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子支气管镜应用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使用电子支气管镜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58例患者,其电子支气管镜使用成功率为98.3%,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在电子支气管镜的使用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其使用的成功率,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护理配合 并发症
  • 简介:秋季发烧是院校门诊就医最常见的症状,肌注氨基林退热,可以快速退热及缓解发热时的头痛症状。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本文重点探讨复方氨基林肌注后产生的过敏及护理体会。

  • 标签: 发烧 氨基比林 过敏 体会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布卡因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mL与2.5mL0.5%的布卡因,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2.0mL布卡因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左布比卡因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氟洛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洛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洛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洛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7年--2018年收治的8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n=41)予以米非司酮与化疗药物联合方案,参照组(n=41)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HCG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参照组的78.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HCG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可获得良好效果,较比单纯化疗药物治疗更为理想。

  • 标签: 米非司酮 化疗药物 侵蚀性葡萄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桔梗克咳糖浆配合头孢唑肟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桔梗克咳糖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相关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感染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为70.00%(P〈0.05),而体温、咳嗽气喘、肺部湿罗音等的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桔梗克咳糖浆和头孢唑肟治疗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了感染症状,降低了感染指标水平。

  • 标签: 桔梗克咳糖浆 头孢唑肟 肺部感染 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特利加压素是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以减小门静脉压力,有效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且作用持久,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1])。但其推荐剂量报道不一^([1,2]),本研究旨在探索结合内镜治疗肝癌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特利加压素的适宜剂量。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特利加压素 内镜治疗 推荐剂量 疗效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 简介: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指在妊娠28周之前出现的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的流产症状[1]。黄体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导致先兆流产最主要的病因[2],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缺乏孕激素分泌,致出现排卵性功血,能够导致流产,严重时可能危及孕妇生命[3],黄体功能不全也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临床应尽早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主要通过增加孕妇体内孕激素含量治疗,一般使用口服外源性孕激素弥补黄体功能缺陷造成的孕激素不足,该方法为补充疗法,并不能有效调节孕激素分泌内源性条件[4],且大量使用会诱发不良反应。

  • 标签: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临床观察 治疗 地屈孕酮 低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VAS评分情况。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炎患者共32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6例患者,设定观察组接受针刀配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设定对照组接受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有效加快关节炎的康复,降低VAS评分,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刀 中药熏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VAS评分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术配合七叶皂苷钠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90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术后常规康复,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测得值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肿胀等症状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D-D水平测得值和VAS、肿胀的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后配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评价替夫定(LDT)序贯疗法对干扰素-α(IFN-α)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性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IFN-α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10~2U/mL、HBeAg持续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观察组),给予LDT序贯治疗120周;另选同期HBeAg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对照组),给予初始单用LDT治疗12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的差异,并分析HBsA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阴转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的总发生率为62.79%高于对照组为34.88%(P〈0.05);两组HBeAg血清转换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不同疗程后HBsAg水平与基线比较,HBsAg水平随着疗程延长逐渐下降;治疗48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治疗96周后出现HBsAg阴转;两组患者中44例HBeAg持续阳性患者耐药10例(其耐药率为22.73%),其中对照组7例占16.28%,观察组3例占18.75%,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FN-α疗效不佳患者,采用LDT序贯治疗120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初始LDT单药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有获得HBeAg阴转的可能;但对HBeAg持续阳性者,在后续LDT单药治疗中仍有发生耐药的风险,需考虑进一步优化治疗。

  • 标签: 替比夫定 序贯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应答不佳
  • 简介:目的:探究营养支持疗法配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严重肺部感染患者80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常规抗感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严重肺部感染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如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三酰甘油酯(TG)、血红蛋白(Hb)以及免疫相关指标如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TP、TG、Hb、IgG、IgM、IgA、T淋巴细胞CD3、CD4)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支持疗法配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患者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辚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营养支持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老年患者 严重肺部感染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血必净与乌司他丁配合抗感染治疗对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用药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按APACHEII量表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配合抗感染治疗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减少了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诊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6例行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86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在PICC置管中应用能够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药物镇静 不良事件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头孢噻肟钠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行胃肠肿瘤术患者9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头孢噻肟钠预防切口感染,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用药术后3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评价两种用药方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用药后术后3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远高于术前(P〈0.05),术后联用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内联用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头孢噻肟钠预防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有效避免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幅上升,且还可降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胃肠肿瘤 血清炎症因子 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配合抗菌药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50例资料,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即收缩压(DBP)、舒张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即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使用去肾上腺素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BP、SBP、CVP、MAP、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DBP、SBP、CVP和MA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BP、SBP、CVP和MA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r、PCT、TNF-α、IL-1、IL-6和IL-10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采用去肾上腺素的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其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动力学参数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中短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血糖各指标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76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各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餐后2h血糖(P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中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伴肺部感染,可有效控制血糖各指标水平,改善了C-RP水平,并且有效控制了肺部感染。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预混胰岛素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