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药房管理措施对儿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影响及药房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儿童实施药房儿科中药制剂管控方案,对照组的儿童未施行药房儿科中药制剂管控方案,分析两个阶段内因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在两个组内随机选择到药房取药或咨询中药制剂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患者各150例,对比两次考核成绩,以及两个组内医、护、患三方对药房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不良反应发生率0.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6%(P<0.01);观察组药房管理措施相关知识考核成绩为(93.12±3.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8±5.95)分(P<0.01);观察组医、护、患三方对于药房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3.88%、92.31%、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80.00%、84.67%(P<0.05)。结论加强药房管理措施,全方面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儿科中药制剂合理化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可以提升医院形象。

  • 标签: 儿科中药制剂 合理用药 管理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氟康唑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Elsevie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Ovid高影响因子核心药学电子期刊全集,收集关于氟康唑ADR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3例ADR中,男33例,女30例;用药后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肝胆系统和心脏,临床表现中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脏病等。结论临床使用氟康唑应加强监测,警惕ADR和药物相互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氟康唑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胎盘早剥属于妊娠中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的特点,且不乏症状隐匿的临床病例,难以预料和及时发现。常可引起妊娠晚期和分娩后出血,病情危重时威胁母儿生命。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4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期望在临床上对胎盘早剥能够早期识别,积极处理,改善围生结局。

  • 标签: 胎盘早剥 临床分析 病情危重 严重并发症 妊娠中晚期 临床病例
  • 简介:在新药研究开发的方向中为我国制药企业提出参照目标,根据新型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进行着手,分析开发和制造药物的企业在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核心工艺,选择合理的研发方面。从我国制药企业的各方面特点以及表现出的优劣来看,应在内在、外在的因素、本身技术竞争地位上着重考虑,寻找新型药物研究开开发的突破口。

  • 标签: 制药企业 研发方向 新药
  • 简介:目的主要对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象,随后对其治疗中药物使用情况、疾病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究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来看,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中比例由低至高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2%)、利尿剂(62%)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72%)。另外,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治疗用药中二联和三联最高,比例达70.83%。结论相对于高血压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讲,需要在对高血压患者实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对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抗高血压 药物 药物使用
  • 简介: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羊、牛等病畜,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外地牛羊进出量的增加,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2015年前郴州市各医院均无布氏杆菌病临床确诊病例,但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了38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诊断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凝集试验 布氏病 骨髓培养 凝集实验
  •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处方情况,提高眼科处方合格率,促进眼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每日随机抽取当日门诊眼科处方200张,填写处方点评表,对处方整体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共抽取门诊眼科处方73000张,其中,合理处方53380张,处方合理率为73.12%;不合理处方19620张,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标注日期及专用处方选择不适宜等。结论:眼科药物品种多,处方合理率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医院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使处方合理率不断提高。

  • 标签: 眼科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不合理处方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并对其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之间的100份急诊护理资料。结果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有专业技术欠缺、服务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良、法律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结论应当提高专业的护理技术,改善护理理念和护患关系,并加强法律意识及自我的保护意识,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 护理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至8月收治的108例晶状体脱位继发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晶状体脱位 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了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监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通过这些工作,不仅能促进我国整体医学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能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对医院药学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院药学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假性肠梗阻58例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假性慢性的肠梗阻症病患58例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58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9例病患。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干预组则在常规疗法基础,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住院治疗时间、中转手术及1年内复发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假性慢性的肠梗阻症,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慢性 假性 肠梗阻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7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药品品类、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结果。结果177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15-44岁患者群体,门诊用药发生率为98.31%,不良反应主要为单一药物不良反应144例(81.36%),主要不良反应药品品类为抗生素类用药129例(72.8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57.6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对症处理,176例痊愈或好转,1例未好转,转诊至上级医院。讨论与体会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预防措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药事管理是医疗机构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这项工作已得到充分的重视。药事管理水平的高低更能反映医疗机构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发展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对提高药事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 标签: 医疗机构 药事管理 质量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热射病的早期识别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取的30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门诊顺序分成老年组和中年组各15例,分析2组患者的易感因素和检验以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等。结果老年组发病因素较高的是经典型热射病,男性患者要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引发疾病,若是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延误治疗时间,会形成死亡的情况。而中年组患者也是男性患者多,而老年组热射病患者大多都出现脱水的症状,严重会形成肾功能衰竭或是休克等。结论针对热射病患者可以通过地区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需要注重老年患者的居住环境,并且对于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做好早期的识别和预防措施。

  • 标签: 热射病 早期识别 临床特征
  • 作者: 王瑾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对策,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0例,临床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160例,临床期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期间的风险防范意识获得显著提高,有效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8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风险管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简介: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比较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除了最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还可以累及人体各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儿童MP感染常见的肺外表现之一,MP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约占MP感染患儿的0.1%[1]。因为其无特征性临床改变,辅助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或者特异性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中很少能够检测到MP),MP脑炎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致使与其他脑炎不容易鉴别,容易引起误诊。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容易留有长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癫痫、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MP脑炎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疾病预后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39例MP脑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脑炎 临床分析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特异性检测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由上皮或间质组织向腔内生长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息肉的检出率增加。由于胃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目前主张胃息肉一经发现及早治疗。内镜下治疗胃息肉主要有电凝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对7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镜下治疗 胃息肉 疗效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隆起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麻醉镇痛中运用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运用瑞芬太尼麻醉镇痛,参照组运用氯胺酮麻醉,分析不同麻醉用药后患者清醒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出血量、心率与血压情况。结果在心率、血压、出血量、疼痛评分、清醒时间上,研究组各项指数显著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研究组为10%,显著低于参照组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麻醉镇痛中运用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保证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镇痛效果明显,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与安全更有保障。

  • 标签: 产科 麻醉镇痛 瑞芬太尼 效果
  • 简介:摘要妊娠剧吐为妊娠早期出现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脱水、水电解质紊乱、新陈代谢障碍、Wernicke脑病,甚至危及孕妇生命。本文通过对妊娠剧吐相关因素、妊娠剧吐临床诊治、妊娠剧吐孕妇妊娠结局等方面予以综述,对妊娠剧吐相关影响因素予以分析,尽早对妊娠剧吐孕妇予以临床诊治,改善妊娠剧吐孕妇的妊娠结局,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 标签: 妊娠 剧吐 因素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