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简述照顾与疲劳的概念和内涵,从疲劳的测评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综述脑卒中病人家属照顾疲劳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脑卒中;照顾;疲劳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虽有效降低了其死亡率,但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幸存达50%,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数据显示,80%以上带残生存的病人出院后无法脱离家庭的支持和照顾1。家属作为主要非专业性照顾,面对疾病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长期繁重的照护任务致使身心疲惫不堪。此外,沉重的经济负担,生理心理压力,导致照顾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群2,同时也不利于病人照护质量的提升。为今后减轻或消除照顾疲劳,完善卒中照顾健康宣教现综述脑卒中病人照顾疲劳的研究现状如下。1脑卒中病人照顾、疲劳的概述1.1照顾“照顾”源自于英文单词“caregiver”,又称为照料,在生活和医疗方面提供照料和帮助,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照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Anderson等将“照顾”定义为与病人一起生活并承担大部分照顾病人工作的人。国外对照护的界定主要依据其医疗保健体制,我国对照顾和家庭照顾定义的对象是相同的,脑卒中照顾是指与卒中病人共同生活、花费最多时间照顾病人或执行主要照顾活动的人。1.2疲劳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疲劳”一词的概述,著作《说文》中释义为“疲,劳也。”顾名思义为疲劳、疲乏的意思;“劳”字可追溯于西周,译为劳苦、劳累等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二字相结合演化为疲劳、疲乏。从古至今对“疲劳”字义上的解释大都相同。《现代医学百科词典》中注重对“疲乏”的解释,划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类。现代医学文献在不同层面上对疲劳进行了界定。从最早期的运动性疲劳-疾病性疲劳-医疗性疲劳再到近些年受学者重视的慢性疲劳研究。其概念描述也从一维上升到多维,至今尚未给出统一界定。Ream等3将其定义为一种干扰个体日常生活的主观的不悦症状和疲倦的各种感受。现如今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疲劳是一种躯体和/或精神感到倦怠的主观感受。2疲劳的测评工具疲劳量表主要针对不同病种群体的测定如癌症患者、慢性疲劳综合征。PFS量表是Piper等在1989年研制的;FSS是由九个条目组成的用于测量疲劳严重程度的量表;VAS-F是Lee等于1991年研制的疲劳量表,主要评定疲劳状况和精力两个方面。FS-14是英国Chalder等于1993年研制的包含14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照顾疲劳程度。我国应用的疲劳评定量表是由张作记4在国外学者Chalder等编制的疲劳量表的基础上汉化而成。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从躯体和脑力疲劳两个方面反映疲劳的轻中重状态,分数越高代表疲劳越严重。3脑卒中病人照顾疲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3.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疲劳状况研究已较为普遍,广泛应用于癌症和痴呆患者家属照顾的评定。Jensen等人通过对癌症病人照顾进行疲劳评定,结果证实绝大多数家属存在很严重的疲劳症状。Aranda5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者的观点。Teel的研究是对照顾和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家属疲劳状况高于普通人群。国内疲劳状况的研究多在癌症、脑瘫以及ICU患者等病群家属。临床医学研究多报道的是脑卒中家属照顾的压力和负担,而对疲劳状况的研究较为鲜见。焦春莲等6在脑卒中照顾疲劳研究中表明疲劳程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曾燕等在脑卒中照顾疲劳状况研究中讨论了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3.2影响脑卒中照顾产生疲劳的主要因素社会学人口因素中明显使脑卒中照顾产生疲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照顾时间等。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照顾方面中比男性更加细心、耐心,护理病人更周到细致,因此女性照顾的护理项目自然多于男性照顾,尤其是事事亲力亲为致使疲劳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家属照顾。照顾年龄与疲劳呈正相关,即照顾年龄越大越感到力不从心,耐力降低,疲倦感增加。照顾为农民家属的大多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了解少甚至一无所知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应对能力,长期的照护任务很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照顾时间越长,需要付出的精力越多,压力越大,疲劳感越重。所谓照顾准备度是指照顾为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和处理各种突发紧急情况所做的准备。对于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家属照顾来说,疾病的突发、角色的转变、经验的缺失都直接影响着照顾的准备情况。照顾准备度与疲劳呈负相关即准备度越高,照顾疲劳越低;反之,准备度越低,疲劳程度越高。照顾积极感受是指照顾在照护病人过程中获得的令其愉快、自豪的主观体验。家属在照顾病人过程中存在积极感受,与疲劳呈负相关,积极感受得分越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照顾的疲劳,减轻心理负担,进而提高照顾护质量。4小结综上所述,通过评定脑卒中病人照顾疲劳状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减轻照顾疲劳,完善个体化健康宣教,为改善照顾和患者健康结局提供一定的依据。1王陇德,王金环,彭斌,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04)217-224.2李晓莉.脑卒中病人家属照顾心理负担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04)412-414.3ReamE,RichardsonA.FatigueaconceptanalysisJ.IntNursStud,1996,33(5)519-529.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济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2001.5ArandaSK,Hayman-WhiteK.Homecaregiversofthepersonwithadvancedcancer.CancerNurs,2001,24(4)300-307.6焦春莲,赵晨,薛艳.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疲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8)438-440.

