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司酮与索前列醇联合护理干预对中期妊娠的终止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终止中期妊娠的70例孕妇,使用硬币投掷法分组,对照组35例,联用非司酮与索前列醇;研究组35例,加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妊娠终止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妊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非司酮与索前列醇联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终止妊娠成功率,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护理干预 中期妊娠 终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洛芬联合盐酸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从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之间接收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研究。除了牙周基础治疗外,分组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利用相关观察指标评估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布洛芬联合盐酸诺环素软膏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安全有保障。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布洛芬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异位妊娠采用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情况影响作用。方法:40例患有异位妊娠患者,就诊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奇偶数划分,常规组实施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做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析疗效。结果:异位妊娠治疗有效率统计,两组中以观察组有较高治疗有效率(P<0.05),经回访,做预后妊娠情况统计,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P<0.05)。结论:非司酮、甲氨蝶呤做联合用药,对于异位妊娠具有较高有效率,且有助于维护患者预后妊娠。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联合治疗 异位妊娠 应用效果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沙坦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HTN)的效果。方法:获取某服务中心2022.10-2023.10服务的80例老年HTN离退休对象病例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单用替沙坦,B组应用替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用药后第1、2、3个月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用药第1个月,A、B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2.50%、97.50%,组间对比,P>0.05;用药第2、3个月,B组血压控制率87.50%、80.00%明显高于A组75.00%、67.50%,P<0.05。结论:替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长效平稳降压,效果更好。

  • 标签: 替米沙坦 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护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50例患者,以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25例,使用索前列醇+缩宫素,研究组25例,采取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护理。对比两组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产后出血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护理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量并加快止血速度。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沙坦治疗脑梗塞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运用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治疗;实验组35例运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沙坦治疗。之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沙坦治疗实施在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替米沙坦 脑梗塞合并高血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普瑞林治疗中,予以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剂量非司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于2021年8月—2023年7月内行样本收集,选入60例,即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盲选抽签法分组,均接受曲普瑞林治疗,基于此,研究组(30例)施以低剂量非司酮治疗,对照组(30例)施以常规剂量非司酮治疗,观察与比对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90.00%)相近(P>0.05)。治疗前组间肌瘤体积、子宫体积相近(P>0.05),治疗后组间数值均降低(P<0.05),但研究组的肌瘤体积(33.75±3.69)cm 、子宫体积(107.85±26.84)cm 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相比对照组(20.00%)要低(P<0.05)。结论:在曲普瑞林治疗基础上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低剂量、常规剂量的非司酮均有显著效果,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曲普瑞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