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在沙棘果皮、种子、果渣中或果实处理过程中产生液体中可能含有数量可观珍贵天然抗氧化剂。人们寻找可代替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兴趣逐渐上升,大量研究也因此产生。据记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果实是黄酮醇丰富来源,黄酮醇由异鼠李素糖苷,五羟黄酮,4,5,7三羟黄酮醇组成。同时,还发现其它天然抗氧化剂浓度也很高,如原花色素,抗坏血酸,生育酚和类胡萝卜素。果汁从浆果中提取,引流至剩余滤饼,

  • 标签: 黄酮醇苷 沙棘果渣 天然抗氧化剂 结构 合成抗氧化剂 果实处理
  • 简介: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在九十年代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其中阔叶林主要是刺槐林及刺槐与侧柏混交林,研究其植被结构以后人工林营造和抚育有重要意义。分坡向、坡度和混交类型,选择了不同类型24块标准地,测定各标准地内乔木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利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样地立木材积量,同时测出草本层生物量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通过比较草本层、枯落物层生物量和乔木层材积量,由此确定在不同立地类型内种植何种混交林最佳。

  • 标签: 黄土区 植被结构 立地类型 混交林 生物量
  • 简介:砒砂岩区沙棘种植地区,从中尺度上来看,沙棘与其他林、草、农地、河道、路面等一起,组成了6类水平空间结构类型。从小尺度上来看,沙棘人工林主要呈片状、横带状、纵带状、零散等4种分布类型,而这4种分布类型又与自然群落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嵌式分布等类型发生着一定关联。对于沙棘来说,集群分布并不是一种十分有利类型,要采取带状平茬等措施,防止沙棘郁闭后早衰和死亡;而横带、纵带甚至零散分布类型,应为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最佳水平结构类型,营林工作中应予以培育。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人工林 中尺度 小尺度 水平分布
  • 简介:本文重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一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一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通过专用软件,分类型统计各景观要素面积、斑块数等,区域内景观成分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砒砂岩区在沙棘及其他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基础上,区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景观本底由盖沙地和稀疏植被分庭抗衡,逐渐过渡到以稀疏植被、灌丛、林地和沙棘等各类植被为主。沙棘渐渐成为区域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景观 结构 斑块
  • 简介:针对砒砂岩地区困难立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2-10a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不同林龄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地区人工种植沙棘后,随着沙棘林龄增长,植物种类逐步增加。在造林初期,林下草本植物以一年生且旱生植物地蔷薇为优势种群;造林3a后,以多年生植物赖草、阿尔泰狗娃花为主要优势种;造林8a,地带性植被—百里香和本氏针茅成为林下建群种,一年生草本所占比重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层次结构合理。

  • 标签: 砒砂岩地区 沙棘群落 植物多样性
  • 简介:在缺少灌溉中国北方地区杂交沙棘种植园,发生年际干旱会导致果实产量减产一半或更多。干旱是导致沙棘叶光合、蒸腾能力下降主因。当土壤干旱导致沙棘植株受到水分胁迫严重时,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供叶面蒸腾和光合生产水分已经很少,光合生产力很低,落果加重,果实增重减缓。适时灌溉使沙棘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含水量以防止干旱影响,是保证杂交沙棘园植株健康生长和果实丰产必要措施。

  • 标签: 杂交沙棘 干旱 生长 中国北方
  • 简介:本试验共设置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扦插密度、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期、不同施肥量和对照试验6个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处理沙棘嫩枝扦插成活率与生长影响,进而研究出沙棘嫩枝扦插中最优处理方式。

  • 标签: 沙棘 嫩枝扦插 不同处理
  • 简介:通过连续几年沙棘品种单株产量测试,结合历年降雨量及主要月份降雨量,分析降雨量与沙棘品种单株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沙棘品种单株产量受品种及降雨量影响效果显著,在适当降雨量范围内,降雨越多,产量越高,尤其是6、7月份降雨量,影响较为明显.

  • 标签: 沙棘品种 单株产量 降雨量
  • 简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理念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提出第五个文明,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实现永续发展、传承马克思主义和弘扬华夏优秀传统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高度,列入“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地位。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用不到世界10%耕地和6%淡水养活了超过全球21%的人口,用不到30%世界人均资源占有率创造了约世界10.0%GDP,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要维持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到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守“一个”目的,实现永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推进“两个”转变;坚持“三项”原则,维护公平正义;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四大”战略;处好“五种”关系,统筹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生态文明繁荣富强美丽中国。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瓶颈 举措
  • 简介:用果胶酶沙棘果汁澄清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出汁率及汁透光率,利于果汁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 标签: 沙棘果汁 果胶酶 澄清
  • 简介:柳枝稷(PanicumvirgatumL。)是一种优良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可再生替代能源,同时又具有优良牧草特性及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水分胁迫柳枝稷幼苗生理特性影响,可为其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幼苗叶片水分随着停水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是叶片含水量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试验时段内,柳枝稷叶片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干旱胁迫下,柳枝稷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明显减少,干旱叶绿素a影响要明显高于叶绿素b;干旱胁迫后期,柳枝稷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可见,柳枝稷幼苗能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缓解土壤干旱胁迫伤害,表现出一定抗干旱特性。

