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因产区土壤铅含量偏高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导致沙棘原汁中铅含量超标,影响了产品品质,本文研究了树脂吸附法降低沙棘原汁中铅含量,利用不同型号和不同种类树脂沙棘原汁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363和D851伯胺两种树脂先后处理,沙棘原汁降铅效果较好,保持了沙棘原汁中Vc和营养成分含量,感官指标基本稳定,树脂在吸附饱和时经洗脱、再生,可反复利用,经济适用。

  • 标签: 沙棘 螯合树脂 降铅 吸附
  • 简介: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沙棘林下草本植被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林下植被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林下植被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结果分析,从造林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覆盖度应该以20%-25%宜。

  • 标签: 沙棘盖度 砒砂岩 林下植被
  • 简介:用沙棘叶、果、茎、根提取物和籽油,患H22和EAC实体瘤小鼠进行灌胃实验。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和籽油都具有显著抑瘤效果。在15个不同处理剂量组中,有10个剂量组抑瘤率都超过了30%,占到处理总数66.6%。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实体瘤小鼠抑瘤率表现为:叶〉果〉油〉茎〉根,叶和果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8%和46.7%。沙棘提取物抑瘤主要原因是增强了实体瘤小鼠免疫功能,提高了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且胸腺指数效果大于脾指数。沙棘提取物有利于调节患病小鼠脏器活力。

  • 标签: 沙棘提取物 昆明小鼠 H22瘤株 EAC瘤株 抑瘤率 脾指数
  • 简介:本项目研究了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小鼠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根据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软胶囊人体推荐日摄入量0.0433g/kgBW扩大10、20、30倍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组,即0.433、0.867、1.300g/kgBW,另设阴性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SPF级昆明种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果以P〈0.05判断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能明显增强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另外与阴性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脾和胸腺均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沙棘籽原花青素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力,同时不会影响小鼠免疫器官,无负面影响。

  • 标签: 沙棘种子 原花青素 免疫
  • 简介:利用沙棘特殊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沙棘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
  • 简介:改变沙棘产品"两多、一少"(常规产品多,低劣产品多,附加值高产品少)局面,实现突围与创新,主要路径是制定系统产品研发战略,实施持续优化产品方案;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入市标准;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研发含金量;准确产品定位与标准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切入点;突破传统,强化沙棘"药食两用"功效,实现品种与市场创新;强化产品形象设计;打造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 标签: 沙棘产品 突围 创新 路径
  • 简介:建平沙棘发展具有阶段性历史过程,从引种到发展到百万亩沙棘林最终出现大面积死亡,综合分析沙棘死亡客观和主观因素,提出从建平沙棘现存状况出发,摒弃落后思想观念,结合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选择栽培模式、抗旱造林等营林关键技术,从认识上入手,从技术上发挥,找到解决问题最佳途径,从而重振建平沙棘产业,树立建平沙棘品牌,构建具有辽西特色林-工-贸一体化的人工沙棘商品林业。

  • 标签: 建平沙棘 中国沙棘优良类型 俄罗斯大果沙棘 裸地嫩枝扦插 栽培模式
  • 简介:本文黄土高原中部引进奥地利黑松、美国黄松、美人松、欧洲赤松、欧洲黑松等16个树种,林分个体树高平均生长量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欧洲黑松代表第一种类型,苗期生长较快,随着年龄增加,树高平均生长量趋于减慢且逐渐稳定,另外一种类型满足正常"慢—快—缓慢—稳中有降"生长规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0.369±0.097m,以美国黄松和欧洲黑松最高(0.535±0.052m),以铁杉最低(0.251±0.044m);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值0.387±0.104m,欧洲黑松最高,华山松最低,前者是后者2.63倍;16树种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在林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以美国黄松最高(1.595±0.192cm),青扦最低(0.363±0.088cm),二者相差近4倍,就乡土树种白皮松、华山松、金钱松、青扦、铁杉、樟子松(0.6048cm)与外来引进树种(0.8488cm)相比,国外引进树种生长量远远高于国内引进树种。16树种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值0.7056±0.2570cm,美国黄松最大(1.249±0.350cm),青扦最小(0.376±0.241cm),外国引进树种高出乡土树种50.0%以上。

  • 标签: 黄土高原中部 主要引进树种 生长过程
  • 简介:连续3次从以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母本中蒙沙棘杂交试验中选出50余个杂种单株叶片黄酮质量及其组分质量分析,发现3点主要结论:(1)不同优良杂种单株总黄酮质量差异非常明显。变化范围在140.7—2661.7mg/100g之间,且相同母本或同一单株子代优株之间叶片总黄酮质量差异也是非常明显。(2)杂种单株叶片黄酮组分主要以槲皮素为主;(3)优良杂种单株果实及种子总黄酮质量均要明显低于叶片总黄酮质量,而大多数优良杂种单株种子总黄酮质量则要高于果实,优良沙棘杂种叶片黄酮提取应是沙棘最为有效途径。

