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上海市水土流失及措施现状,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市基本情况,分析上海市水力侵蚀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200km^2,水土流失以河道两岸湖泊沿岸坍塌淤浅为主要特征,建设项目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是上海市水土流失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水土保持措施较完善,但郊区部分河道还没有采取有效护坡措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河道边坡湖泊岸线护岸整治、海岸滩涂保滩促淤治理是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水土保持监测,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 标签: 水力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 上海
  • 简介:以福建省西部武平县中山镇为例,运用RSGIS等相关技术软件提取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经营管理措施等信息,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获取当地水土流失斑强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当地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特征除了当地植被覆盖度有关,更植被后期管理经营密切相关;在一些高植被覆盖度地区如马尾松林地、水源涵养林地等区域,由于经营管理不当也分布相当程度水土流失。

  • 标签: 水土流失 地理信息系统 植被覆盖因子 植被管理因子 闽西
  • 简介:步云乡地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养生环境优越,自然景观奇特,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养生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4个方面分析步云乡生态养生旅游发展条件。结果表明,步云乡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优势明显,但存在一定限制因素,机遇挑战并存,并据此对步云乡发展生态养生旅游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 标签: 生态养生旅游 SWOT分析 梅花山 发展对策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肥料混施作用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尿素混施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中纯氮占干土质量比0、0.1%、0.2%、0.4%)对蒸发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蒸发量减小规律;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一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中,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性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性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蒸发,相对于尿素,PAM对蒸发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本文认真总结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进一步推广“长汀经验”,深入分析加快推进龙岩市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优势存在困难问题,从优化规划、创新机制、科学治理、精确管理、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治理工作对策建议。

  • 标签: 新一轮 水土流失 思考与建议 龙岩
  • 简介:通过研究金安桥水电站废弃渣场种子库周边群落种子库以及渣场地面周边群落地面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周边群落土壤种子库地面植物物种丰富度大于渣场,从地面种子库物种组成分析得出,渣场植被恢复正处于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阶段;②周边群落地面植物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30,33)及数量(186,1962),渣场地面植物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10,12)及数量(35,1784);③由于植物种子寿命短,加之土壤环境差,导致周边群落地面植物种子库相似度(0.09)渣场地面植物种子库相似度(0)差异性大。

  • 标签: 水电站 土壤种子库 地面植被 组成
  • 简介: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实际土壤侵蚀模数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指标。

  • 标签: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
  • 简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峦大杉胸径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测定,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胸径树高最佳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峦大杉胸径树高最佳相关模型为H=1.6928e“1037D,相关系数r=0.945,剩余标准差为0.106,经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总体系统误差为-0.0153%,精度较高。

  • 标签: 峦大杉 胸径 树高 相关模型 回归方程
  • 简介:降雨侵蚀力(R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区顺坡休闲农耕地侵蚀性降雨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区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区年均R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区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区北部巴中、达县、阆中3站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区,中部遂宁站形成低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区R主要由≥15mm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89%以上;5)R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R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随时间变化增减趋势。

  • 标签: 侵蚀性降雨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紫色丘陵区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一L保水剂为对照,在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52.5kg/hm^2)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了3.48%、7.83%、11.01%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为45kg/hm^2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退化程度及其坡度关系,在沂蒙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通过测定流域内不同坡度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坡耕地土壤颗粒结构养分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砂粒体积分数最高,黏粒体积分数最低,平均值分别为70.81%、0.75%;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机质质量分数为生态林地〉弃耕地〉坡耕地;3)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大小土壤粉粒黏粒体积分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4)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砂粒体积分数显著负相关,粉粒黏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土壤氮、磷、钾养分质量分数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相关性不显著;5)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坡度加大会增强土壤粉粒黏粒流失,导致土壤颗粒分布均匀性及其分维数下降,水肥保蓄性能养分质量分数降低。

  • 标签: 土壤退化 坡耕地 分形维数 理化性质 沂蒙山区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中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小流域治理模式效果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且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于区域植被恢复生态系统重建具有积极意义。利用空间数据分析软件GeoDa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1998、2003、20082012年8月21日SPOT—VGTNDVI数据代表黄土高原地区相应年份植被覆盖最大时期,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过程,且1998、2003、2008201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值均有明显空间自相关关系,NDVI冷点区位置范围均较为稳定,热点区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西境内。

  • 标签: 归一化植被指数 演变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热点 黄土高原
  • 简介:为了给研究区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生态恢复方案提供依据,以刘家峡库区北部东乡县典型小流域碾子沟库区南部积石山县典型小流域三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方法,利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航摄地形图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人工干扰方式强度等对景观空间格局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库区南北景观基质均为未利用土地(主要指荒沟荒坡),土地利用难度大;2)库区北部景观斑块特征较南部复杂,南部较北部更适合农业生产;3)库区南部景观多样性较北部高,景观类型丰富,而库区北部由于降水少,景观总体受人类活动干扰小,连通性高;4)在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库区南部应以加强复合生态农林业生产为主,北部应加强陡坡退耕种草、农牧业协同发展,并实行封育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 标签: 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刘家峡库区
  • 简介:和田河流域属典型内陆干旱区,根据和田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地区范围可能程度,并提出相应保护建议,为流域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依据指导。

  • 标签: 生态 环境 敏感性 分析 评价
  • 简介:为了研究风蚀区水土流失量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对2008—2009年新疆戈壁荒漠区水土流失监测系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量降雨、风速、地形坡度、土壤紧实度呈线性相关,同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程度,以及对工程实际指导意义。

  • 标签: 荒漠 风蚀 影响因子 SPSS 新疆
  • 简介:韩江上游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典型区域,需要摸清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2008年10m分辨率Alos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分析结果表明:韩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为主,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但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面积达5102.56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主要分布于广东境内梅江及其支流两岸五华、梅县、兴宁和平远县山丘区,以及福建境内汀江流域上中游上杭、长汀、武平和永定县山丘区。

  • 标签: 水土流失 遥感 韩江上游 汀江流域 梅江流域
  • 简介:选取4年生梨枣树(ZizyphusjujubaMill.),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树不同生育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DMDS)变化规律,确定DMDS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水汽压亏缺日均值V)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条件影响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敏感度,水分适宜处理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最为敏感,其余水分处理梨枣树DMDS变化规律与其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生育期DMDS气象因子关系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E、V关系均极显著,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相关系数较小;3)不同水分处理梨枣不同生育期DMDS气象因子关系不同,高水分处理(T1)开花坐果期DMDSV关系显著,E极显著,其他处理均不显著;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是影响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关键因素。

  • 标签: 梨枣 土壤水分 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差差,仅在低山残丘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76.93%,而下层颗粒物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台湾西南部地区因气候、地形、环境特殊,使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易发生干旱,本研究利用标准化降雨指标衡量降雨丰缺情况,评估西南部地区干旱时空变动特性。以132个气象站为分析对象,以水文数据为主,干旱历史事件为辅进行整理,确认干旱起始、延时状况及范围,并建立各项水文参数干旱等级界限值,进而探讨该指标干旱监测能力。本文以2002年及2003年干旱惫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降雨指标可有效且准确地显示一场干旱起始,具显著干旱累积效应。利用累积4个月标准化降雨作为评估指标,所预测出干旱空间分布历史干旱事件形态较为一致,因此以累积4个月标准化降雨对西南部地区干旱事件进行描述是适当且合理

  • 标签: 时间尺度 标准化降雨指标 干旱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