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在九十年代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其中阔叶林主要是刺槐林及刺槐与侧柏的混交林,研究其植被结构对以后人工林的营造和抚育有重要意义。分坡向、坡度和混交类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24块标准地,测定各标准地内乔木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利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样地的立木材积量,同时测出草本层的生物量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通过比较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和乔木层的材积量,由此确定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内种植何种混交林最佳。

  • 标签: 黄土区 植被结构 立地类型 混交林 生物量
  • 简介:2014年对引进的11个沙棘品种在黄土高塬沟壑进行引种试验,通过对栽培后的物候、生长、保存率等进行观测和调查,发现引进11个品种保存率在44%-90%之间,多数保存率在60%以上;株高20.5-42cm,地径0.47-0.66cm,冠幅11-19.5cm。初步性状表明,多数引进品种较为适应当地条件,继续开展试验研究,将为丰富这一域经济型沙棘品种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良种 引种 栽培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沙害是北方风沙线型生产建设项目遭受的主要危害。通过定位监测与调查监测等方法,对位于该地区的铁路项目的风力侵蚀强度与治沙措施防护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施工扰动风力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采取路基边坡碎石土包坡、路基两侧沙障防护可有效防治项目风力侵蚀,减少项目区外围风沙流侵害路基,是阻沙固沙、减少沙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风沙地区 风力侵蚀 治理 效果 监测
  • 简介:在新疆干旱荒漠的环境特别恶劣地段,需要培育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沙棘实生苗造林。经试验研究,在沙棘播种前10~15d于沙棘行边稀疏地播种早熟玉米,进行沙棘立体遮荫挡风育苗,既能提高沙棘出苗率和保苗量,又能在后期玉米成熟砍去后,满足沙棘对强光照的需要。这一方法比起大田常规育苗和固定温棚育苗,出苗率高,苗高较常规育苗提高14cm,且前期投入少,后期综合收益大,亩效益较常规育苗提高3113元。立体遮荫育苗法,是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沙棘播种育苗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干旱区 沙棘 立体遮荫育苗
  • 简介: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植物配置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黄土高原的植物种类及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种类与分布;在强调遵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高效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与配置必须遵从适地适树、水量平衡、乡土植物、经济生态、密度调控和自然恢复等6项原则,列举了黄土高原沟壑、黄土丘陵沟壑、黄土丘陵河谷盆地区等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适生树种林种配置模式;做到因害设防、除害兴利,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黄土高原 高效 水土保持植物 配置
  • 简介:本文选择生长于砒砂岩10-40°沟坡上2-8a的人工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区域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取样分析。砒砂岩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的保肥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增强。

  • 标签: 土壤化学性质 沙棘 人工林 砒砂岩
  • 简介:俄罗斯的第三代沙棘良种,代表了国际上沙棘良种资源的先进水平。以2013年引进的22份俄罗斯沙棘优质资源为试材,在东北黑土通过对其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差异分析研究,构建隶属函数,以综合指数为指标,对各引种资源给予适应性初步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引种资源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01307、201320和201304等材料,在东北黑土初步表现较为优异,应成为下一步区域性试验的重点品种。

  • 标签: 沙棘 优质资源 引种 适应性 黑土区
  • 简介:辽西地区曾为我国沙棘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因受木蠹蛾危害损失惨重。为了重建沙棘资源,保护生态,解决好良种壮苗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及要点。

  • 标签: 沙棘 播种育苗 技术 要点
  • 简介:2000年以来,张掖市为了提高果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引进推广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不易破裂的楚伊、浑金、橙色等10余个大果沙棘品种,从造林地规划、定植、栽培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按经济林模式建成丰产栽培示范园,总结出了河西走廊大果沙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中推广。

  • 标签: 大果沙棘优质 高产 栽培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