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榆树疏是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以退耕还后天然恢复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和无破坏的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生物量估算法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2种典型榆树疏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除土壤无机碳储量外,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各组分的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其中总的碳氮储量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榆树疏的1.97和1.82倍;2)2种榆树疏碳氮分配特征相似,最大贡献者均为土壤,其所占比例相应地均超过了55%和80%,而最小贡献者则均为枯落物;3)与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相比,退耕还后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可能具有更大的碳汇潜力和固氮功能。

  • 标签: 榆树疏林 碳储量 氮储量 分配特征 退耕还林
  • 简介:通过原位进行控制、低氮和高氮(0,60,240kg/(hm^2·a))3个氮添加处理,采用挖壕沟法区分自养呼吸,研究板栗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处理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分别为(3.47±0.09)、(2.26±0.10)和(1.21±0.16)μmol/(m^2·s),土壤不同组分呼吸对氮添加处理有不同的响应,低氮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及不同组分呼吸(P<0.05),高氮添加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P<0.01),而对自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3)在控制处理样地中,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44、1.93和4.10,氮添加处理可显著降低自养呼吸的Q10值(P<0.05),而对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无显著影响(P>0.05).

  • 标签: 板栗林 氮添加 土壤呼吸 土壤不同组分呼吸 Q10值
  • 简介: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于旷野;空气相对湿度林内显著高于旷野;而林内空气温度春季高于旷野,夏秋季则低于旷野.林带防风效应和遮荫效应在夏季发挥最好,分别可达77.87%和67.50%,气温最高可降低0.40℃,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7.59%~18.61%.林内不同小气候因子间极显著相关,且气温和土温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白蜡人工林 动力效应 热力效应 水文效应 滨海盐碱地
  • 简介:生态位是研究植物种群对自然资源利用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生态位理论,对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青海云杉+白桦人工混交林下植被群落10种灌木和11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金露梅和高山柳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草本层,珠芽蓼和东方草莓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表明它们广布于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下,现阶段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生态位宽度窄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小,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对也会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同属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也有可能较小,这可能与同属物种的演替进化有关.3)灌木层中,柳叶绣线菊发展性最强,八宝茶衰退最严重;草本层中,北方拉拉藤发展性最强,猪殃殃衰退最严重.研究成果可为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退耕还与生态造林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混交林 生态位 生态响应 脑山区 大通县
  • 简介:通过收集长江三峡库区22个区(县)30个退耕还样地的调查数据,参考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对其中6种主要退耕还模式涵养水源与保育土壤效益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6种主要退耕模式总调节水量(即涵养水源量)达到11.6791亿t/a;调节水量的价值为68.37亿元/a,净化水质价值约为24.42亿元/a,涵养水源总价值约为92.79亿元/a;2)保育土壤总价值为0.9036亿元/a,其中马尾松林、落叶阔叶、竹林、板栗、柑橘和茶保育土壤的价值分别为1531万、2251万、1031万、2815万、1157万和251万元/a;3)三峡库区不同退耕模式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和保育土壤效益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三峡库区退耕还工程生态效益不能只从总体上进行评价,还应该考虑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益,以便更好地评价和指导三峡库区退耕还工程的实施;4)评价一种退耕模式的好坏,还要综合考虑多种生态效益。

  • 标签: 涵养水源 保育土壤 退耕还林工程 价值评估 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