  • 标签: 柳枝稷 幼苗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为定量评价沙棘造林后水土保持效益,文章以沙棘造林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沙棘造林前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沙棘造林后10年来,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较高强度土壤侵蚀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①沙棘造林后土壤侵蚀分布以中度侵蚀最多,其面积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43.62%,而沙棘造林前土壤侵蚀以极强烈侵蚀为主,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42.76%。②沙棘造林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85t/km2a,属于强度侵蚀,其沙棘造林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779t/km2a,属于极强烈侵蚀,为沙棘造林后1.85倍,沙棘造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02万t。

  • 标签: 沙棘造林 水力侵蚀 定量评价
  • 简介: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沙棘籽油(Hippophaerhamnoides)和防腐软膏(5%碘伏)、草本软膏(印度草药研究与供应有限公司)及一种刺激性温和基础药膏(液体石蜡),来研究沙棘籽油皮肤伤口愈合效果。这个实验是将12头雄性牛犊分为4组,6头牛都有皮肤伤口,3头胸背部脊椎区两边都用当地镇痛药。伤口分别用液体石蜡、5%碘伏软膏、沙棘籽油(沙棘油)及草本软膏处理28d,并分为Ⅰ、Ⅱ、Ⅲ、Ⅳ四组。不同处理功效是建立在对经过0d、3d、7d、10d、14d和28d不同临床血液参数研究基础之上。在研究中,所有组心脏、呼吸率和血液学各种参数及肛温都维持在正常生理极限内。沙棘油和草本软膏伤口处理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伤口愈合初期,伤口保持了一定干燥度,并且抑制了炎症初期伤口恶化。不同组之间,在持续28d实验中,用草本软膏和沙棘油做处理组中伤口愈合率最高。这些组伤口试验同时还表现出早治疗,早治愈特征。但是,在草本软膏和沙棘油处理组中,草本软膏组处理伤口整体愈合能力还是略优于沙棘油疗效。

  • 标签: 沙棘 牛的伤口愈合 皮肤
  • 简介:本项目研究了沙棘果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根据沙棘果油软胶囊人体推荐日摄入量O.05g/kg.BW扩大10、20、30倍设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即0.5、1.00、1.5g/kg.BW,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SPF级昆明种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果以P〈0.05判断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小鼠体重、淋巴器官/体重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1)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能力;2)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3)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4)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5)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6)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结果显示:沙棘果油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力,同时不会影响小鼠免疫器官,无负面影响。

  • 标签: 沙棘果油 免疫活性 小鼠
  • 简介: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和剂量下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幼虫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8个/ml)、中浓度(1×10^7个/ml)、低浓度(1×10^6个/ml)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低、中、高龄沙棘木蠹蛾幼虫。结果表明:在25℃,90%RH,1×10^8个/ml浓度下,白僵菌沙棘木蠢蛾低龄幼虫致死效果最高,达到89%。高于或低于25℃时,白僵菌沙棘木蠹蛾幼虫侵染效果降低。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沙棘木蠢蛾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 标签: 白僵菌 沙棘木蠹蛾 幼虫 致病力
  • 简介:本文分析了新疆发展沙棘优势,探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棘产业发展应考虑主要技术环节,针对沙棘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生产建设兵团 沙棘 产业 发展 思考
  • 简介:本文概述了俄罗斯(前苏联)沙棘油研究开发历史进程,援引了该国研制沙棘油提取工艺,列举了沙棘油药用价值,并沙棘油系列药物和化妆品作了简要介绍.

  • 标签: 沙棘油 提取工艺 开发 药物 化妆品
  • 简介:用沙棘种子油狗(12只,性别随机)急性消炎能力进行了研究.急性炎症试验部位都选择在狗背部.使用游标卡尺连续7d测量皮肤上发炎部位情况来检测沙棘种子油消炎能力.结果说明沙棘种子油有抗炎能力.同时使用棉球肉芽肿瘤测定法测定了沙棘种子油狗(12只)皮肤慢急性炎症消炎能力.沙棘油狗皮肤慢性炎症抗感染能力太弱以致于无法检测到.

  • 标签: 急性和慢性炎症 犬科 沙棘
  • 简介:因产区土壤铅含量偏高或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导致沙棘原汁中铅含量超标,影响了产品品质,本文研究了树脂吸附法降低沙棘原汁中铅含量,利用不同型号和不同种类树脂沙棘原汁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363和D851伯胺两种树脂先后处理,沙棘原汁降铅效果较好,并保持了沙棘原汁中Vc和营养成分含量,感官指标基本稳定,树脂在吸附饱和时经洗脱、再生,可反复利用,经济适用。

  • 标签: 沙棘 螯合树脂 降铅 吸附