  • 标签:
  • 简介:近日,一项对4098名成人进行饮酒和睡眠关系的研究发现,当人们重度饮酒时,也就是女性饮酒达两杯、男性3杯时就会使他们的睡眠质量降低39.2%。此外,研究还提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JMIRMentalHealth》杂志上。

  • 标签: 睡眠质量 饮酒者 MENTAL 重度饮酒 老年人
  • 简介:美沙酮维持治疗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所采用的替代位置治疗方式,它能够减少HIV的感染率,减轻海洛因成瘾对于海洛因的依赖,减少因海洛因成瘾引起的疾病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本文是探究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脱失原因,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美沙酮 维持治疗 海洛因成瘾者 脱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家庭照顾在照顾脑卒中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社会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2位脑卒中家庭照顾的资料,按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予以整理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得出缺乏支持、生活改变、角色义务、需求多样化四个主题。结论社区及医院应该为家庭照顾有针对性的提供社会支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减轻照顾负担。

  • 标签: 脑卒中,照顾,家庭照顾者,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对法国BIA10-2474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的详细介绍,为我国从事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法国BIA10-2474临床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过程为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或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我国研究应该重视起始剂量的设计、对终止递增规则做出正确决策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提升整体临床研究水平。

  • 标签: 法国BIA10-2474 创新药物 首次人体试验 研究者 启示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

  • 标签: 血液病 反复输血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 简介:目的探究建立RhD阴性供与红细胞-80℃深低温保存信息库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中心血站72558例无偿献血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RhD阴性供,建立RhD阴性供与红细胞-80℃深低温保存信息库,评价-80℃深低温保存信息库建立的价值。结果经检测,0d、21d、0.5年、1.5年不同深低温冻存时间下红细胞中2,3DPG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阴性低温保存制备量、临床应用量、临床应用率逐年上升,不同年份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D阴性红细胞-80℃深低温保存不会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功能造成影响,建立RhD阴性供与红细胞-80℃深低温保存信息库,能够有效缓解RhD阴性血缺少的弊端,制备量、临床应用量、应用率明显逐渐增高,为RhD阴性血患者提供相匹配的血液,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RHD阴性 红细胞-80℃ 深低温保存 信息库
  • 简介: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及左眼睑外侧至左鼻翼旁部位阵发性针刺样剧烈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稍缓解,用药15d后四肢开始出现皮疹伴瘙痒,逐渐加重。临床医师排除疾病因素,临床药师积极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看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考虑皮疹与卡马西平有关,建议暂停该药,改用奥卡西平治疗,检测HLA-B^*1502等位基因,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患者皮疹好转,基因检测结果为HLA-B^*1502阳性。后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奥卡西平缓解疼痛,未再使用卡马西平,患者无皮疹发生。

  • 标签: HLA-B^*1502 三叉神经痛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鄞州区医疗机构门诊利巴韦林注射剂育龄使用情况。方法从鄞州区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6896万余条门诊记录中提取2010年至2016年期间,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中18~44岁使用的处方数据,包含206511例患者的363882张处方,分析育龄人群利巴韦林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期间,鄞州区18~44岁的就诊总人数为3665082例,总处方数为20508923张。其中利巴韦林注射剂使用人数占总人数1.77%,处方次数占总处方数5.71%。符合说明书要求的次剂量处方约占总处方数的85.59%,日剂量处方约占总处方的99.33%。妊娠诊断记录前后6个月有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的患者有617例。结论利巴韦林注射剂处方存在不合理,医务人员应规范处方适应证和使用剂量,尤其在为育龄期妇女处方时应常规询问末次月经,同时提示患者避免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6个月内怀孕。

  • 标签: 利巴韦林 妊娠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