工作质量,还能不断完善医院的体检操作流程,提升体检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医院体检 信息化管理 健康管理 运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实施细节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器械分类管理、清洁消毒、包装等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灭菌合格率比较无差异。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且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生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效果分析。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的5月,回顾性研究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习的护生100名,按照带教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模式带教)和研究组,研究组采取在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观察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实习生对教学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教学过程之中及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生带教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带教质量明显提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常规模式带教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实习生 带教问题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精细化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至2024年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共20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关物品及空气质量的卫生检测合格率以及中心内部人员在环境控制、药品配置、药物管理等业务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精细化管理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小型物体表面的合格率由管理前的78%提升至95%,水平层流台表面的卫生合格率由81%提升至97%。同时,生物安全柜表面的清洁检测合格率也从84%增强至98%,I级空气沉降合格率由80%提升至96%,II级空气沉降合格率从82%增至94%。此外,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各项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药品配置准确性提升了14%,药物管理严谨度增加了20%。经过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从2%减少到0.5%,此变化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效增强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成效,明显提升物品及空气质量的卫生标准,并增强了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院感染防控 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肠外营养患者的用药时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对治疗和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患者50例,2023.1-2023.6常规处理,2023.7-2023.12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分析实施前后患者肠外营养补给中配方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记录补给天数和费用。结果:实施后合计配方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实施前低(p<0.05);实施后肠外营养支持天数比实施前短,花费比实施前少(P<0.05)。结论:患者肠外营养中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降低配方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控制肠外营养天数,减少费用,值得借鉴。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 药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配置中心(PIVAS)人员针对性管理对细胞毒性药物配置差错预防作用。方法:我院PIVAS自2021年起对工作人员加强针对性管理,本研究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1-12月)选取20名工作人员,实施针对性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基于2020年1-12月选取20名工作人员,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胞毒性药物配置差错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0%(P<0.05),工作人员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PIVAS人员中加强针对性管理,可明显降低细胞毒性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PIVAS) 针对性管理 细胞毒性药物 配置差错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预防性护理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产生的预防性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主体,共计66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期间应用预防性护理具有突出效果,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血栓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