  • 标签: 中国沙棘 蒙古沙棘 杂交 生态经济型 叶片 活性物质
  • 简介:在民间传统止咳偏方基础上,以沙棘汁为主原料,辅以冬果梨汁、川贝母、薏苡仁浸提液,制作出沙棘止咳含片,探讨了生产工艺,用正交试验法调配出最佳口味;并且试验了沙棘止咳含片小鼠氨水所致咳嗽镇咳作用和小鼠祛痰作用测试,结果表明:沙棘止咳含片具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

  • 标签: 沙棘 止咳 含片
  • 简介:从俄罗斯等国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应开展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工作,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三北”地区优良沙棘品种,才能进行这些品种推广应用。沙棘引种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不过为了节省引种时间,三个阶段可以交叉试验,滚动发展。

  • 标签: 沙棘 引种 初选试验 区域性试验 生产性试验
  • 简介:物候是良种沙棘引进后需要首先观测重要项目,是分析引种成败关键因素,也是据以组织配套生产措施主要参考依据。沙棘良种扦插苗在我国“三北”不同区域引种栽植后,物候期观测主要项目包括萌动期、展叶期、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物候观测要细致、耐心,特别是记准物候始期。

  • 标签: 沙棘 引种 试验 物候期 观测
  • 简介:2001年和2012年分别用不同浓度2.4-D+Frankia菌悬液灌注小麦、水稻、玉米、黄秋葵和小决明等植物根系,结果这些植物根系都产生了不同数量结瘤,其中小决明和黄秋葵结瘤率最高,其值分别为80.0%和42.8%;小决明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游离Frankia菌固氮活力也明显提高,分别相当于沙棘根蘖苗根71.79%和70.51%,这可能与小决明属于豆科植物以及根瘤内已有内共生Frankia菌有关。相差12年两次试验结果表明,Frankia菌是一种耐储、广普型菌,2.4-D是一种有效诱导Frankia菌和宿主共生结瘤信息化物——结瘤因子。人工培养Frankia菌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固氮能力。

  • 标签: 沙棘 FRANKIA菌 储藏 草本植物 2.4-D 结瘤
  • 简介:沙棘是喜光植物,属阳生叶。群体叶片,5月份生长速率慢,6月份加快,7月份最快,8月份开始减缓。一个枝条上新叶数占28.6%,成熟叶数76.7%,老叶数23.3%。自枝条顶端向下不同叶位叶之间存在着生理年龄上差异,也存在着表观光合效率上差异。叶序5~13幼叶;15~31是成熟叶;33叶以为老叶。幼叶叶绿素含量较低,成熟叶含量最高,老叶又明显下降。气孔导度,也具有幼叶张开度小,成熟叶张开度最大,老叶张开度又变小。沙棘叶气孔CO2浓度也具有个体和生理年龄上差异。

  • 标签: 沙棘 阳生叶 叶位叶 生理年龄 表观光合效率 功能叶
  • 简介: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必要和重要措施。

  • 标签: 沙棘 新梢 干旱胁迫 相关性
  • 简介:登革病毒依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它除了能导致一定范围内发热典型登革热外,还能引致更严重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由于没有具体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尚无好治疗登革热方法,治疗方案多是支持性。本实验评估了在2型登革病毒感染的人血源性巨噬细胞中沙棘叶提取物抗登革病毒活性,选择巨噬细胞原因是因为巨噬细胞是登革病毒感染首要目标。受感染细胞用沙棘叶提取物治疗并与市售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作比较,研究发现沙棘叶提取物维持登革病毒感染细胞活力能力几乎等同于利巴韦林。传统空斑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沙棘叶提取物抗登革病毒活性。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叶提取物具有显著抗登革病毒活性及治疗登革热潜力。

  • 标签: 沙棘叶提取物 登革病毒 巨噬细胞 空斑数
  • 简介:随机选取青海省生产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中铅含量0.96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0.11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 标签: 沙棘维生素P粉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
  • 简介:通过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1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1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景观异质性对比分析,以期从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更好地指导类似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种植沙棘后砒砂岩区,沙棘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等指数,从2003年向2008年略有增加。区域内持续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区域化、片段化沙棘林,导致了这些指数变大。沙棘破碎化指数从呈微弱减小趋势,在造林面积几乎增加一倍前提下,部分斑块整合到一起,致使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随着沙棘等生态工程不断推进,区域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提高,同时整个景观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向更加和谐景观系统转变。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斑块密度 边缘密度 聚集度 破碎度
  • 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16℃~26℃。外源激素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诱导效应,而且插穗苗生长发育一定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早期结瘤。

  • 标签: 沙棘 短茎段插穗 微繁 不定根 水培 外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