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的主要栖息、繁殖地,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的环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为湿地开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的湿地鸟类旅游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观鸟等单个项目,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泉州湾湿地鸟类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鸟类的赋存状况、可观赏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提出鸟类旅游专项产品,指出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湿地鸟类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旅游开发 鸟类 湿地 泉州湾
  • 简介:通过在花岗岩侵蚀区的引种试验表明,改良型木豆适应性强,在本地能较好地生长,具有鲜肥、薪柴产量高,再生能力强,保土效果好等特点,生长快,当年可见效,生态经济利用价值高,在燃料、饲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 标签: 木豆 引种试验 水土流失区 宁都
  • 简介:为了解植被与坡面径流侵蚀动力的关系,通过野外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草类植被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和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植被完整程度的差异,对坡面径流的流速有显著影响。试验小区上坡面径流流速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裸地小区(0.27m/s)〉铲草小区(0.24m/s)〉剪草小区(0.16m/s)〉原状坡面小区(0.1m/s)〉除草剂小区(0.08m/s),径流雷诺数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植被越完整,径流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坡面径流深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径流含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小区的径流含沙量都随试验进行而逐渐降低,植被结构越完整,径流舍沙率降低的趋势也就越明显,相应地径流输沙率也从最大裸地小区的400g/min降低到3g/min。

  • 标签: 径流流速 雷诺数 径流阻力 径流深 径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
  • 简介:为了构建节约型水保,探索种植香根草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应用作物报酬递减律的原理,在莒口虎山开展了7个处理、3个重复和1个对照,共28个小区两种肥料(干猪粪和钙镁磷)的分区定肥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施用猪粪增产效果明显,施用钙镁磷增产效果欠佳.结论:株施干猪粪11.6g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为当地适宜的经济合理施肥量.

  • 标签: 香根草 分区定肥 水土保持 试验报告
  • 简介:通过对新平县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大型丛生竹林的内外土壤理化性质、降雨、地表径流等进行对比实验定性观测和定量测定和对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能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型丛生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明显水土保持效益,这有利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对大型丛生竹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型丛生竹 水土保持效能 实验分析
  • 简介:泉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25hm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本文针对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分布状况,以及补充耕地资源的途径,以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形成规模积聚效应.

  • 标签: 耕地 资源 土地开发整理
  • 简介: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期望此项工作能取得更大成效.

  • 标签: 耕地开发整理 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态体系
  • 简介:漳州市霞美水土保持农业体系示范区是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ASOC0N)于1990年在中国实施的唯一试验示范项目.本文通过对该示范区12年来开展的16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的比较分析,探索了小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漳州丘陵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值得在闽南丘陵区大力推广.

  • 标签: 水土保持 农业体系 试验示范 效益
  • 简介: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 标签: 土地利用格局 区域分异 驱动因子 DCCA排序 黄土高原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的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的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的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的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的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在低丘红壤的开发利用中,通过复合农林业技术达到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率、发展当地经济植物促进畜牧业发展,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科学舍理地开发红壤资源,实现开发中保护。经过2年的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对于有效地发挥生物措施与复合农林技术的功效是极其重要的,各试验块的植被覆盖度分别是湿地松18%,茶叶23%,柑橘34.6%;覆盖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橘〉茶叶〉湿地松;低丘红壤开发的第1年土壤侵蚀量一般都超过土壤允许侵蚀量500t/km^2.a,第2年就减小到350t/km^2.a左右,各类型的土壤平均侵蚀量次序为柑橘〉湿地松〉茶叶;各处理的平均N素流失量为湿地松138.8kg/km^2,茶叶450.1kg/km^2,柑橘182.4kg/km^2;N素流失大小顺序为茶叶〉柑柑橘〉湿地松。在试验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的逐步升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粉粒、土壤团聚体、土壤pH、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交换量均相应降低,而土壤交换性酸对应增加。验证了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壤结构、土壤物理性状退化、变差的结果。

  • 标签: 低丘红壤 生物措施 复合农林业 综合开发
  • 简介:非资源性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的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的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的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的相似性,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的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非资源性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规律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的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的分析,预测武夷山发展旅游对植被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应本着保护的原则,在注重生态伦理的基础上,有规划地进行,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标签: 武夷山 植被 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
  • 简介:为揭示煤炭开采对山西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以山西省大规模煤炭开采区、采空区和受煤炭开采影响表征比较明显的区域为调查范围,地带性的油松次生林为主要调查林分,结合以往的调查统计数据和遥感资料,与非开采区特征相近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因煤矿开采破坏林地133.68km^2;采煤区林地土壤的Hg、Cd含量是山西土壤平均含量的3.26倍和2.73倍;采煤区林地阴、阳坡土壤含水量比非采煤区分别降低18.0%和23.4%;采煤区油松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比非采煤区平均下降15.08%和15.30%;采煤区油松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均呈下降态势。

  • 标签: 煤炭开采 森林生态系统 油松林 生态系统退化 山西
  • 简介: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各级诊断模型,诊断评判出小流域系统健康水平;引进“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进行病理障碍和优势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和优势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健康诊断 指标体系 障碍度 优势度 东北低山丘陵区 小流域
  • 简介:香根草系统通过世界银行于1988年由格雷姆肖先生引入中国.自1997年"福州会议"、1999年"南昌会议"和2003年第三届国际香根草会议后迅速传播开来,在中国南方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本文在汇集了我国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香根草在中国的可能的种植区域及与此有关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标签: 水土保持 香根草 种植区域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种植季节
  • 简介:为提高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抽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RS、GPS与GIS技术,构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利用了RS技术信息丰富、宏观性强等特性,还充分发挥了GIS具有的强大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数据信息基础和更新方法基础,实现全流域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及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从而使辽西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 标签: 水土保持 3S 大凌河流域
  • 简介:在联合国全球千年生态系统评价中,干旱生态系统和土地退化、荒漠化是其主要内容.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价基础上,分别介绍如何正确理解荒漠化、荒漠化成因、荒漠化影响范围、荒漠化对生态系统及其人类社会影响、荒漠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关系、未来不同发展途径对荒漠化影响以及如何防治荒漠化等问题.

  • 标签: 荒漠化 生态系统评价 全球变化 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